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2
- 注册时间
- 2008-3-7
- 帖子
- 1074
- 积分
- 7244
 
- 经验值
- 6353
- 爱心活力豆
- 2
- 宝宝生日
- 2008-05-2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雁塔区
|
推荐和评价本质上一样,推荐也必然涉及评价,只有自己评价好的才会推荐。而评价,是很主观性的东西。推荐当然也是如此。经常在妈网上看到一些推荐或类似的贴子,比如一些妈妈列的“败书狂人”的书目,或是团购的书目单,不由暗暗叹息,这样的书,买那么多,恐怕不仅是浪费。
先推荐妈妈看的书吧,两本,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和《一岁就上常青藤》(薛涌著)。说实话,这两本书早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我当时不屑一顾,因为书名太俗,有哗众取宠之感,我以为充其量也就是约十年前流行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因《哈佛女孩刘亦婷》而走红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或类似的什么“天才儿童教育”之类的书。多次在书店见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一直视而不见,直到一次偶然翻了翻,才最终改变了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废话有点太多了,一个意思,固然因为水平的问题,有的人推荐的书不值一看,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还是翻翻,因为现在的出版商,为迎合大众,会故意把书名取的比较恶俗。
关于这两书的具体推荐,我其实想写很多,但人又很懒,不想敲那么多字,于是就用一个懒办法,把别人的博客转过来。
=============================================
推荐两本幼儿教育的好书
原贴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0456
薛涌:一岁就上常青藤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两本书确实都很好。有些人可能会对书名有点反感,但书名并不是很重要,有时候主要牵扯到广告效应,关键还是要看内容。这两本书的内容,对于建设新的养育文化乃至成人文化,确实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摘录几句:
薛涌: 一个人的成长,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或他要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看看到底能干成什么样子。这是一个人能力的水准。也许她或他日后会改行,但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进行的奋斗,会发展出一个成功者所必须有的关键性素质。
尹建莉: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快,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薛涌:[url=]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讨论的习惯,培养了他们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构成了常青藤教育的基础。[/url]
毫无疑问,同样是“同理心”,作为经过历史学博士训练的人,薛涌的理论观点更抽象,也就更深入一些,将“同理心”不仅联系于道德本身,更重要的是指向抽象思维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尹建莉,则在将这些现代教育原则结合具体国情上做得更细致些,如,“给小板凳揉揉疼”纠正了非常广泛的一类传统做法,指出幼教无小事,指出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具有更高的攻击性人格。这种不太好的传统习惯,就有点像“随地吐痰”一样,很难在民众中广泛的纠正,但起码尹建莉通过她的书,做出了纠正的第一步。
另外一个是,尹建莉对“不上学前班”的分析,没什么理论分析,说的很直白,就是那些学前班老师的配置水平是小学教师中最差的,而小学教师本身,素质高的也不多,也就是说,学前班老师,可认为是“差中之差”。这种话,没有国内教育实际经验的人是说不出来的。
这两本书,感觉都有一个重要的遗漏之处,即夫妻感情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作用,很难想象,夫妻不睦的家庭,能够有一个好的幼儿教育。以此之理,涉及到幼儿教育的书,从根本上,应该涉及到对夫妻之情的理解和实践。这一点,两本书都零碎的提及,薛涌的书兼及的还算有几页,尹建莉的书,则谈及的往往只是顺带几句。他们谈及的主要都是“夫妻吵架”,薛涌还是给出了些应对的办法,而尹建莉则只是当作回忆的边角余料,仅仅提及,而未展开思考。
