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10-8
- 帖子
- 108
- 积分
- 690

- 经验值
- 667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4-02-13
- 地区:
- 高新区
- 街道:
- 高新区
|
走路的疑难问题
宝宝学会走路,是件让人兴奋又骄傲的事。可是,对他走路的姿势,却不敢恭维。内八字、O型腿、跌跌撞撞……这些只是暂时现象,还是确实存在问题呢?
宝宝从开始学习走路,到完全掌握走路技巧,平平稳稳地上路,要经过一段时间。有的甚至从十个月一直练习到2岁左右,才能摆脱摔跤的困扰。学习走路和学习说话相似,要给宝宝一个适应的过程,爸爸妈妈不要心急。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出现种种问题,要细心观察宝宝走路时的细节,帮他解决这些问题。
疑难问题一:总是跌跌撞撞
“宝宝会走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可他为什么还是跌跌撞撞的?”大多数妈妈在宝宝刚学会走路时,都会发现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一直到宝宝1岁半,这种情况是完全正常的。在迈出了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宝宝才能很好地控制脚步。没有跌跌撞撞的过程,是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脚步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经常摔跤,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他的肌肉还不是很结实,需要慢慢适应走路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二是宝宝的平衡能力还在锻炼过程中,控制平衡能力的内耳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和“成长”。不过,到了2岁左右时,如果在平坦小路上走路,他还跌跌撞撞,除非他是有意这样做,否则就要带他去看医生了。如果医生没有发现神经方面的毛病时,他可能会建议你去看骨科方面医生,以排除骨架结构的问题。
疑难问题二:走路时“内八字”
宝宝走路时两脚尖朝内,就像螃蟹的大夹子!在刚学会走的孩子中,这种走路姿势很常见。为什么会这样?在最初的几年中,宝宝走路时,头往前探,为了保持平衡,他的双脚会很自然的朝内。大约3岁左右,当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结实后,这种走路的姿势就会改变。
如果他的双脚一直朝内,而且你觉得这种走路姿势实在不雅,你可以在他坐在地上玩的时候,注意让他盘着腿坐,而不要让他叉着腿,或者给他买硬帮的鞋,用不了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纠正他走路的姿势。
遗传也是造成内八字足最常见的原因。有内八字足的父母,常常宝宝也会有内八字足。这种遗传而来的内八字足左右对称,而且不影响走路功能,所以不需要治疗。但是,在孩子4岁以后,如果仍有严重的内八字足,走路跑步时膝盖会相碰,容易跌倒。或者一脚的内八字程度远比另一脚严重,这都可能是不正常的情形,需及早到医院检查,让医生帮助矫正。
疑难问题三:“平”足
这是生理问题,因为1岁以前的宝宝几乎都是“平”足。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宝宝的骨头和关节仍然很有弹性,所以当他们站立时就会平足;同时,宝宝脚底堆积的脂肪也会使足弓变得不明显。
宝宝需要在走路的过程中,磨练他的脚底的肌肉,练出弧形。95%的宝宝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通过蹬三轮或两轮小轱辘童车,孩子脚底弧度会更快地形成。如果你觉得孩子走路难看,也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时,让他做用脚趾夹铅笔、手绢或大扣子的游戏;在游乐场玩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踩滚桶;或是鼓励他用脚尖走路。
