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读者》杂志上有过这么一篇文章,说有一位在上海出身长大的犹太人母亲,因为父亲在二战时 . T7 c/ h: Q1 n, n w! d
逃亡到上海。在中以正式建交后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以色列。初到以色列的日子,这位母亲一方面终日劳苦 , u/ Y$ V* z8 i8 c
维持生活,一方面又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为孩子准备一切能准备的,努力做着合格的中国式妈
# g' g. Z1 i2 b8 J% m1 w$ @
妈。不料有一天,她的一位邻居老太看不下去了,走过来劈头盖脑训斥她的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
$ l8 f* @8 J$ W5 e/ g q1 u1 O. L
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又转过头来训 5 k, d/ O7 ?' n! ^1 `
斥母亲:“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5 F o* e( t6 p& X. t; h* `. A+ ?# [
刚读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位犹太邻居虽然讲得有道理但其做法未免太不合情理。很难想象我自己
9 J& `/ f8 x' g2 a% z/ z 会这么直接而严厉地去训斥一个邻居的孩子。更不要说训完孩子后还要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妈妈。这样做不 3 x8 \* w/ W3 q! ]0 Y
仅有多管闲事之嫌,情理上连我这个局外的读者都有所不堪。不过随着这些年我对犹太教育的学习,我对
$ H1 Z4 w8 Y/ h% P. @2 r
这位犹太邻居的做法,甚至整个犹太文化都肃然起敬。 & w' y& n- J3 O4 t6 R% [$ y
9 V& W$ b' ?( F
纵观两千年犹太人的亡国史,这样一个人数不多的小民族能够生存至今而且复国,他们的民族凝聚
6 w, l9 D* A0 N& o/ H( X% X* Y0 t
力不能不让世人惊叹。而这样的凝聚力和他们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犹太人笃信上帝,他们认为孩子首
% y% v; k, G& @6 N* M
先属于上帝,其次属于以色列民族,然后才是属于家庭。所以教育孩子人人有责。这样看来那位邻居所管
' r o }+ \& M1 ]
的是自己民族的分内事而不是别人的闲事,因为犹太人认为哪怕是邻居的孩子也要像自己的孩子那样管
5 r& {; S1 f7 Q6 P
教。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好好学习。我们的古训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犹太人不仅做到了这一
0 H" K6 [9 L' K/ ?
点,而且扩展到了教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在犹太文化中这样的“教人幼”不是多管闲事,而是一种大
! { f" ~" E6 @
爱。 - a; \' T( F/ p( n/ @4 s' e
1 Q4 Y. e# m5 S% v
但是这个故事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不是这位犹太邻居对别人孩子的管教,而是她转过头来训斥妈妈
- E# I, X5 M. m) v
的那句话:“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7 W! O9 F6 M7 X& V, t# x. W
# o; ]$ D% g5 |+ x
这句话很伤人,却发人深省。我们现在有多少中国父母都以为生了孩子自己自然就是父母了。那位
! v: E# i! I1 ~' ?4 W5 ]% ~9 s% F
犹太邻居的话给我们中国父母一个警醒:生孩子只是证明你有生理上的生育的能力,不代表你已经有教育上的养育的能力。
8 ?: x' y. D6 F%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