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1-9-16
- 帖子
- 38
- 积分
- 453
  
- 经验值
- 436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5-10-24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幼升小’衔接很关键,前段时间我家丁丁就出现过不想上学,尤其对小学里的英语课堂不习惯,坐不住,注意力也集中不了,学习成绩下滑得厉害,我和他爸爸着急死了。”孩子在中关村一小上学的丁丁妈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工作忙,觉得“幼升小”对孩子来讲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太在意;没想到,活泼开朗的丁丁入学不久后却出现了“厌学”情绪,“差点把以前的功夫白费掉”。“要知道,丁丁学校对英语要求比较高,稍不留神,就容易落到后边,孩子没信心了,就会影响整个课业的表现。”
为什么上了小学的丁丁会出现这种强烈不适应的反应呢?这究竟是偶然的,还是一种必然现象?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专程采访了瑞思少儿教育专家Sally。
Sally指出,从“在玩中学”的幼儿园进入到小学的正式学习阶段,是孩子的一次重要的角色转换,无论是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行为规范,还是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孩子由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独立应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所习惯的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规范化的学习为主,要开始预习、复习功课,写作业;学习以听说为主转变为以文字为主的教科书……这一系列的新变化,肯定会对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造成影响,孩子既会因为新环境而兴奋,又会因为陌生感和适应性而紧张。因此,刚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出现抗拒心理,也就是家长提到的“厌学”情绪。
为了让孩子顺利完成“幼升小”的过渡,并尽快适应全新的小学生活,Sally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专门为我们的家长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幼升小”的顺利过渡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瑞思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已经得到了相关的专门训练,家庭教育则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比如瑞思的PTA组织(家长教师协会)就是家校互动非常好的模式。通过这个组织,瑞思的教师们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方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充分把握孩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任务意识与规则意识,社会能力培养以及心理建设的培养等方面,来帮助孩子成功渡过“幼小衔接”,愉快自信地适应崭新的小学生活。
在生活准备方面
在瑞思中心,孩子身处一个完全英语的真实环境中,独立安排自己的课堂学习,就餐,与休息等。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学会了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在家里,家长要有意识地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吃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培养孩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的习惯。
父母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单独开辟一块区域,有专属孩子的桌子,椅子和床,由孩子自己来布置和管理物品,如书本,文具,玩具等。每次课前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把教科书,作业和各种文具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服务的意识,不再依赖他人,具备独立工作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种指导将逐步建立起孩子的独立人格,从而适应相对独立的小学生活。
在学习习惯方面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不同,在幼儿园,直观感性,具体形象,学与玩交叉进行的方式,孩子通常比较感兴趣;而小学实行课堂集体教学,有正式的教材,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教科书里出现了符号,数字等较为抽象的概念,难度上提升了,学习时间也延长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孩子熟悉新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是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家长跟孩子一起在大街上行走时,有意识地让孩子注意到一些数字,并鼓励孩子马上回想,刚才看到的那一串数字的第一个数字是几?最后一个数字是几?家长也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戏、拼图游戏,智力迷宫,这类游戏能够促使孩子思考,也能够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又训练了她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有了很强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为基础,孩子的记忆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以后,只要她见过的东西都记得非常清楚。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父母可以问一问,今天的课程有意思吗?宝宝举手发言了吗?提醒孩子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对于孩子尽快适应小学阶段丰富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天天坐在书桌前,好像一直在学习,但往往成绩表现并不理解,原来是捧着书本却心系别处,没有专心致志地学习所致。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阶段也是主要采用让孩子探索实践的游戏教学法,来实现孩子的自主式学习。但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孩子要逐步养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
家长要做的,就是教育孩子学会一个时间段里只考虑一件事情,不要在学习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担心学习跟不上。如果不能用心一处,专心致志,一切都是白费。在家时,家长每天要抽出一段时间,陪孩子坐在书桌前,坚持一阵儿之后,就能够促使孩子平心静气,伏案学习的习惯养成。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安排适当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在孩子学习时间里不要有任何打扰;并在孩子学习完毕后,及时进行检查,对于孩子认真的学习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在专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孩子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瑞思班的小朋友们都有take-home book,让家长陪孩子一起练习有趣的作业,这既是对于课堂内容的巩固,又是对于所学知识的有益延伸。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孩子都养成了专心致志,专注做事的好习惯。
培养时间观念。让孩子较早形成良好的时间概念,从而提高做事的效率。和孩子好好沟通,一起合理地安排他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白地知道,几点吃饭,多长时间内完成作业,几点之前要睡觉等,不断强化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就能够让孩子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能够有意识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或者各种小任务。
此外,家长还要帮孩子养成正确的握笔写字的姿势,正确的坐姿,正确地使用文具,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等,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健康学习成长也是不可或缺的。
任务意识与规则意识的培养
由于孩子在启蒙时期的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一般来讲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规则意识与任务意识。但在小学正式的学习过程中,要尽快帮助孩子建立学习与任务的意识,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
这方面,Sally指出,瑞思的小朋友拥有天然的优势,无论课堂管理还是教学活动都从细微之处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与任务意识。孩子们通过brainstorming的方式共同商量并制定class rules,班级公约张贴在教室里,孩子们相互提醒,约定严格遵守,争做班级小主人。瑞思的孩子们还能够自主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在瑞思课堂上,孩子们主要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小任务或小项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了清晰的任务意识与规则意识。
同样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公约”,共建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平等参与的方式,让孩子自主安排合理的学习与玩耍时间,有效规划自己的零花钱,主动做家务,参与家庭各项事务的商量决策,从而有意识地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能力培养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即要教育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Sally指出,在瑞思课堂教学中,除了学科英语知识传授与学科思维培养之外,还有对于孩子未来领导力的专门培养,强调孩子在一个团队中,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演讲演示能力。
家长要做的,是把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与人合作的经验与交际意识进一步巩固,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礼仪,比如见到老师,同学,好朋友,熟人时主动问候,在公共场合排队入座,不大声喧哗等。
此外,家长还要帮孩子确立一些交往准则,如待人真诚,宽容等,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家中来了客人,教孩子如何礼貌待客,什么是彬彬有礼有修养的表现。孩子结交了新朋友,家长要给与鼓励,并协助孩子组织生日聚会,郊游等集体活动,并鼓励孩子在公开场合里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才艺特长,如给大家弹一首曲子,跳一个舞蹈等。
心理建设
重视孩子的心理建设,以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瑞思中心的浸入式学习环境创设,既重视对孩子的语言环境,教育理念以及美国文化的浸入,也高度重视对于孩子心理环境的保护,要让孩子感到源源不断的关爱,尊重与支持。
孩子的信心主要来源于外界对他的肯定,父母是孩子外界里最重要的人物,在夸奖孩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的信心主要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奖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把目光放长远,把心态放平和。
家长要做孩子持之以恒的鼓励者与最佳的学习同伴,让孩子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感受挑战之后的成就感而并非压力。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自己在成长,在学本领,感受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