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aley 于 2014-5-30 16:56 编辑
【家庭教养】谈“你们不都这样长大的?”
现在很多家庭,年轻一代有了孩子,由于人手不足或者经验不足等原因,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会过来帮忙带孩子。几代人住在一起,本就摩擦多;有了孩子,更是冲突不断。育儿可以说激化了几代人、不同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对于年轻妈妈育儿的方式方法,老人家通常不以为然:“我们以前都这样带孩子,怎么就不对了?就你们讲究多。”甚至老公也会觉得这个话有道理:“我们不都是这样长大的,好像挺好。”爷爷奶奶再一说:“你看我儿子多优秀,要不你能嫁给他?”这个话一说,妈妈马上觉得气势矮了一截。 且慢,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现在的孩子出生于二十一世纪,我们成长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长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用自己在五六十年代被养育和成长的经验,来养育八九十年代的孩子,现在又要用那些经验,来养育二十一世纪的孙子/外孙子。如果我们总是抱着过去的经验不放,不学习新的育儿方法,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只要我们稍微想想,就能列举出现在和过去环境的巨大不同。 首先,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思潮涌进来,对大人、孩子都有巨大的冲击力。以前大家都很单纯,思想观念也比较一致,大环境就是那样,孩子似乎不用怎么教育,就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现在呢,大家接收到的信息很多,难免泥沙俱下,不同人的观点也相差很大,需要引导孩子去理解、分辨这些观点。 其次,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家庭,兄弟姐妹一大帮,比较近的亲戚也都住在一起。孩子们伙伴多,大人似乎从来不用操心孩子交往的事情。现在呢,独生子女多,找个伙伴都难,妈妈还得想法设法创造条件让孩子交朋友,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第三,物质条件更加丰富。现在环境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了,需要妈妈们来辨别和选择。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以前我们连电视机都很难见到,更别说电脑、手机了,各种零食也是过节一样的时候才会有,这些问题根本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现在呢,电子产品多了,零食也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眼睛近视的多了,牙齿坏得也越来越早。在这些方面如何引导孩子,确实和以前很不相同。 第四,生活环境更加复杂了。以前大部分人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一个地方,大家都是相熟的,社区也相对稳定。孩子间相互陪伴玩耍,家长也可以相互照看孩子们。难得来个陌生人,也就是走街串巷的小货郎。汽车也少,孩子们到处跑跳,家长不用太操心。现在呢,很多人住在流动性强的大城市、大社区,隔壁的邻居几年可能都没见过面,陌生人来来往往,孩子只能自己照看,出门去都是实行人盯人的战术,担心一不小心就被人拐跑了。 第五,职业妈妈多了。以前很多妈妈是没有工作的,专职带孩子,照顾家庭。即使有工作,单位和家里距离也不远,也方便照顾家里。现在呢,很多妈妈过了三五个月就要去上班。上班的地方遥不可及,顶着星星出门,戴着月亮回家。每天在职场上你争我斗,然后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公交、地铁上摇晃一个多小时,回到家早已精疲力竭,只想把自己扔进沙发里。孩子得到妈妈的陪伴时间远不如以前。 第六,大家对孩子养育的期待提高了。以前只要“养”大孩子就行,多个孩子多双碗筷而已,大家也没有什么大的想法,能接受教育读好书就很满足了。现在更讲究“育”了,更看重教育方面了。家里就一个孩子,谁不宝贝呀。大家都想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发挥孩子各方面的潜能,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谁不想孩子成长得更好呢?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啊! ……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育儿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不但老一辈的家长要学习、转变观念,年轻的爸爸妈妈更要多学习、多反思。过去的传统经验并不都是错的,现在的观点也并不都是对的,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根据科学的育儿观,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综合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