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7-18
- 帖子
- 1168
- 积分
- 7333
 
- 经验值
- 7099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11-09--01
- 地区:
- 街道:
- 新城区
|
1、怀孕前
饮食营养(多吃亚麻籽,亚麻油)
一.该吃什么食物
1.不偏食,不挑嘴,养成良好膳食习惯,为将来宝宝均衡营养。
2.吃水果时要去皮,避免农药污染。
3.多吃新鲜的水果,对宝宝大脑的发育有很大的好处。
二.适合吃什么水果
1. 吃秋梨清热降压,可治疗妊娠水肿及妊娠高血压。
2. 柿子,汁多味甘,可治疗高血压,一餐一个为宜。
3. 无花果够治疗痔疮及通乳。
三.该补什么营养
1.适量食用鸡鸭鱼肉,可以摄取优质蛋白
2.常吃菠菜、生菜、芦笋等,补充叶酸,预防宝宝神经管畸形。
禁忌
一.各种饮食禁忌
1. 酒精是导致胎儿畸形和智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2. 咖啡、茶间接抑制受精卵发育,从而导致不孕。
二.忌营养过剩
1.多吃水果不一定就有水当当的宝宝,反而容易患上糖尿病。
2. 盲目补充营养可能造成营养过剩。
三.不良的饮食习惯
1.无节制的进食,会造成孕妇肥胖,胎儿却很小。
3. 辣椒、胡椒、花椒等调味品刺激性较大,大量食用这类食品,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
健康保健
一.预防宠物病
1. 怀孕前用宠物容易感染了弓形虫,它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
二.孕前做哪些检查
1.测量血压,看是不是适合怀孕。
2.霉菌、滴虫、淋球菌、巨细胞病毒、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会引起流产、早产等危险。
3. 可以引起胎儿,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三.提倡孕前接种风疹疫苗
准妈妈感染上风疹,可能会出现先兆流产、流产、胎死宫内等严重后果。
五.最佳受孕年龄
妈妈一般在25—30岁受孕为宜,尤其不要超过35岁,否则宝宝可能会产生先天性疾病和低体重情况。
禁忌
一.怀孕前忌服安眠药
1. 服安眠药影响受孕能力,造成暂时性不孕。
二.使用叶酸的禁忌
1.妈妈如果长期服用叶酸就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哦!
2.妈妈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服用叶酸,直至孕后12周!
三.孕前尽量少洗桑拿
爸爸多洗桑拿可能会产生不育的现象,所以要尽可能避免。
四.孕前驱逐6大常见病
当你想要一个宝贝的时候,你的身体却存在着某些疾病,可能会影响你在孕期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运动健身
一.注意减肥
1.妈妈体重过重的话在怀孕后会容易出现糖尿病。
2. 在计划怀孕前3个月,应注意减少脂肪、淀粉和糖类食物的摄入。
二.运动的注意事项
1. 妈妈锻炼身体是要排除杂念、以饱满情绪全神贯注的投入。
2.运动姿势要正确防止运动受伤。
3.在孕前锻炼的时候要持之以恒,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三.孕前适宜做的运动有哪些
1.慢跑及散步对心脏有很大的好处,并改善血液循环。
2.妈妈孕可以选择水中健身的方式提高休息睡眠质量,为今后孕育生命做准备。
禁忌
一、不能立即休息
剧烈运动后如立即停下来休息,就可能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
二、不可马上洗浴
运动后如马上洗冷水浴会因突然刺激,使血管立即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
三、不宜大量吃糖
剧烈运动后最好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食物。
日常生活
一.孕前需调整好作息规律
早睡早起的宝宝,会比其他的小朋来得活泼健康呢,这一点妈妈可一定要记得哦!
二.孕前要注意环境安全
1. 在怀孕前要远离刚装修的新房,不然宝宝可能因为有害物质得白血病的!
2.在噪音的环境下孕育的宝宝可能会听力不太好.
3.在孕前就开始远离辐射,防止流产。
4.妈妈如果您是医务工作者的话,请远离医务污染。
四.孕前做好经济准备
五.选择合适的时间
应选择“黄金的一天”,也就是排卵日,作为最理想的受孕日
禁忌
一.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能促进母体和将来怀孕后胎儿的身体健康,而且是心理健康的保障。
二.孕前性生活“七不宜”
1.情绪不佳时不宜过性生活 ,小孩得癫痫病
2.身体疲倦时不宜过性生活 ,虚损病,甚至不孕症
3.酒喝多了不宜过性生活,从而引起早衰
心理准备
一.孕育新生命前首先要重视
新婚夫妇应力求在达到优身、优时、优境的最佳状态下,让最健康最富活力的精子和卵子把父母双方的精良基因如容貌,智慧、个性、健康在受精卵中完美地重组并表达。
二.怀孕前的心理调适
1、掌握孕育知识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关于妊娠、分娩和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孕育知识
2,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观念。
三. 孕前心理环境
1.夫妻善于主动调节相互间的心理平衡。
2. 善于安排适宜的生活节律,以消除某种容易招致的心理失调。
3.彼此都善于在特定的情况下加大自己处理与对方关系的“容忍度”。
禁忌
一.孕前心理疾病
如果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不能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出来,当其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或加重原有的心理性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