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10-11
- 帖子
- 1
- 积分
- 11

- 经验值
- 1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雁塔区
|
蒙特梭利教学法(转载)
看完希望大家可以转载让更多人看到.......
第一 蒙特梭利老师的任务是——观察
孩子是学习的主角,成人则是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与协助者,但绝非是主宰者。因此,依著孩子的天生气质与发展,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模式,方能事半功倍!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传统学校的老师执行蒙特梭利教学最困难的地方是:“当幼儿被某些错误所困惑着,呈现眉头深锁、双唇紧闭,尝试各种努力想要克服困难时,很难阻止老师不介入幼儿工作。在蒙特梭利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幼儿准备环境、示范基本的操作、少说话、提供适当的协助和鼓励,然后退居一旁观察。事实上,当幼儿进行自我教育,而教具本身已具有错误控制和自我订正的功能时,老师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观察。蒙特梭利博士认为老师最重要的功能是引导幼儿精神层次的活动,以及帮助幼儿肢体发展。
蒙特梭利老师有两个概念必须非常清楚,一是对幼儿的引导(何时该介入、如何介入、介入的方法等),一是幼儿需要个别的练习。唯有对这两个概念清楚且确定时,老师才能着手将指导方法运用在幼儿的自发性教育中,以及传授幼儿必要的概念。
第二 蒙特梭利三阶段教学法 当我们为孩子进行感官教育辅助时,可以运用“三阶段提示法”。
第一阶段为命名:一次给予孩子最多三样有共同感觉特性的物品,例如:三枝不同颜色的色笔,告诉孩子:“这是红色的笔。”帮助孩子将物品的感官特性和语文做联结。
第二阶段是辨别:让孩子分辨红色的笔在哪里?或是请孩子将蓝色的笔传递给你,这个阶段是帮助孩子加强记忆物品和名称之间的关系。
第三阶段是发音:用手指着物品,请孩子说出物品的感官特性,例如:指着红色的笔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的笔?”由孩子说出名称。
这时,每一样物品的特性和名称,已经让孩子经由感觉,深深的建立在感官认知系统中了。每一次,当我们有机会让孩子做感官发展时,都可以使用以上的“三阶段提示法”,但是要避免成人把这种方法演变成为一套考试的系统,太过于严肃或形式化的使用三阶段教学法,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厌烦、恐惧,而丧失它的效用。
第三何为感觉统合
人的各种感觉是靠不同神经来传递,这些神经在接收到感觉之后,会在大脑中做统合,接着再引导人发出适当反应。例如:吃柠檬时,酸的感觉传达到大脑,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知道这是酸的口味,因此,有些人会做出酸的表情和因为喜欢吃酸,而表现出愉悦的神情,这样的一套系统就叫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除了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外,还包括了前庭平衡觉和运动觉。前庭平衡觉主导人的身体平衡,而运动觉则是负责人在活动时肢体的功能,像是肌肉的收缩、舒张或关节的弯曲等。
这些感觉如果通路不顺的话,便会产生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前庭平衡失去统合的孩子,会因为身体无法平衡而不停的转换姿势,以保持本身舒服感。运动觉失去协调,则会造成孩子无法体认身体的各种姿势。这些感觉其实在孩子早期发展时,就可以开始训练,例如:怀孕的妈妈坐在安乐椅,适当的摇晃时,胎儿在母体内也跟着轻微的摇晃,就以刺激前庭平衡觉;而让孩子在安全的空间攀、爬、旋转、滚动,就能帮助运动觉的刺激,避免将来在感觉发展中形成各项障碍。
第四
蒙特梭利教室感官教育的工作