这都说明,两位作者,可能对幼儿教育的看重,远超出于的“爱情”或“夫妻之情”的看重。所以,这两本书里,很少出现另一半的言行,也许,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与其说出来,还不如不说。但是,在这方面的欠缺,也就决定了这两本书在幼教的思考上,还未臻完美之境。
总之,这两本书都确实很好,薛涌的书,可能更适合文化水平高一些的家长,有国际视野的家长。尹建莉的书,则更大众化、结合国情多一些。正因如此,我本人有个心愿,自己买上几十本尹建莉的书,将其送给那些平日所见的打工家长们。有点顾虑,不知到怎样送出手,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在发神经。也许就说是别人送自己的,富余的,再转送别人。
==================================================
刚又看了一篇上面转的文字,关于为什么这两本书值得推荐方面并没怎么说,其实也不需要说太多。就象我前面说的,推荐人的水平,决定他推荐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虽然我本人没什么水平,但是可以“扯虎皮做大旗”——写上面这篇博文的,是北师大的数学老师(从博文章看,是硕士生导师,是不是博士生导师未知),对于大学教育、幼儿教育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迄今已买过十几本了,都是送朋友的。但我感觉,有的朋友送了也是白送,因为他或她根本就不想去翻那本书——虽然我极力的推荐过,但看起来,我的信誉度还是不够,尤其是在幼儿教育方面;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他们对看育儿书根本就没有兴趣——虽然我的朋友们都是高级分子家庭。所以,我希望能点这个贴子进来的妈妈,有机会的话,至少认真翻一翻这两本书。
当然,如果上面的两本书的理念,你都已经了然于胸了,可以再参考参考孙瑞雪(从事蒙台梭利教学)、小巫(从事华德福教学)和李跃儿(巴学园)的书。当然,这些书中的理念,并非全部无懈可击,具体可参看上面提到的北师大的数学老师王永晖的相关博文。
再推荐宝宝看的书吧。
因为国内这几十年基本没什么优秀的儿童读物(这话可能冒犯了一些人,对不起了),所以,最常见的就是对于优秀的童话、中国神话、民间故事的一再滥俗的演绎,这些书大抵来说是粗制滥造——虽然有一些印制看起来可称精美,可是抛开表面的精美、光鲜,真正的内容(绘画、文字)却绝对称不上是精品。所以,我这里要隆重推荐的,就是国际上的优秀的图画书(绘本)。
先简单说说我理解的图画书的功用,主要是两个,一是培养宝宝的美感、二是培养和呵护宝宝的想像力。这两样,比知识重要的多了——顺便说句,不要过早的给宝宝灌输知识,因为它会极大的限制想像力的发展,而想像力,我认为是创造力的核心,没有想像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此外,过早的灌输知识,由于“挤出效应”,它排挤宝宝发展情商或者说发展非智力性因子(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智商或智力之外的因素,可能比智商本身,对其一生有着更重要的决定性意义。过去批判“性格决定命运”,其实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虽然可能有一点点片面,但比起“智商决定命运”或“知识决定命运”可能更令人信服。)的时间和可能,对宝宝一生的发展,负面的影响远胜于正面。(顺便再批一批“不要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的提法,其实在人生的马拉松中,起跑快慢并不重要,即使通过不合理的方法,起跑时真能快那么一点点,很有可能这个起跑的快成为最终落后一大截关键原因。理论不多说,举最简单的例子,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身边有多少小学、初中学习好,上高中以后完全跟不上的例子,不少吧?又有多少高中、大学学习好,后来的人生证明并不怎么样的例子?也不少吧?)当然,过早灌输知识,还有可能挫伤宝宝将来学习知识兴趣。
基于以上两点(美感和想像力),我认为优秀的图画书应该是画面精美,文字优秀,两者自然结合、融为一体(当然,好的图画书也可能没有文字),至于文字或内容本身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是否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否给小孩教了什么东西,倒是其次(尤其是知识性的东西,应该尽是排斥)。
那么,应该买什么样的图画书呢?这样推荐一本书《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这是一本专门讲图画书、推荐国外优秀国画书的书。看了这本书,首先就会对图画书到底有什么用有个正确的认识,其次,书里推荐的都是国际上获各种大奖的优秀图画书,根据他的推荐,再去买书,就容易多了。(当然,日本人也有几本类似的书,在当当上很容易查到)。
随便列几本我已经给宝宝买的图画书吧:
《好饿的毛毛虫》、《大卫,不可以》、《母鸡萝丝去散步》、《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月亮,生日快乐》、《和甘伯伯去游河》、《花婆婆》、《我的连衣裙》、《奥莉薇》
[ 本帖最后由 倩倩妈@xa 于 2010-5-29 01:0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