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7-5-18
- 帖子
- 1488
- 积分
- 9156
  
- 经验值
- 8757
- 爱心活力豆
- 1
- 宝宝生日
- 2000-01-01
- 地区:
- 街道:
|
原帖由 忘忧草 于 2009-7-30 09:45 发表 
孩子去学校,老师教的最多是传授给孩子知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是家长,健康的人格教育更多来源于家长而不是学校。把孩子送到学校不是就送到了保险箱,什么都不管,孩子如何做人,做一个 ...
同意: 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很重要
不过,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除去晚上睡觉时间,和同学老师相处的时间要跟多,
另外,孩子也有社会认同心理,他们还不能分辨是非,仅靠家长在家引导很难抵消学校给孩子的影响.
家长工作中也有工资高低,职位高低.我不认为,各单位都是按3.6.9等级分员工,很多公司工资高低的制定是因为你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多少,并不代表公司认同你的工资或级别高,你就在人格上优越别人.这完全是两码事!如果有人一定要这么想:他工资高,他人格就高尚,我不如他工资高,我的人格就不高尚.那只能说明这样的人自我认同方面确实有些问题.
当然,现实中确有单位这样评价员工,责任在这个单位的领导本身就是自我评价不准确的人,这种领导,见上级或比自己强的人,自卑而没自信,对待下级却自以为是,这种人私下里,有几个人真的尊重他?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德行,但是,从小养成的个性很难改变了
本不想举例子,现在为了说明我的看法,举个小例子,(如果这个例子刺痛某些人神经,请恕我本无意伤害你)
我认识的朋友中有这么两个类人:一个在某大学做老师,博士学位,在家里,和公婆闹得不可开交,过大年和老公打架闹离婚,因为瞧不起农村的公婆没文化.在学校,由于自身原因,总觉得不如自己的同志们嫉妒自己,又感觉比自己优秀的同志瞧不起自己,自己认为自己很受伤.也交锋过,也忍过,还是感觉受伤的怎么总是自己.(没有从自身反思自己,而且思想形成,朋友指出问题也听不进去)
再看,小区自行车库管理员,全家4口来自边远农村,一家人挤着住在8个平米的车库门房,架子床上下睡.每天要面对小区所有比他们有钱有文化有地位的人,他们一家,孩子与小区孩子们玩耍从没有自卑,两口子见人和气有礼,孩子见人礼貌亲热,家长见人也是彬彬有礼.反观,小区某些住户,一副冷若冰霜不可一世的样子下实际掩饰着自己不自信的心.有些小学生就已经学会目不斜视,冷若冰霜的面孔,真让人同情:可怜的孩子,你的天真烂漫到哪里去了?
人格的高尚与学历,职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
就看我们家长想把我们的孩子塑造成怎样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