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2-9-18
- 帖子
- 320
- 积分
- 6104
 
- 经验值
- 6047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有些孩子刚开始学英语兴趣还挺大的,可以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加大,兴趣就会慢慢变小,个别的孩子最后甚至讨厌学英语了。其实这我们日常所见并不罕见的现象。不仅仅是出现在英语学习的领域,其他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比如学一门乐器或别的什么技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因为刚学的时候,所学的内容很简单,容易。但是后来学习的深入,就会慢慢变得更深更难一些了。
2 教学模式不新颖,开始时有游戏等形式,但是后来还是停留在传统那种枯燥背单词的老套上。
3 教材太普通,设计不科学,不好玩,提不起孩子的兴趣。
4 孩子回家后没有及时复习,基本放羊,仅靠一周几次的英语课才接触一下英语。
其实真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后面的三条。
因为第一条对于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同一个学校,同样的教材,同一个老师授课,会出现有的的孩子学得很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来劲。而有的孩子会逐渐丧失兴趣呢? 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第四条。
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怎样产生和怎样消失的
1 兴趣的产生是这样的:
开始,学习内容简单,很容易掌握,主要游戏的形式教学,老师课堂经常表扬,发stickers,孩子从而产生了自信,在同学面前特有面子,甚至优势感,形成了强烈的自信心和满足感,随之学习兴趣也会更加高涨。
2 那么兴趣的逐渐消退是这样:
由于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从开始时候简单的游戏教学过渡到综合教学。个别孩子回家没有很好的复习甚至从不复习,仅仅靠课堂上的练习(班上人数多还未必有多少练习的机会),等到下次上课虽然有简单的回顾复习,但是时间又远不够,却又开始了新的一课。如此一来变成了夹生饭。如此循环下去,由良性循环逐步演变成恶性循环。越来越夹生,越夹生,课堂上怕说不好就干脆不说了,免得丢人现眼(孩子此心理比成人要强烈得多),越不说就越张不开嘴,越不敢说。如此往复下来,自信心逐渐消失,在同学面前也没了面子,越是如此就越想逃避,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就慢慢消磨的没有了。
由此看来,引起夹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培训班里孩子人数过多,另一个是回家没有复习课堂上学过的东西。
所以,公式如下:
兴趣 ← 自信心 ← 激励 ← 表现 ← 准备 ← 复习
(←:意思是“来源于”)
* 好好复习 → 充分准备 → 积极表现 → 获得激励 → 产生强烈自信 → 激发出更大的兴趣。
这个逻辑是很清晰的:
没有好好复习,就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充足的准备,孩子在课堂上就不可能有积极良好的表现,也就不可能产生自信,当然也就无法激发出长久的兴趣。
因此,要想使孩子的短期兴趣变成长期兴趣,我们就必须在孩子英语学习的初期多下一点功夫,多花一点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量能每天定量,而且最好定时复习和接触英语。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那在周围全是汉语的语言环境中,怕是神仙也没有好办法让孩子能对英语有长期兴趣的。核心要点在于课后要好好复习。
几分钟几十分钟的瓢泼大雨也只能淋湿地面或地表,也未必就能让地皮湿透,而持续不间断的小雨却能真正湿透地皮。把英语学习变成像平时的刷牙洗脸一样的日常习惯就行了。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没有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些习惯都是后来逐渐培养形成的,英语学习怎么就不可以呢?阅读的习惯怎么就不可以呢?关键还是看我们有没有培养孩子这种习惯的强烈意识。光有意识还不够,还必须强烈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