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
要让要让作文成为一件简单的事,关键就在孩子对于“写作是什么”和“写不好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有没有足够的认识与体悟。 经常会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才好得很!可是,写作前虽然能把想写的内容说出来,下笔的时候却又写不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造成孩子“说得出口”却“写不入手”的现象,是因为说话与书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层次。 单就从“思考”到“表达”的速度来看,说话可以不需经过大脑,迅速地反应出来,因此有了“讲话不经大脑”这句俗话;书写则需要较长时间去思考、酝酿,在脑中进行取舍之后,才用笔书写出来,所以孩子的说话能力与书写能力,是不是能画上等号的。 写作的过程,是一连串生理与心理的活动,较说话、表演具有更高层次的表现,因为写作强调组织、裁剪、观察与想象,因此写作比起说话,更要细致优美许多。 即使是用口语化形式来写,用辞遣句仍然比说话更精练,除了写出精彩的语句,按照题目的要求整理写作材料,还要注意段落结构的组织,有条理的叙述,运用各种技巧来美化词句,提升文章的美感。写作正是要统合逻辑思考、组织表达、创意想象等能力的综合训练。 在一连串的书写活动结束后,孩子就能获得逻辑力、分析力、创意与美感,可以训练孩子在书写中整理思绪,培养思考力,做个会思考的小孩。由此可知,作文并不只是应付考试、作业,更是让孩子锻炼头脑的综合训练。 要解决孩子作文“说得出口,写不入手”的问题,唯有从思考引导着手。家长与教师可以帮助孩子,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思考,在孩子写作前,利用每一堂课的练习及活动、游戏,带着孩子寻找写作材料,并组织段落结构。 我们必须知道,教会孩子思考、找寻灵感、架构段落,才是解决孩子“写不出来”的方法,而运用有趣的练习题和如游戏般的活动,则可使孩子乐于写作,不再害怕写作。 让孩子阅读作文参考书,徒作纸上谈兵,不如运用各种练习与活动设计,带着孩子增进常识、增广见闻;与其让孩子去阅读理论性的写作技巧,不如实际带着孩子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再籍着所讲课程,学会将自己的感知感受化为文字,写在作文中。如此,作文能力自然与日俱增。 课堂上设计的各种练习,让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下学会写作。最后,从“学习单”的练习,将写作材料组织起来,完成文章,课后并附有范文可供参考。 学习作文应该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下进行,老师对于练习题的设计,格外用心,除了让家长能参与孩子的学习,更考量让孩子能自己独力学习,独自思考与写作,因此课堂上的练习与活动,均可在师长互动或孩子的自行学习中完成。 独特的讲习写作方法能轻松引导孩子思考,同时让孩子从阅读范文中,培养阅读能力,籍着范文前的“说明引导”寻找材料和方向,再由“老师讲评”学会欣赏文章,吸取经验,成为写作的参考。有趣的课堂将会让孩子成为有创意、有思考力和写作优势的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