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音乐素养会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正如“龙生龙,凤生凤”一样。音乐素养就像空气,是无形的,但又时时刻刻地影响着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请家长们尽力净化着无形的空气,让自己和孩子生活在清新、有营养的气氛中。 我们要求孩子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也得要求自己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许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在青少年时代没有机会、条件接受音乐的熏陶,这已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了,可是在今天,为了孩子,你也应该初步具体这方面的知识。至少,应该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其实,“留心处处皆学问”。不少家长跟着孩子在培训班学拉手风琴,学习乐谱,只是孩子再从头学,他们也早从头学。孩子们从头练,当爸爸妈妈的,也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听听音乐,了解基本的音乐理论,甚至可以学习一两种乐器,这对增进孩子学音乐的兴趣和动力,是大有裨益的。 按照“教育好孩子,先教育好父母”的理念,开展培训父母的课堂教育活动势在必行。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得凭着**上岗,为什么作为父母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却不需要这么做?职业没做好,可以重新再找,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影响的将是他们的终生。父母的质量决定了孩子的质量。外国的专家做了一次试验,分别来找中国、美国以及日本的学生,问在他们心中谁是他们最尊敬崇拜的10个人。结果。美国学生排名分别是父母排第一名、母亲排第三名。日本学生是父亲排第一名,母亲排第二名,而中国学生的结果 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这些受访的学生中间,父母的名次竟不在前十名之列。这让许多专家顿惑不解,中国的父母是最多为孩子着想的,为什么他们却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获得偶像呢? “世界上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很多人认为,做父母会生就会养,会养就会育。 其实,这样的想法已经落后了。因为父母的质量决定了孩子的质量。父母应该经过培训后再“上岗”,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亲职教育,亲职教育这一称谓为西方各国于20世纪30年代所倡导,这种教育在的称为“双亲”教育(美国称之为“Parental education”),台湾学者将之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或“家长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