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504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33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10-20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08:2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三至十二个月间,宝宝该怎么吃?

3~4个月的宝宝
 宝宝出生前,母亲就在他体内“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铁,而这些储备铁一般只够应用4~5个月,此后如果摄入不足,宝宝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各种乳类里含铁量都很低,人乳和牛乳中每100毫升只含有0.1毫克。儿童每天都需要6~10毫克,吃1000毫升牛奶才能得到1毫克铁,所以必须添加辅食,以补充摄入铁之不足。
  含铁量较高的食品有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绿叶菜、黑木耳、海带等,最适合这个月龄宝宝消化的是蛋黄。
  把鸡蛋煮熟后取出蛋黄,用水或奶调成粥状,加盐或糖用小勺喂,也可加入奶中。先从三个月开始试加四分之一个蛋黄,逐渐加多,满四个月后,每天加到一个,可补充宝宝摄入铁之不足。
  5~6个月的宝宝
  可逐渐供给蛋羹、烂粥、面片、菜泥、肝泥、肉松、碎菜和肉糜等,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宝宝已能用牙龈磨碎细而软的食物,消化液的分泌有所增强,味觉亦渐趋发达。妈妈可开始喂蛋黄及鱼、禽、肉的滤糊;到6个月时可开始喂肝,食物颗粒也可逐渐加粗。
  7~9个月宝宝
  宝宝开始长牙了!可以咀嚼食物,但食物的硬度应以宝宝能用舌头碾碎为标准。另外,食物的形态也可开始改变,例如,可在糊状食物内添加柔软的半固态颗粒,其大小可逐渐增大。8个月以上的宝宝还可选用市售的高蛋白营养米粉等食品。
  9~12个月宝宝
  此时宝宝的咀嚼能力已大为增强,对固体食物的消化能力也逐渐增强,故糊状食物内的颗粒可以加得更大。例如,可以加以完整的米粒、碎面条和大豆碎粒等。12个月以后,已进入幼儿期,消化能力更趋完善,慢慢可以开始吃大人饭食了。
  不可忽视的辅食添加原则
  宝宝生长发育快,不论采用哪种喂养方法,都必须适时添加辅助食品,以补充营养,同时也可因添加辅食逐渐改变食物的质量,让宝宝胃肠逐渐适应其他食物,为断奶作好准备。给宝宝添加辅助食品,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1:由流食到固体食物:一般应先加流食如米汤,以后再加半流食如粥,渐渐增加固体食物,如饼干、烤馒头片等。
  原则2:由少到多:添加食物最初可少喂些,以后逐渐增加,不能性急。
  原则3:由一种到多种:添加食物时,每次只能加一种,经过4~5天,如果宝宝没有消化不良或过敏反应,精神食欲均正常,再添加第二种,切勿操之过急,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原则4:选择恰当时间:添加辅食最好在喂奶之前,因为饥饿时容易接受辅食,在孩子有病或炎热夏天,可暂缓添加,以免引起胃肠道的消化功能紊乱。
  原则5:注意卫生:添加辅食最好要定时定量,吃的东西要新鲜,注意食品卫生。
  TIPS:如何添加蛋白质食品
  添加辅食过程中,蛋白质食品如鱼、肉类(瘦猪肉、牛肉、猪肝)需及时补充,以逐渐替代乳类食品,为宝宝断奶作好准备。
  自5个半月开始,即可添加鱼肉,肉泥需从8~10个月开始较为适宜。初食时量应少些,每天10克,以后逐渐增多到每天50克。豆制品也应经常给宝宝食用,宜从少量开始到每天25~50克左右。
  烹调的方法,应根据不同年龄分别制备。小于2岁宝宝所用食品应切碎煮酥烧烂,不能用油煎炸。大于3岁的儿童,可逐渐应用炒及油炸的烧法,切法上也可逐渐从碎末、小丝、薄片到大块等。

赖皮珍珠狗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7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9-06-25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留着备用。。。。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424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11-14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三至十二个月间,宝宝该怎么吃?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