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2-4-19
- 帖子
- 108
- 积分
- 882

- 经验值
- 830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10-10-06
- 地区:
- 莲湖区
- 街道:
- 红庙坡街道
|
教育与其他智力活动一样,一种方式使用多次都无效后就要懂得转换。持续做一件有益的事才叫坚持,持续做一件无益的事则是固执。而用极端的方式持续做无益的事便是偏执。
坚持的典范是发明家爱迪生,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打破他持有1099个发明专利权的纪录,他因而被人们称为发明之王。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曾不眠不休地带领助手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碳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想想看——两千多次实验!
当发明成功后,采访他的记者问他:“你如何有勇气在失败了两千多次后仍然能坚持下去?”
爱迪生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他笑着说:“什么失败?我从来没有经历失败——我只不过是知道了两千多种行不通的方法而已。”我一直以为,正是这个回答揭示了爱迪生之所以成为爱迪生的最根本原因。
首先,不成功不代表失败;
其次,不成功同样是收获,因为你通过不成功知道了这种方法行不通。
在这种态度下的坚持才是有意义的。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母亲会触发“超限效应”呢?
第一,以自我为中心。
家长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期待自己的标准视为理所当然,从而忽视或罔顾孩子的要求和自主权。案例《谁比谁更有理》即体现了这一方面。
第二,教育方法单一,缺乏有效沟通的技巧。
“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就反映了家长的这一弱点。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具备教育的热情,这热情甚至十分强烈,会激发他们去搜集信息,学习新知识,然后,再把学来的东西在孩子的身上实践。然而,大部分家长缺乏教育的智慧,在他们意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与习惯时,不懂得首先应该取得孩子的情感认同与态度改变,而是像点菜一样直白地配菜、下单,再跟孩子解释这道宴席有多么符合营养学,生生地把鲜活的人生变成了枯燥的理论。可是,我们难道不是因菜肴色、香、味的吸引而选择大快朵颐的吗?有谁乐于仅仅为了营养成分去喝麦片粥?所以,虽然父母极乐意当指导员,却少有孩子愿意参加训练。
家长勿以自己为中心,学习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要进行“有理”的沟通,而是学习“有效”的沟通。没有什么“失败”,只有“行不通”,行不通就改变。愿我们的家长学会坚持、放弃固执、杜绝偏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