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451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经验值
6246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5-04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太华路街道

2014口碑王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6:1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产后第一周,是产妇身体最虚弱的时候,而且也是最需要调理的时候,所以产后第一周食谱非常重要。如果这时强行食下重腻的“大补汤水”只会让胃口更加减退。产后第一周食谱应以利水消肿,使恶露排净;平补气血,预防产后虚脱;调整肠胃为原则,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鸡肉、鱼等,配上时鲜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营养均衡。本阶段的重点是补充营养、开胃,胃口好,才会食之有味,吸收也好。

第一周(代谢排毒周):
餐点功能:清除废血(恶露)、废水、废气及陈旧废物。

1、生化汤:顺产者使用七份,剖腹产者使用十四份,每日300cc。

2、麻油炒猪肝2份,用烤老姜、米酒精华水(坐月子水)、麻油炒成。

3、甜糯米粥:每日两碗。

4、红豆汤:每日两碗。

5、鱼汤:乌鱼、鲈鱼或黄花鱼,以低温烘焙胡麻油、米酒精华水、烤老姜煮成,每日一条。

6、坐月子饮料:杜仲养身茶,或荔枝壳茶,或桂圆枸杞茶,止渴养身当开水饮用,每日两杯,共约600cc。

7、生麦芽汁:退奶者用,每日一碗,连续三日(喂母奶者不用)。请事先告知,并在未涨奶前饮用。

8、薏仁饭:每日两碗(若吃不下不必勉强)。

9、特效催乳汤:章鱼猪手汤(产后四天无奶者用)。

10、木瓜茶:奶水稀少者用(生产三天后用)。

11、养肝汤:养肝护肝,帮助肝脏提高解毒能力。

2.png

产妇第二周食谱
餐点功能:收缩子宫、骨盆腔,着重腰骨复原、骨盆腔复旧,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腰酸背痛。
进入月子的第二周,妈妈的伤口基本上愈合了,食谱主要增强骨质和腰肾的功能,恢复骨盆。经过上一周的精心调理,胃口应该明显好转。这时可以开始尽量多食补血食物,调理气血。第二周(内脏收缩周):

1、生化汤:剖腹生产者须喝至第十四天,每日每日300cc;顺产者不再喝。

2、麻油炒猪腰:每日两碗,共两个,用烤老姜、胡麻油炒成。

3、甜糯米粥或桂圆粥:每日一碗。

4、红豆汤:每日两碗。

5、油饭:每日一碗。

6、鱼汤:乌鱼、鲫鱼或黄花鱼,以低温烘焙胡麻油、米酒精华水、烤老姜煮成,每日一条。

7、坐月子饮料:杜仲养身茶,或荔枝壳茶,或桂圆枸杞茶,止渴养身当开水饮用,每日两杯,共约600cc。

8、蔬菜(选择品性温和的蔬菜,以红色的蔬菜为主,例如:红萝卜、观音菜或红苋菜、菠菜):以胡麻油制作,每日二份。

9、薏仁饭:每日两碗(若吃不下请不必勉强,也可选择面食)。

10、木瓜茶:奶水稀少者用。

3.png

第三周(滋养进补周):
餐点功能: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小产及剖腹产者至四十天)。

第三周开始补,多吃高蛋白食品。整个月子期间饮食上一定要保证淡盐少油,防止便秘的发生,也有利于身材的恢复。另外月子里产妇不宜吃滚烫的饭菜,饭菜太热会伤害产妇的牙齿,烫坏口腔黏膜。

调养体力,补血、理气,预防老化,恢复女性肌肤的光滑与弹性。

1、麻油鸡:以米酒精华水(月子水)、麻油、烤老姜制作,每日两碗。

2、甜糯米粥:每日一碗。

3、红豆汤:每日一碗。

4、油饭:每日一碗。

5、鱼类:一般鱼类均可(剖腹产可吃鲈鱼、乌鱼):每日一碗。

6、坐月子饮料:杜仲养身茶,或荔枝壳茶,或桂圆枸杞茶,止渴养身当开水饮用,每日两杯,共约600cc。

7、蔬菜:品性温和的蔬菜,每日二份。

8、水果:哈蜜瓜、木瓜、葡萄、樱桃、水蜜桃,每日一样。

9、薏仁饭:每日两碗(若吃不下请不必勉强)。

10、花生猪脚汤或章鱼猪手汤(无奶水或奶水不足者食用):每日一碗连续三日。

11、药膳:炖汤每日一碗(不愿食猪手者食用,如山药鸡汤)。

12、木瓜茶:奶水稀少者用。

温馨提示:

月子料理餐及饮料均需温热食用,杜仲茶及水果除外(水果也可温水浸泡后食用);

生化汤每日300CC,分三次喝完,每次100CC。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值 金币 收起 理由
月如| + 50 + 5 我很赞同

总评分: 经验值 + 50  金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产后第1周排毒、第2周恢复、3、4周滋补...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