婴儿平足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婴儿是弓足,很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疑难问题四:走路叉着腿
宝宝走路时,双腿叉开,好像经过马术训练的西部牛仔。所以很多妈妈会怀疑宝宝是不是O型腿。
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宝宝在2岁前,走路时的双腿像个括号,你不必太担忧。因为宝宝此时骨骼和肌肉都在慢慢发育过程中,叉着腿走路能帮宝宝承担更多的压力,到了2岁以后这种习惯会自动消失,恢复正常。然而,如果宝宝一直这样,可能表明有缺钙和维生素的迹象,就需要治疗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给孩子的双腿打上石膏,来帮助校正孩子的双腿。但这要在确诊的情况下,由医生来进行。所以,按时参加保健科为宝宝组织的体检和微量元素检查很重要。只要在确认宝宝不是缺钙的情况下,才能放心让他从叉着腿走路过渡到正常。
疑难问题五:夹着大腿走路
走路时双腿呈现X型,一般在不愿意走路(走不了长路,稍走点路就嚷嚷着要抱)、不好动的孩子中较为常见。有些人不友好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
为什么会这样?有时,这种姿势是缺少肌肉负重锻炼造成的。一般只要进行一点锻炼,甚至在8岁左右做一点体操训练,就能把这种不雅的走路姿势纠正过来。但是要注意,如果宝宝的这种姿势严重影响他的走路,让他出现“内八字”,还经常摔跤,就需要带他到医院检查。另外,和O型腿相似,检查时要先确定宝宝是不是缺钙或缺乏其他维生素。
疑难问题六:脚尖走路
对刚学站立和走路的宝宝来说,用脚尖走路的姿势很常见,它只是学走路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为什么会这样?宝宝的脚趾和手指一样,是神经比较发达的地方,所以在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他喜欢用脚趾触地。不过,一旦掌握了走路的技巧,这种姿势就会自动消失。如果宝宝明显不会双脚平放站立,脚尖走路总是摔倒,或者在2岁以后还有这种姿势走路,就要尽快带他到医院检查。
5种不正常情况,需要马上去医院检查。
■浮趾:宝宝的大脚趾前翘,站立或走路时不能接触地面,或者内移、外移。
■马蹄内翻足:通常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属于畸形足,一般具有3个特征:前足内收、全足内翻与下垂,一般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
■跛行:排除受外伤的情况,宝宝经常因为肌肉或骨头疼痛而跛行,或者是双腿不齐,由于脊髓的异常伴随着身体一侧肌力减弱,使得某一长骨或先天的或后天的稍短—些。
■胫骨内旋:单看足部的外形很正常,可是走起路来,脚就往内撇,严重一点,还经常会绊倒自己。检查起来,可以发现小腿有内旋的情形。
■剪刀步:学会走路后,双腿僵硬,两脚向内交叉,膝部靠近似剪刀样、行走步态小而慢,常用足尖踏地走路,像跳芭蕾舞。
为宝宝选适合的鞋:
有时候宝宝走路姿势不雅,可能是因为鞋子没有选对。选一双合适的鞋不仅让宝宝感到舒服,对学习走路和掌握好的走路姿势也很重要。
1测量宝宝的脚长。
你可以请售货员代劳,或者自己在家测量好宝宝的脚长,买鞋时直接告诉售货员。两只脚丫的长度都要测量,宝宝鞋的尺寸要以较大的那只脚丫的长度为准。买鞋之前最好让宝宝试一下,通常不同品牌的鞋,在尺寸上会有一些差异。
2测试长度。
鞋穿好后,让宝宝站起来。把你的手指轻轻压在宝宝的鞋尖,感觉到有一个手指宽的富余,而且宝宝的后跟紧贴在后鞋帮处,说明鞋的长度合适。
3把鞋撑一撑。
宝宝试鞋时会反射性地将脚趾蜷曲,可能是新鞋比较紧的原因。所以让他试鞋前,你要用手将鞋撑一撑,两个拇指轻轻地把鞋的两边向外撑,用食指压住鞋舌头一小会。这样一来,鞋内的空间大了,小脚丫就会慢慢放松。
4鞋底的硬度
对刚学走路的宝宝来说,鞋底不要太硬,适当软一些,把鞋底弯曲,鞋尖能够到鞋底就可以。对已经掌握走路技巧的宝宝来说,鞋底要选稍有一些硬度的,可以帮助宝宝端正走路姿势。
5走几步试试。
鞋子选好后,让宝宝穿着它走几步,如果宝宝的后脚跟总是露出来,说明鞋子有些大。如果宝宝走路的姿势显得比以前笨拙,说明鞋子太沉或者太硬。如果宝宝的表现就像没穿鞋,说明鞋子很舒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