大小:带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体
色彩:色板
形状:几何图形嵌板、几何立体学、构成三角形
其他:单项式、二项式、三项式
皮肤感觉教具
触觉:触觉板、布盒
温度感觉:温觉筒、温觉板压觉(重量的感觉):重量板
实物认识感觉:神秘袋(实体认识袋)、几何学立体组
听觉教具:听觉筒、音感钟
味感教具:味觉瓶
嗅觉教具:嗅觉筒
第五 蒙特梭利教室中的日常生活教育
蒙特梭利教室中的日常生活教育,在训练孩子秩序、专注、协调、独立;感官教育在敏锐孩子的五觉(视、听、触、味、嗅),其共同目的都是在间接预准备听说读写的能力。
工具的使用:汤匙、衣夹、筷子
工作1:汤匙的使用——舀花豆
工作2:衣夹的使用——夹盘子
工作3:筷子的使用——夹纸球
延伸变化:
1. 更换不同的容器,塔配内容物来衬托出工作吸引力。
2. 变换不同的内容物,让孩子有机会做不同的练习。
3. 提供生活中不同的工具,协助孩子更能掌握手在运用。如:过水的勺子
4. 在实际生活中允许孩子自已动手尝试。如:自己盛饭
汤匙和筷子的使用,与幼儿的自我照顾息息相关,在练习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奠定孩子手部协调的发展,也影响了将来握笔的能力。因此,当孩子开始表现出自己喂食的企图时,若能适当的放手,使其尝试,并允许孩子花长时间学习如何掌握汤匙和筷子,孩子便可以体会能力被信任以及享受探索使用工具的乐趣。家长可以从上述提示,配合自己的环境来设计工作,使其符合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更有机会练习正在形成的能力。
挤和转的工作
上面介绍了舀和夹的动作练习,这两个动作都着重在使用手的前三个手指。这三指力量的控制与协调,关系着日后的握笔和书写能力。下面将介绍其他与握笔有关的动作:包括手指力量的适当运用,以及手腕转动的协调性。
挤——手指力量的控制 (挤海绵)
延伸变化:
1、让幼儿经验不同材质、不同大小和造型的海绵,以不同容器。
2、使用色水来增加工作的吸引力
3、介绍不同的吸水工具,以练习不同手指运用技巧。如:滴管
转——手腕协调的练习 (转瓶盖)
延伸变化:
1. 收集家中各种不同使用过的瓶子,让孩子练习
2. 于每个空瓶内放入一个小东西(如:弹珠等),以鼓励幼儿探索和重复练习。(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更换瓶里的小东西)
3. 在步骤4之后,可将瓶盖互调,再请幼儿找到原本相对应的瓶盖和瓶身,然后再将瓶盖转回。
4. 介绍生活中同样使用“转”技巧的工具(或玩具),如:开锁
5. 示范并鼓励孩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转”的手腕技巧,如:开、关门把等。
以上的工作在幼儿大约两岁,有过三指抓握的工作练习后,即可介绍。尤其当像发现孩子日常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已经从走来走去,推、骑车子等大肌肉活动,明显的转移至操弄家中的物品,就是非常合宜的介绍时机。
第六 蒙特梭利教室语文工作
三阶段教学简单易可行,能帮助孩子有效率的学习语文。
从听觉开始为语言学习做准备,从而以听、说、读、写进行语文区工作。从字母出发搭起亲近文字的桥梁
预备活动:视觉辨别、配对、辩别空间概念听、说活动:认识字母、口说语言
写、读活动:
1、书写的预备(如:触觉板、金属嵌板、字母砂字板)
2、认识字母(如:发音卡、拼音卡)
3、阅读字母(如:移动拼音盒)
4、阅读短句(如:句型卡)
5、书写活动(如:字母印章、笔划印章、拟摹沙盘)
6、词语的书写
7、阅读活动(如:阅读小书)
第七 蒙特梭利教室数学区的工作
学习数学从感官都育开始
由逻辑思考能力的建立,加上“量”的具体概念,再引入“加、减、乘、除”等具体操作,进入四则运算,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在孩子数概念建立的一系列工作介绍中,当进入“记忆游戏”的单元时,即表示孩子已经由具体概念的建立趋向于抽象概念的理解。经过长时间经验的累积,已经可以理解数的运算,而自然流露出记忆演算能力。数的组合
加法与乘法相同是为了建立数的组合概念。加法练习中,孩子学习不同的两个数或多个数组合起来,而求得答案,而乘法则是将重复出现的数个相同的量组合起的总合。(乘法是连续的加法)数的分解
