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 X" j4 b. u- K% m& E7 |宝贝——妈妈爱你你好好吃饭,妈妈爱你你不好好吃饭,妈妈也爱你你端着水杯,妈妈爱你你打翻了水杯,妈妈也爱你你把垃圾丢进垃圾桶,妈妈爱你你把垃圾丢到地上,妈妈也爱你你安静,妈妈爱你你吵闹,妈妈也爱你你温柔,妈妈爱你你发脾气,妈妈也爱你……宝贝——你乖乖,妈妈爱你你不乖乖,妈妈也爱你/ R( l( r2 I" b( b. ^
一 孩子已经沉沉午睡,看着孩子微微颤动的睫毛,她心里很是懊恼,还有深深的忏悔。她知道自己不该这样,但每次又都控制不住,如此已经很多次了——无法控制的发怒,事后又无以遏制地自责。 7 o7 ?9 ~- ]0 q0 p9 A9 Z
过去的一两个小时,孩子不断地制造各种“麻烦”:先是用蜡笔在沙发上作画,然后兀自去洗手间给水枪装水,装的是拖把桶里的脏水不说,还把整个袖子和前襟都弄湿;最后,因为想爬上椅子看妈妈刚端上桌的中餐,结果连盘子带菜全翻到地上。 7 B- p; B: t7 X! O- ~' z: T
她终于歇斯底里了:“你这么不听话,我不要你了,把你丢出去!”
-
( s5 ~% R* ]2 ` 二 火车窗外渐渐暗下来。孩子正和刚刚结识小姐姐玩得正欢。小姑娘有“女汉子”的爽朗和大咧,是我喜欢的那种不矫情也不娇气的小女孩。但旁边的女孩妈妈却不放心,不时在小姑娘耳边提醒:轻点,别撞到小弟弟!慢点,压到小弟弟怎么办?我跟你说了,别推!…… . F8 }5 E* r K3 b9 I
我赶紧对她说:没关系的,我家孩子嗑着碰着常有的,让他们玩吧,不然孩子压力大,以后都不愿和比她小的孩子玩了。年轻妈妈松了一阵,但很快还是放心不下地开始不断提醒。 % J' z8 I. I( [
看得出,小姑娘渐渐滋生了逆返心理,开始不断挑衅妈妈的底线——看到小伙伴跑来故意伸一脚但很快收回去,或者,莫名地推一掌但不至于摔倒,如此,终于激怒了母亲:“要是这么不听话,待会下车我就不要你了,看你怎么办!” 5 ^& O3 e( O# G0 U! I/ s; v) B8 n% {
, y: y5 {, z" Q |! n$ q+ l
我顿时有些无措,只好借口离开,哪怕我的孩子这一路再没有小伙伴。
-
9 u+ G6 V1 B$ K5 _3 N0 p8 d 三 课后,午餐时间。不爱吃菜只爱米饭的牛牛,草草吃了几口便不停忙着各种动作,在一旁的老师已经提醒了好几次。他喜欢吃炒蛋,老师拿来,可没吃几口他又玩开了——今天实在有很多比吃饭更吸引他的事情。
- P) `% h/ y7 r8 @6 x4 k3 c1 D: p1 G: o% x% Y1 x
陆续大家都吃完了,牛牛的饭还是没动多少。老师说:“牛牛,你再不好好吃饭,老师就不喜欢你了。”牛牛望着老师,但又嘻笑开了——这不是第一次听说,他大概不稀罕这种“喜欢”了吧。
-
1 C. F2 x# |3 t* c( u 四 《圣经》里有句话叫“在爱里没有惧怕”,我将之作为我想要孩子感受到的爱的样式。爱从来都不是胁迫孩子顺服的筹码,也不是他犯错后应当承受的后果——这是他不可承受之重。
5 Z8 w9 w0 e* r4 n4岁左右的小孩睡觉就是永不停歇地各种动,体力的和脑力的,这个年龄所有孩子共有的叛逆就是不断地制造着各样的“麻烦”,也不断地试图突破规矩的界限,可想而知,他得为自己的成长承担多少后果——是的,孩子犯错,会受到管教,也需承担后果,这是我们爱他的方式之一,但,千万不要用爱本身作为代价。
: G* f3 e& L% L" E" f8 |' E: i, }, S* @6 w$ [
因为,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
, K# }1 X5 B+ h$ F% }$ @9 d5 _
五 至始至终,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状况百出,即使他每日都在受着各样的管教,他也被完全接纳,永远不被嫌弃或者放弃,仅此,他才能因接纳自己而真正的自信和勇敢。 & Q) |; [' Q h1 H; u9 t5 l. K- i
. P8 `% h* g3 c7 |
父母应该要让孩子明白,无论周遭环境如何,无论自身景况怎样,他都清楚屈服与顺服的差别,于是,他能有内心充分的自由。日后,他遇到各样的诱惑与试探,比如网络或者其他,他都有返身回家的力量,因为,他有完全信赖与倚靠的对象。
-
. b0 E: `' q: M2 s6 D$ S; _/ Q
-
. I4 t% J% E* R0 d/ l1 N. p 7 A3 T# V, w: b/ B. c; [* l%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