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2
- 注册时间
- 2008-3-7
- 帖子
- 1074
- 积分
- 7244
 
- 经验值
- 6353
- 爱心活力豆
- 2
- 宝宝生日
- 2008-05-2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雁塔区
|
1995年,美国前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meman)发表《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提出了著名的“情商”理论,书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
一个人的成功,IQ(智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EQ(情商)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个人从不迷信任何所谓的“专家”、权威,但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我想每一个理智的成年人都会认同。
如果以“情商决定论”去看早教理论、早教市场,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昨天和某个群里的妈妈聊天,我把现在流行的早教早教理论(包括人物、书籍)分为三类,虽然并不准确,但我想也并非全无道理。
第一类,传统的育儿经典书籍,以《育儿百科》(日本,松田道雄)、《斯波克育儿经》(美国,斯波克)为代表,这两本书称之为育儿“圣经”,似乎并不为过。我觉得重视教育的妈妈,宝宝出生以后,就应该人手一本。
第二类,侧重“情商”培养的育儿理念。以国内最近流行的蒙台梭利、华德福、巴学园的理念为代表,被一些妈妈笼统的称之为“现代教育理念”。国内的代表人物有孙瑞雪(蒙氏理念)、李跃儿(巴学园,名称来自日本名著《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小巫(华德福理念)。她们的书比较多,网上书店很容易查到,就不列举书名了。
当然,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和《一岁就上常青藤》(薛涌著),也属于此类吧。
第三类,侧重“智商”培养的育儿理念。个人觉得以冯德全的《早教革命》、杜曼的闪卡、七田真右脑开发为代表。十多年前风靡一时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等等,也属此类。
当然,这个分类并不科学,仅就“侧重”而言,侧重“情商”培育的理念自然也有“智商”培育的内容,侧重“智商”开发的理论当然也有“情商”培育的成份,不可能截然分清的。
我的结论,育儿书籍,首选《育儿百科》、《斯波克育儿经》,然后再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岁就上常青藤》,这几本看的差不多了,基本已能融汇贯通,如果有兴趣有精力,可以再参考孙瑞雪、李跃儿、小巫的相关书籍。如果能耐心看完蒙氏、华德福理论的相关书籍,恐怕不做育儿“专家”都不行了。
注一:丹尼尔·戈尔曼简介(引自百度百科)
丹尼尔·戈尔曼,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美国时代杂志(Time)的专栏作丹尼尔·戈尔曼家,曾任教于哈佛大学,专研行为与头脑科学,撰写的作品多次获奖,现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研究员,曾四度荣获美国心理协会(APA)最高荣誉奖项,20世纪80年代即获得心理学终生成就奖,并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此外还曾任职《纽约时报》12年,负责大脑与行为科学方面的报道;他的文章散见全球各主流媒体。撰写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包括美国心理学协会授予的终生成就奖。他以主张情商应该比智商更能影响成功与否的《EQ》(情商)一书,成为全球性的畅销作家。
注二:什么是情商?(引自百度百科)
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附上《情商》一书:
[ 本帖最后由 倩倩妈@xa 于 2010-8-19 12:13 编辑 ]
|
-
总评分: 经验值 + 40
金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