减法与除法则是帮助孩子建立数的分解概念的两项工作。减法练习中,孩子学习将一整体的量分解成几个小部分,而除法则将一整体的量做等量的分配。(除法是连续的减法)
第八 蒙特梭利教室的自然科学工作
蒙特梭利教室的自然科学工作 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历史、地质等文化教育,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信的大环境、宇宙万物的奥秘,以及认识各种矿物等。
蒙特梭利历史教育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孩子藉由许多活动感知时间的流逝和变化,从过去到未来,从自身到宇宙,建立更宽广的生命观。
学习时间概念虽然困难,但可以依循下列原则来教学
1. 时间是抽象的,可以用方法具体的追踪与记录。如:每过一天划一条线,以记载日期;结绳记事等。
2. 时间是有节奏的、有规律的。如:秒→分→时;日→星期→月→四季→年等。
3. 时间是看不到的,周遭的变化却可以反映时间。如:孩子长高、变重的成长状态,动物和植物的成长现象等。
4. 时间是一种延续的状态。如:国家、文化的时间线、种族家庭的延续,以及人类永续的贡献等。
5. 时间是循环的。如:四季的循环、年节的循环等。
或许我们感慨时间匆匆流逝、美好光阴的不再,甚至历史的残酷无情,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引导孩子在时间的洪河里记取教训、留下美好、憧憬未来;从具体到抽象、从真实到想象;从过去知现在、从现在定未来。
认识植物——花
透过认识植物——花,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
孩子有感官经验后,就可正式命名介绍使用三阶段教学介绍花的细部名称。
第九
0-6岁幼儿发展特征
发展阶段:
婴儿期(0-12个月)
行为特征:反射动作期
哭泣、喂食、自我平静
艾瑞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的信任/不信任关系的建立
依附与分离焦虑
物体互存及记意游戏
会模仿简单的动作及声音
佛洛依德人格理论的口腔期
会摇手表示“不要”,会有嫉妒爱好、生气、害怕等情绪表现
拉别人衣服以吸引别人的注意
完成一项工作,会学得高兴
重要的社会环境:妈妈
建议相处准则:尊重与了解从零开始
从生理规律中培养孩子内在秩序
提供丰富、可信任之人文环境
让孩子的动作能力自主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乳幼期(1~3岁)
行为特征:模仿父母做家事
由断奶到自我喂食,进入食物的独立期
能忍受与亲人的短暂分离
情绪上的喜怒哀乐更形于色
开始有“属于自己”的概念
会穿脱手套、袜子、鞋子、拉拉链等
发展平行游戏的阶段
活动自主与羞愧怀疑期
肛门期,是如厕练习的关键期
要求秩序、整齐与洁癖
重要的社会环境:父母
建议相处准则:练习做自我喂食准备
参与简单的玩具收拾、归位工作
做有效的大小便练习
倾听孩子心声
孩子有决定权及选择权
幼童期(3~6岁)
行为特征:对同胞弟妹的嫉妒减低,是接纳新生同胞的适当时机,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
发展平行游戏与联合游戏,学习简单的游戏规则,但常以自己的想法来解释
经由游戏而发展出与社会互动的模式
性蕾期,男性会由恋母情结而更加认同自己性别角色,女性反之亦然
经由性别角色的认同,更内化了父母的标准与道德规范,而形成“超我”(Super ego)
良心或超我代表内化的父母,它相当的严重而且具惩罚性
良心的发展可以帮助孩子父母不在眼前时,也能按照道德规范来行动,抵制外界的诱惑
自动自发与退缩内疚期
主动探索外在的环境事物,表现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性
从有秩序规则的生活程序中,肯定内在的心理韵律,产生安全感与自信心
重要的社会环境:家庭与学前教室
建议相处准则:让孩子由自我概念进入分享的领域
提供有同伴互动的学习环境
大人要正确的示范角色认同的行为模式
成人的身教很重要,可让孩子有正确的道德依规
孩子良好的内在纪律一旦养成,将影响他一辈子的生命发展
三岁定终生,六岁看到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