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名
小学教师说,我在工作中发现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影响也不同。我自己也是一名7岁孩子的家长,也不自主地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又怎样注意克服呢?
药 方: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先反省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答: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有些家长诉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首先,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孩子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例如,有位家长把一个七岁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结果孩子由于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仿佛学习考试都是为了家长,一到考试就紧张,失眠、厌食、歇斯底里发作等,有的临近考试竟要放弃。
第二,家长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例如,家长对孩子作业要求太多,孩子写一笔要反复描,擦了写,写了擦,有时考试都写不完,严重的还会造成强迫行为。
第三,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会传给孩子。有的孩子体弱多病,家长担忧,烦躁不安、絮絮叨叨、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
第四,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甚至更好,稍有一点缺点就大加指责,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有个5岁的孩子经常发脾气,做事没有长性,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老做不好,挨
妈妈说,一天要说三次,没有表扬,所以想发脾气。
家长会之后 记者随机给10名10至16岁的学生发了"家长会后,你会忐忑不安吗?你要考砸了家长会怎么样?"的调查问卷,以下是他们的答案。
1、如果是爸爸去参加家长会,回来就没什么大事儿,要是妈妈去的那我就没法活了。
2、不会不安,但我知道肯定会絮絮叨叨。
3、会不安,他们会威胁我不让我读书了之类的话,一直都要批我,大概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总之很恐怖。
4、会不安,他们会不停地数叨我。
5、我的家长在这方面还是很宽容的,稍微说两句就没事了。
6、会很高兴,因为家长会后我总能得到表扬,考得不好也不会遭训斥。
7、会很高兴,因为开家长会那天只上半天课。
8、会不安,因为会挨骂。
9、会不安,肯定会受到批评,甚至挨打。
心理学家点评:孩子考砸了不要打骂,应该帮他找找原因,同时还要鼓励他。
小测验
您了解孩子多少?
无论做父母的和自己的孩子每天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他们之间总有许多互相不了解的地方。为了使你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你可以回答以下22个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你知道你以前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而且还能帮助你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
下面的问题,如能回答,请在括号里打勾。
(1)谁是你孩子最要好的朋友?( )
(2)谁是你孩子最崇拜的人? ( )
(3)最使你孩子感到苦恼的是什么事?( )
(4)你孩子最大的忧虑是什么事?( )
(5)如果去体育馆观看比赛,你孩子喜欢看篮球、体操,还是赛跑?( )
(6)你孩子最喜欢什么音乐? ( )
(7)在家庭范围之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谁?( )
(8)在你孩子做过的事情当中,他(她)最感到自豪的是哪一件? ( )
(10)你孩子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
(11)你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的电视节目?( )
(12)假如让你孩子任意挑选世界上的好东西,前提是只挑选一样,她会选什么?( )
(13)你孩子最喜欢哪一位老师?( )
(14)什么事情会使你孩子真正感到愤怒?( )
(15)在学校里,你孩子是否会感到他是一个被其他孩子喜欢的人?( )
(16)今年最使你孩子失望的是什么?( )
(17)在给你孩子的所有礼物中,他最珍爱的是什么?( )
(18)你孩子最不喜欢做的是什么家务事:洗小东西、打扫房间、倒垃圾?( )
(19)你孩子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家庭场合:只是家里人在一起,还是有客人来访更能使他兴奋?( )
(20)你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最不喜欢吃什么?( )
(21)孩子有绰号吗?( )
(22)你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猫、狗、马,还是鱼?( )
上述问题,家长了解的越多,证明和孩子的关系越亲密。如果了解的程度不及一半,那就要赶快改进了。
你的得分是( )
点评: 看到这篇文章,使我想起德国的小学教室:教室里均匀分布着四张方桌,一个班20个左右学生们面对面围着方桌坐。靠着教室的四壁,也就是学生们的椅子背后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学生只要伸手就可以拿到。没有十分明显的讲台,教师在四张方桌之间走来走去。很难说她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生学习还是陪学生玩。 一位中国留德访问学者的孩子假期随母亲来德国探亲,全家来到一位德国朋友家,刚来德国的中国孩子虽然语言不通,但也不认生,很快就跟德国孩子们一起在楼前的草坪上奔跑争抢足球了。大人们则在一旁聊起孩子来。中国家长说,我们孩子在中国上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学习拼音认字和简单的算术,周末还去学习电子琴、国际象棋等等。这本是中国家长们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德国家长听了之后并不叫好,而是皱起眉头来说,哎呀呀,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孩子呢?那孩子还有时间玩吗?这样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的。在他们看来,对小孩子来说玩是最重要的,而其他诸如学习之类的事情都是其次的。 两国的教育体制不同。中国的家长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地玩呢?可是他们敢尝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