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29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0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01-24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新城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18:0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3流鼻涕
    流鼻涕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感冒,初期为清水样或者黏液性,感冒后期可出现脓涕。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也都会引起流涕。

预防:主要是预防感冒。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室内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感冒流行的季节,少去公共场所,父母感冒了,要尽量少接触宝宝,以减少宝宝得病的机会。

正确的处理:可以用柔软的手绢擦拭流出的鼻涕,因为宝宝皮肤很娇嫩,擦拭多了会令宝宝感觉不舒服,所以擤鼻涕后可用湿热毛巾捂一捂,再轻轻地涂上一点油脂,防止皮肤龟裂疼痛。

错误的处理:频繁地使用吸鼻器吸取鼻涕。或是经常用纸巾包着宝宝的鼻子,给宝宝擤鼻涕。


4流鼻血
    稍作留意就可发现,春季宝宝流鼻血的情况相对较多。这是为什么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王西阁解释说:春季天气干燥,使鼻腔缺乏水分而干涩发痒;而且春季的温差又较大,气温忽高忽低,也使鼻内毛细血管忽而扩张忽而收缩,而宝宝的鼻内毛细血管娇嫩,干燥加之这种收缩、扩张的变化就容易流鼻血。

预防:平时可以用棉花团蘸温水擦拭宝宝的鼻腔,让鼻腔保持湿润,也可以在宝宝鼻腔内涂抹红霉素软膏,且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鼻痒时也不要挖鼻孔。不要让宝宝吃太多的煎炸及肥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正确的处理:稳定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坐在椅子上,或坐在父母的膝上,头略前倾。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轻轻紧捏住鼻子的前庭部位,坚持10分钟。如果过早松手,鼻血会再次流出。也可以用毛巾裹住冰块敷在鼻子上止血。如果经处理后情况未明显好转,须及时就医。

错误的处理:让宝宝躺下,或者头部后仰,这样会使血液流进咽部,血腥味的刺激会使宝宝咳嗽,加重出血,甚至引起呕吐。


5鼻塞了
    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十分完善,鼻黏膜嫩弱,呼吸道抵御能力差,容易感冒。随后鼻黏膜发生急性水肿,引起鼻塞。

预防:宝宝出生后半月左右,开始适量补充鱼肝油;四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补充维生素A,可喂些肝泥、胡萝卜泥、菜泥,增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正确的处理: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蘸上滚热的开水拧干后在层层裹好。注意,婴儿的皮肤很嫩,千万别烫伤了。父母可以现在自己的身上试一试温度,然后把层层裹好的布团放在宝宝的鼻根处(即眉心往下一点)热敷。最好等宝宝睡熟后进行,注意热敷的时间一定要长。可以敷一次换一次开水,多弄几次。热敷以后,宝宝的眉心和鼻梁要红好一会儿,不过不必担心,等他醒后鼻子就可以轻松了。

错误的处理:用手指挤压宝宝的鼻翼两侧,把鼻子里的鼻涕挤出来。


提醒
谁都不要随便擤鼻涕
    据“美国微生物学会”的最新研究报告: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使鼻膜黏液跑到鼻窦中,但是擤鼻涕却会使鼻膜黏液充满鼻窦,使得鼻窦变成病原体滋生的温床。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要随便擤鼻涕。
    如果你真的很想擤鼻涕,也要注意撸鼻涕的正确方法,以免造成对身体的二度危害。
①    轻轻地擤鼻涕,一次一边一个鼻孔。
②    擤鼻涕之后的卫生纸,最好马上用水冲入下水道,不然就要丢弃在密闭垃圾桶内。
③    不要再孩童面前擤鼻涕,以免小孩子有样学样。
七一妈

高中毕业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经验值
45116  
爱心活力豆
17  
宝宝生日
null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Medal No.11

学习。。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404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08-27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Medal No.11

谢谢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解决宝宝小鼻子的麻烦事(二)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