‹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36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4

经验值
83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0-06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红庙坡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1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中美两国孩子的区别在哪里
假如你要问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就像比较猪肉和牛肉到底哪个好吃一样,不同口味的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观点。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物,也没有绝对的比较。本文属于抛砖引玉类的探讨。

中国孩子勤奋,美国孩子会玩
根据笔者在美国生活十余载的生活经历,在我眼中,我能看到的中美孩子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孩子学习比美国孩子勤奋,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会玩。
就这个问题,我特意走访了几位美国重点学校的中国学生。意料之中,孩子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中国孩子比美国孩子勤奋。”
的确,在孩子的眼里,中国孩子总是比同龄的美国孩子要忙。一大堆的课外功课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几乎占满了中国孩子们的课后时间。我女儿六岁时,我们第一次买房,也是第一次和美国人民做邻居。每天孩子放学后,在我们小区,户外是跑跑跳跳的美国同龄儿童,屋内则是学中文练钢琴补算术的女儿。每当美国小朋友上门找我女儿玩儿时,小丫头总会无可奈何地说,对不起,我要写作业,然后我还要练钢琴呢。我站在孩子身边,看到了美国孩子的一脸失望和我家孩子的一肚子不满。说实话,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也许你会问,在美国的中国孩子为什么非要这么勤奋呢?我本人在美国的三个州生活过,见识过许许多多的华人家庭。我家女儿的无奈,在很多华人家庭里,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影子。你信不,即使是美国学校里最优秀的中国孩子,回到家里,还是离不开课外功课。也许你又会问了,中国孩子本来就不错了,为什么还要课后给他们加码呢?
我在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生活时,结识一位来自广州的博士妈妈,她的育儿观点应该很有代表性。她说,美国小学课外时间这么多,我看到孩子在家里没事晃来晃去的,我心里着急啊。如果不给他们加些课外作业,总觉得会耽误孩子的前程。
这就是望子成龙的中国妈妈,这就是中国妈妈的育儿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孩子要比美国孩子勤奋的一大原因。
我和那位广州妈妈一样,也见不得孩子们在放学后无所事事的样子。不管孩子在学校怎么样,还是要继续加油,好了还要好上加好。不用功,怎能成为最好?
中国孩子不爱说,美国孩子很会说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十几年移民生活中,我在观察自己和其他华人孩子的成长过程时,我发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还有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区别,那就是公众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问题。
先以我们成人为例。旅居美国的中国人在谈论他们的美国同事时,时常会这样说,我们单位的那个美国人没什么真本事,就是嘴巴很能说。靠那张嘴,他把老板哄得团团转。嘴巴能说的人吃香,这世界太不公平了。上面这样的牢骚在美国的大学,医院,公司里都可以听得见。这里所谓的嘴巴很能说,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早在我家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看到了美国和中国小朋友在这方面的不同。每天接送孩子时,我总能听到美国孩子和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东讲西。比如,家里的小狗,路上的汽车,公园的湖水,美国孩子总能没话找话说个不停。可班上的中国孩子们呢?中国孩子大多当听众,或者躲在妈妈的身后,安静地四处张望着。是我们中国孩子天生不会表达?肯定不是。比如,林妙可这小姑娘,她不仅会表达,还表达到奥运会上去了。是美国孩子的过份自信压制了中国孩子的表达欲望?这很值得探讨和深思。
幼儿园里的中国孩子,大多来自双职工家庭。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妈妈把孩子往托儿所一扔,马上就会匆匆赶去上班。相比之下,那些和老师特别爱说的美国孩子,除了他们的语言天赋因素,他们的全职妈妈肯定也给了他们更多无形的鼓励。比如,我儿子班上有一个叫托米的男孩。每天,他妈妈总会在学校和老师有意多聊一会儿。日子久了,托米在托儿所变得越来越爱说,最后变得和他妈妈一样地健谈。
众所周知,美国妇女做全职妈妈的比中国妇女要多得多。妈妈全职在家里,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孩子。很多美国全职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地接触群体,她们通常会把孩子送到半天制的托儿所里。比起全职工作的中国妈妈来说,这些美国全职妈妈的时间会富裕得多。她们不仅会在接送孩子时,和老师悠哉悠哉地闲扯,还会去托儿所做义工帮忙。按照简单的推理,有妈妈在托儿所里帮忙,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大增。有自信心的孩子,肯定就爱说。越说越自信,越自信越爱说。
中国孩子成绩好,美国孩子会沟通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都有由学生家长自愿组建的家长会(PTA)。这些家长会,主要负责学校内部各种活动的协调和管理。我发现,活跃在家长会里的成人们,大多是美国人。虽然有少量的中国人介入其中,但中国人所起的作用可谓是冰山一角。美国孩子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他们父母的管理能力,也学会了怎么与人沟通。
记得我在国内受中小学教育时,除了啃书本念课文,几乎没有过课堂表达的机会。而在美国小学,从三年级时起,孩子们就有读书报告的机会。可以想象,当孩子怯生生地第一次站在讲台前,害羞是难免的。但这样的语言能力训炼,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则是十分宝贵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只要用功啃书本,得好成绩的机会就大。
最近,我在和美国马里兰州唯一的华裔小学校长孙凤仪博士访谈时,这位深谙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孙校长,也提醒华人孩子一定要在加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她重点提出,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大人们常常会教育孩子要三思而行,不要中断或者打扰别人说话。她说,如果我们让孩子刻守这样的古训,在日后的成长中,华人孩子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时一定会有挫折感。
当然,如何使用技巧,如何让自己融入对方的交谈,则是门很大的学问。以我家自己的孩子为例,我再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家的三个孩子,功课都不错,但他们的公众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加强。有时想想,公开站在众人面前讲话,即使是我们成人,都会觉得紧张,甚至会害羞,更不用说是孩子了。
为了祢补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对家里的小学生,我会尽量抽出时间去学校做义工。每次我去学校帮忙,我六岁的儿子总会自豪地告诉同学,瞧,那是我妈妈。然后,儿子还会和同学们哇拉哇拉顺便讲讲其他杂事。对我家的中学生,我则鼓励她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班,有意锻炼孩子在公众面前的表达能力。这种训练班通常每周二活动一次,周末会有一整天的演讲训练。虽然大人和孩子都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却觉得很值。理由就像前面提过的孙校长所讲的那样。
美国著名的演讲大师戴尔。卡耐基在他的那本风靡全球的“语言的突破”书中前序提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本人的智力和技巧,而另外85%则取决于沟通的能力、说话的技巧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由此可见,“会说话”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假如我们能把中国孩子的勤奋和美国孩子的“会说话”结合在一起,那培养出来的孩子该是什么样呢?不用说,这样的孩子一定会很棒!这样的孩子,只要一出手,说不定就是打破天下无敌手啊!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242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分享。。。

Rank: 2Rank: 2

经验值
72395  
爱心活力豆
44  
宝宝生日
2008-05-05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Medal No.5 Medal No.11

事事无绝对,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引导和培养……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86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9-09-11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高新区
最近拜读了一本在美华裔写的《人生设计在童年》,该书详尽的介绍了在美成为优秀学生需要做的工作和学习内容,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教育从根本上与其的差异,最近也一直在考虑如何教育的问题。大家不妨看看,在国内成长不能借鉴国外教育,这如同热带植物不能在寒带生长。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中美两国孩子的区别在哪里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