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20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0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01-24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新城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18:0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头面部
穴位: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属督脉。
手法:按拿30-50次,揉100-200次。
主治:头痛,脱肛,遗尿,惊痫等。

穴位:天门
位置: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之一直线。
手法:推24次或3-5分钟。
主治:头痛、感冒、发热、精神萎靡、惊恐不安等。

穴位:坎宫
位置:自眉心至眉梢之一直线。
手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30-6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惊风等。

穴位:印堂
位置:两眉连线中点,为经外奇穴。
手法:掐3-5次,揉按30次,刮以皮肤紫红为度。
主治:昏厥,抽搐,感冒,头痛等。

穴位:太阳
位置:眉梢与眼外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手法:推30-60次,揉按3-5分钟,拿20-4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等。

穴位:下关
位置:耳屏前颧弓下凹陷处,属足阳明胃经。
手法:按10-20次,揉30次。
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噤等。

穴位:迎香
位置:鼻翼旁半寸,鼻唇沟中,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法:揉3-5分钟,抹20-30次,以皮色潮红为度。
主治:鼻塞流涕,口眼歪斜等。

穴位:颊车
位置:下颌角前方一横指,用力咬牙时肌肉隆起处,属足阳明胃经。
手法:按10-20次,揉30次。
主治: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等。


胸腹部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切迹上缘,咽喉凹陷正中,属任脉。
手法:止吐按揉宜轻,30-100次,催吐重按5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膻中
位置:胸腹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属任脉。
手法:推揉100-3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剑突至脐连线之中点。
手法:按揉100-300次。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神阙
位置:肚脐正中,属任脉。
手法:摩100-200次。
主治:腹胀,腹痛,便秘,泄泻,食积等

穴位:天枢
位置:脐旁2寸,属足阳明胃经。
手法:揉100-300次,点按30-50次。
主治:腹泻,便秘,腹胀,痢疾等。

穴位:丹田
位置:脐下2-3寸间。
手法:揉50-100次,摩2-5分钟。
主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隆闭,少腹痛等。


躯体背侧
穴位: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处。
手法:揉按各30次,拿捏各3-5次。
主治:头痛、烦躁不安、惊风等。

穴位:风池
位置:后发际下大筋外侧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
手法:点3-5次,揉拿3分钟,擦50次。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目眩、颈颈强痛等。

穴位:天柱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之一直线。
手法:直推100-500次。
主治:呕吐,项强,发热,惊风等。

穴位: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最高一块椎骨)与第一胸椎间凹陷处,属督脉。
手法:按揉30-50次,刮拧至皮肤紫红为度。
主治:热风,小儿惊风,咳嗽喘逆,中暑,呕吐等。

穴位:肩井
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属足少阳胆经。
手法:拿10-30次,点揉10次。
主治:诸虚百劳,通一身之气血。

穴位:风门
位置:二三胸椎棘突旁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手法:点揉30-50次。
主治:咳嗽、气喘等。

穴位: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手法:点揉50-100次,推100-2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等。

穴位: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旁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手法:点揉50-100次,推100-200次。
主治:腹泻,疳积,食欲不振,呕吐,四肢乏力等。

穴位: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手法:点揉50-100次,推100-200次。
主治:遗尿,尿频,腰酸乏力等。

小知识:穴位与经络关系密切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人体经络,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经和络纵横交错,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网中。经络与人体穴位关系密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就是穴位。如果把经络比作公交线路,那么穴位就是公交线路上的一个个车站。中医将人体经络分为十二正脉、奇经八脉以及由正经分支出来的十五脉络。
十二正经
    人体有六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再加心包)六腑(胃、小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联接着一条,一共12条。
奇经八脉
    包括冲脉、任脉、督脉、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带脉,对全身经脉起着联络和调节作用。

十五经络
    是由经脉分出来的呈网状的大小分支,共有十五条,主要作用是配合经脉,网络全身组织,运行营卫气血。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对宝宝健康有益的58个穴位(二)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