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两名邻居的女孩,都在三四岁左右,都就读于某钢琴艺术幼儿园,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坐在花园的石凳旁,拿出纸张,和各色铅笔,认认真真地——写字。
她们面前纸张那耀眼的白色,在四周郁郁葱葱绿色苗圃草坪树木的衬托下,显得极为突兀。
一名女孩是中德混血儿,她的爸爸坐在她身边,一丝不苟地教她写德语单词。爸爸没有紧盯着她的时候,她不由自主地在纸上画画。她才四岁吧,正处于画圆圈的阶段。但是爸爸不许她乱画,让她规规矩矩地写德文。
于是,这个仅仅会画圆圈的小姑娘,不得不一笔一划地写了好多洋字码。
旁人看见这一幕,也许会感叹:这孩子多用功啊,多聪明啊,这么小,就会写字啦。
我看见这一幕,心里也很感叹:这孩子多可怜啊,刚刚开始画圈圈,就要写字,她的发展,被严重扭曲了。这个爸爸为什么这么心急啊,7、8岁的时候,她也能学会这些字啊。
(这个爸爸不怎么工作,都靠中国妻子挣钱,那么把孩子教育出成果来,就是他的任务了。)
而我们这两个蛮荒女,只知道尽情地享受自然,捡树叶、看小草、找虫子、围着喷泉奔跑…… 小巫最荒谬的谬论之一,就是在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要坚定地做一个懒惰的妈妈。 Sam整整一年级,无论洋字码,还是方块字,都写的七扭八歪,不成体统。中文老师提过多次意见,英语老师也曾经试图纠正他的一些书写问题。 后来,英语老师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她在期末与家长会晤的时候告诉我,与其让Sam花费很多时间去练习字体工整,不如让他把时间花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上,在学业上继续前进,而不要被练习字迹羁绊住。 两个月暑假,我们几乎一直在旅游。英语留了60篇作业,Sam写了一半,剩下一半空白着。中文留了作业,我们根本没发现(可见这妈懒到极端了),还是邻居同学的妈妈通知我们要写100个汉字。Sam同学勉强抽空写了21个。 按说,某项技能一直不练习,应该更糟糕吧?两个月没写字,字迹肯定很烂吧? 开学两天了,拿回家一些作业,Sam同学的字迹让他老妈大跌眼镜:比以前进步多得多的多! 这就是大自然的安排:他的大脑进一步发育了,他的手眼配合更加协调了,他的fine motor skills更加成熟了,即便没有练习,字迹却自然进步了。 所以,让孩子早认字、早写字,纯属刁难孩子、成年人自讨苦吃。 于是,这个爱发表谬论的懒妈,俺是当到底了! 岂止是我懒得管他的字体,星期一他们开学,我们全家拜见了Sam的新老师,一名男性英国教师,他和每一位家长单独谈话,详细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 他见到Sam就说“哈!Sam,我听你一年级的老师说了,你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她说的是真话吧?”Sam还不好意思呢,腼腆地笑。 谈话中,老师问我认为Sam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告诉他Sam字迹方面的事情,他特意强调他不认为一个孩子的作业表面需要很“体面”,我们应该更注重他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的东西。 上周末,在游泳池边,我们结识了一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丈夫也是新西兰人,妻子曾经在媒体上见到过我,他们都在一所国际学校工作。 我们聊起孩子的学习,我说,我这儿子,五岁半开始认字,不到七岁就能读小说,一年级刚入校就开始做二年级的功课,一年级结束时已经做了不少三年级的功课。 那位妈妈听后瞪大眼睛问我:“是吗?你是怎么办到的?”(其实怎么是我呢?没有我什么事儿啊,都是儿子自己办到的。) 我说,秘诀么,就是我们家孩子开始的晚。 我还告诉她,当一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与生活内容无比丰富,学习只是他生活的一小部分时,这个孩子会学的很好。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的大部分生活内容只是学习,那么他恐怕就会感到吃力了。 小巫最荒谬的谬论之一,就是在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要坚定地做一个懒惰的妈妈。 Sam整整一年级,无论洋字码,还是方块字,都写的七扭八歪,不成体统。中文老师提过多次意见,英语老师也曾经试图纠正他的一些书写问题。 后来,英语老师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她在期末与家长会晤的时候告诉我,与其让Sam花费很多时间去练习字体工整,不如让他把时间花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上,在学业上继续前进,而不要被练习字迹羁绊住。 两个月暑假,我们几乎一直在旅游。英语留了60篇作业,Sam写了一半,剩下一半空白着。中文留了作业,我们根本没发现(可见这妈懒到极端了),还是邻居同学的妈妈通知我们要写100个汉字。Sam同学勉强抽空写了21个。 按说,某项技能一直不练习,应该更糟糕吧?两个月没写字,字迹肯定很烂吧? 开学两天了,拿回家一些作业,Sam同学的字迹让他老妈大跌眼镜:比以前进步多得多的多! 这就是大自然的安排:他的大脑进一步发育了,他的手眼配合更加协调了,他的fine motor skills更加成熟了,即便没有练习,字迹却自然进步了。 所以,让孩子早认字、早写字,纯属刁难孩子、成年人自讨苦吃。 于是,这个爱发表谬论的懒妈,俺是当到底了! 岂止是我懒得管他的字体,星期一他们开学,我们全家拜见了Sam的新老师,一名男性英国教师,他和每一位家长单独谈话,详细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 他见到Sam就说“哈!Sam,我听你一年级的老师说了,你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她说的是真话吧?”Sam还不好意思呢,腼腆地笑。 谈话中,老师问我认为Sam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告诉他Sam字迹方面的事情,他特意强调他不认为一个孩子的作业表面需要很“体面”,我们应该更注重他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的东西。 上周末,在游泳池边,我们结识了一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丈夫也是新西兰人,妻子曾经在媒体上见到过我,他们都在一所国际学校工作。 我们聊起孩子的学习,我说,我这儿子,五岁半开始认字,不到七岁就能读小说,一年级刚入校就开始做二年级的功课,一年级结束时已经做了不少三年级的功课。 那位妈妈听后瞪大眼睛问我:“是吗?你是怎么办到的?”(其实怎么是我呢?没有我什么事儿啊,都是儿子自己办到的。) 我说,秘诀么,就是我们家孩子开始的晚。 我还告诉她,当一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与生活内容无比丰富,学习只是他生活的一小部分时,这个孩子会学的很好。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的大部分生活内容只是学习,那么他恐怕就会感到吃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