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2250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经验值
8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09-12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4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epbsty 于 2012-5-31 10:17 编辑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儿童喜欢的形式,对于孩子来说有特殊的吸引力的。一些好的故事,他们可以百听不厌。其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 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的假丑恶,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褚于行动。听故事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丰富和发展想象力。因此,我们应多给孩子讲故事。下面讲讲将孩子常听故事具体有哪些益处。
  


       多听故事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大脑内侧边缘系统相当活跃,这个边缘系统主要掌管人类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在听故事的同时,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因此跟着生成发展,同时对于儿童的情绪控管及脑部智商发育也有相当显著的影响。



      
      多听故事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故事中的环境描写最具特色,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高山、树林、小溪等空间变化频繁,不同的环境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不同的画面,把自身融入故事情节中,去感悟、去体 会,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说,故事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材料,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


      多听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是成功人才的基础条件,是人生决胜的关键,在儿童成长中很多童话故事具有很明显的培养孩子情商的作用。如《卖火柴的小 女孩》,让孩子有同情心,珍惜美好生活;《皇帝的新装》则告诉孩子们要相信自己,做诚实的孩子。在故事中,孩子们能学到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同情与反感等,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力与价值观,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开启智慧的大门。

     多听故事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孩子有时候会无理取闹,“软硬兼施”还不足以平息。这时不妨给孩子编个故事,顺势把这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当成故事的主人公,进而演绎一段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故事。比如,有一阵子孩子痴迷零食不肯好好吃饭,妈妈就可以引导孩子编撰了一个孩子历险零食王国的故事:“那个国度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要什么有什么,孩子神往不已的零 食,统统出现在零食王国。当孩子向往不已时,各种险象开始环生……”一方面大大转移孩子对零食本身的注意,另一方面不动声色地教育孩子多吃零食的害处。时隔几天,孩子“我要吃冰激淋”的口号变成了“妈妈,我们再来讲零食王国的事情”。

      多听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听故事,能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力,多接触言语沟通,有助于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发展,除表现在能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词汇外,还表现在学会组词或成句的一些规律上。另外,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听读的习惯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萌发儿童初步感受和表现美的情趣。儿童故事的语言活泼、简练、流畅、通俗易懂,句式表达无比丰富,是不同民族语言的精华,集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为一体,语言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讲故事的人,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抑扬顿挫,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如置身于童话的世界中。在实践中,我们也能深深感受到故事是儿童学习中文与英文的极好养料和素材。

     多听故事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集中注意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多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目的。如孩子在一起活泼好动,不能安静下来,但一开始讲故事,再淘气的孩子也会很快静下来。

     多听故事还可以促进孩子阅读能力。阅读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表达,是孩子听故事的最好来源。相反,原来不爱读书的孩子,自从爱上了“听故事”,那些情节逗趣,想象丰富的经典童书,自然对孩子也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孩子多听故事好处多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