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8
- 注册时间
- 2012-6-8
- 帖子
- 900
- 积分
- 9177

- 经验值
- 9177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12-06-01
- 地区:
- 未央区
- 街道:
- 张家堡街道
|
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我,让我好感动。早晨她会按时叫我起床,吃完饭后会定时捧上切好的水果,上床后她会帮我掖好被子,关上灯。我觉得没有比她更细心的妈妈了。每隔几天她就帮我测量身高体重,让我吃鱼肝油和维生素,通过变换每天的饭菜均衡我身体所需的营养。
; x5 [, Y! z8 S& w( _ 可是,我又觉得妈妈一点也不关心我。她不知道我怕黑。每天晚上我假装睡着了,等她关灯掩门走开之后,我又把灯打开。我没有告诉妈妈,我只有开着灯才能睡着。可我觉得妈妈也知道,因为她会再过来把灯关上,还说“这孩子,怎么老是要开着灯睡觉呢”。有时候半夜醒来,做了噩梦,置身在黑暗中我真的很害怕。但这些我都不敢跟妈妈说。我觉得妈妈那么爱我,事无巨细都会想到我,她应该知道我怕黑才对啊。! G7 {; L/ m: {
' O; n- q E) }3 W" W
2012-8-24 10:53 上传- u' I2 v( ^ n5 ?' a6 q7 w
下载附件 (20.34 KB) ' F1 N3 t8 d1 [; [$ G
- c/ H o0 U9 n
7 L% o+ y! x$ }% I1 `- e# c$ d5 n; u
- U- n; ]" h" _& p6 c0 q 很多中年人都受困于睡眠障碍,他们由于工作压力大、内分泌紊乱,往往要躺在床上几个小时才能入睡,或者是很早就醒过来,再也睡不着。其实,睡眠障碍不只是成年人的“专利”,同样也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睡眠障碍和成年人的睡眠障碍有区别,这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梦魇、夜惊、梦游等。
3 ~8 B. x8 ]! p 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利。心理学家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长得慢、肥胖、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成绩差,这一系列问题都与睡眠有关。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一个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大概在八小时左右,孩子的睡眠时间应该更长一些。孩子的脑细胞正处于发育成熟过程中,而孩子体格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状态下才能高水平分泌。在这一期间内,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不但有助于孩子体格的生长,更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 z3 O3 w3 D* y* ]+ Q
2012-8-24 10:56 上传 D z7 J7 o* F9 `0 u% P3 c, u
下载附件 (26.56 KB)
& q4 D0 {. \) D' p5 H
$ t6 V3 ]; w6 y/ I- l, [. z( U. l1 W g- m$ P8 U
7 g6 ~" X2 S" w' n! j( f/ C6 O
5 H6 I7 | l' S) f) ? 睡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很多父母却间接“扼杀”了孩子的睡眠。当孩子说怕黑,不敢一个入睡觉的时候,父母很容易这么想:孩子胆子太小了,应该让他独自睡,以培养他独立和勇敢的精神。他们会认为,他们那样做,是在帮助孩子克服怕黑和一个人不敢睡觉的恐惧感。但父母不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没有去发掘深层次的原因。$ b( m8 Q( Y+ U1 B( k! Q2 |
一般来说,恐惧都有其“源代码”,比如社交恐惧源于自闭。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其实质是睡眠障碍。经常惊醒是孩子渴望开灯睡觉和有人陪伴睡觉的动因。设想这样的场景:孩子在深夜醒来,置身黑暗中,这是他不熟悉的环境,他是多么的害怕,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可是,他不敢跑到父母的房间,甚至不敢下床去开灯。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会想,要是灯开着那该多好啊。
( K& J. t; E( K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的问题,其实很重要,但父母往往会用“胆小”“要勇敢”来处理。这样就容易对深层次的原因视而不见,形成可怕的盲点。+ N% C# \: Z- V" t0 G1 a/ p
另外,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合理的睡眠作息习惯,并严格遵守这一作息时间表。一般来说,午休不宜超过45分钟,午休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晚上的睡眠质量。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卧房内应保持安静和舒适,里面最好不要摆放电脑、电视及电话等,这些会影响睡眠的质量。晚上不要让孩子饮用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不要让孩子将床作为活动的场所,如在床上玩耍、看书等,要确保床只是睡觉的地方。/ `& t1 ~+ X8 N$ p$ N+ T6 {
7 [0 \/ c2 t( i' F! S! R
2012-8-24 10:58 上传
. h9 H+ N6 \& G! B/ z下载附件 (24.54 KB)
" `, V- f+ ^5 w- I* l
: _, T, X$ ]' J: X i
, w3 f( C, q4 R+ R/ Z" O8 C# `) ?. j4 w6 i8 L4 [
心理学家就孩子的睡眠问题,列举了常见的和睡眠障碍相关的症状,希望父母给予重视。0 K. t( E) t$ W& k- c0 w
" i1 D# d, p( _: h0 P1、打呼噜。孩子打呼噜是睡眠常见症状,原因可能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鼻炎等导致的。在这类病例中,孩子的最小年龄只有8个月。打呼噜导致大脑缺少充足的氧气供应,影响大脑的发育,继而造成孩子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或烦躁不安等状况,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落后、性格暴躁或抑郁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前往医院睡眠障碍门诊,通过睡眠监测等手段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
4 u. Z5 c K7 J4 [2、尿床。很多孩子都有尿床的经历。孩子大了就不会尿床是错误的观点,孩子是否尿床取决于生理发展的成熟与否。作为父母来说,要帮助孩子保守这些“小秘密”。因为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尿床会影响自尊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身体相应的神经系统成熟了,尿床就会自然消失。
4 R# {. C7 F$ R3 }* z) v7 ~3、梦魇。所有孩子都可能做噩梦,这个时候孩子会非常惊恐,父母皮该尽快给予安慰。梦魇常常是情绪矛盾和斗争的反映。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梦魇,父母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P8 Y1 q8 C ~( @9 j8 Z0 ?5 D+ J. A4、夜惊。夜惊是孩子睡眠中常见的现象。加拿大睡眠学会的报告指出,夜惊高发期在4~12岁。极度疲劳和睡眠剥夺都会引起夜惊。孩子可能会突然坐起来,磨牙、睁眼,也可能尖叫、惊恐,围着房子转圈,或者发疯似的想冲出房间。此时,父母最好不要把他叫醒,而应当温和地把他引到床上,重新睡下。这种情况下,尽快入睡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 m1 U. X" E# u. Q$ e5、梦游。现在科学界对梦游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唯一让父母可以宽慰的是,梦游的孩子一般没有情绪和心理问题。对于梦游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防止孩子在梦游的时候受伤。
* {% \& i8 z; b- W8 w0 k5 M, [6 o7 A/ D+ r
& q% f1 l: u* _8 u1 G* Q专家支招
) `. S' x/ c* {/ R+ l8 M5 t1 `9 K, w4 L3 H7 X# A9 t* N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会“闹觉”。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为“睡眠启动依赖”。对于父母而言,培养孩子自我入睡的能力非常重要,不能一闹就抱。父母可以尝试采取“消极应对法”,让孩子自己闹一会儿,孩子见父母没有答理,自然就会安静下来。这有助于孩子养成独立入睡的习惯。孩子半夜醒来,父母也不必过分紧张,如果孩子一哭就抱起来哄,这样也会让孩子产生越来越重的依赖性。此外,父母可以通过对睡眠环境的设置,来提高孩子睡眠的质量。
3 }: Y! T F5 i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