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22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0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张家村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09:1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由于现在孩子的自尊心比较强,对孩子的教育批评有时太直接了反而起不到好作用。因此家长掌握一定的间接批评孩子的艺术会使批评更具效果。对孩子“指桑骂槐”间接式批评教育其实有时更加有效。

借景抒情 以情感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汉武帝的奶妈在皇宫住了几十年,不愿离开皇宫到外面去生活。但汉武帝嫌她啰唆、好管闲事,打算把她迁出宫。奶妈无可奈何地找到汉武帝的贴身红人东方朔,请他帮忙说句话。东方朔安慰她说:“当你向皇上辞行的时候,只要加减看皇上两次,我就有办法了。”这天奶妈叩别汉武帝,热泪盈眶,边走边回头看汉武帝。东方朔乘机大声说:“奶妈,你快走吧!皇上现在已用不着你喂奶了,还担心什么呢?”汉武帝听了,如雷轰顶,想起自己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她又没犯什么大错,感到十分内疚,于是收回了成命,留奶妈继续住在宫里。这个传说看上去是东方朔顺水推舟,让奶妈不要担心,放心地离去,暗地里却批评汉武帝忘恩负义,但汉武帝却能欣然接受,这是因为这个批评委婉而含蓄,无损于君王的尊严和体面。

由此及彼、旁敲侧击

这种方法是通过故事、寓言,或者是不点名指责某些人干的某些事,或是通过与之有牵连的人或事来表达批评。有一位小学语言老师,当他发现学生甲跟学生乙在课堂上闲谈时,他并没有直接批评学生甲,甚至也没有像某些老师那样提问学生甲,而是提问乙或学生乙起来念段课文。学生甲没了谈话的对象,同时也意识到老师的间接批评,自然就专心听课了。还有一位聪明的妈妈,当她那上幼儿园的儿子做错事而且不认错时,她总是耐心地坐下来讲个故事给儿子听,故事时里总有个孩子或者什么动物做了类似的错事。讲完后,妈妈就问儿子:“故事里那个孩子(那个动物)错在哪里?”儿子按照妈妈的引导去批评故事里的孩子(动物)。过了一会儿,儿子领悟道:“妈妈,刚才我也做错了事。”运用这种形式传达批评的意思,表明一个道理,既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又不使被批评者尴尬,容易被接受。

避实击虚,循序渐近

间接批评的对象除了亲朋好友之外,有时也可以用于对付那些动机不良的人,使他们深感内疚,不至于在危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况且,有的坏人十分凶狠,间接批评更符合斗争策略。郑板桥吟诗驱贼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晚年的郑板桥辞去官职后,“一扇明月,两袖清风”,带了一盆兰花和一条黄狗回乡隐居。一天晚上,天寒月黑,风雨交加,他辗转难眠。这时一个小偷溜进了他的屋子,郑板桥略加思索,转身低吟道:“细雨霏霏夜深沉,梁上君子进我们”。小偷临近床边,闻声暗惊。接着,郑板桥又吟道:“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得出这是房主暗示自己并不富有,自学羞愧,赶忙转身出门,飞也似地逃走了。

间接批评运用得当,不仅可以避免给被批评者造成精神压力,而且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起到激励的作用。当然,应当指出的是,运用间接批评不能千篇一律,要看对象,批评的程度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那些错误严重、屡教不改的人,则还要运用其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恩宝妈妈 + 50 我很赞同

总评分: 金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妈妈爱恩宝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192212  
爱心活力豆
75  
宝宝生日
2009-04-16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Medal No.11 手机直播达人 败家女王

学习了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4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本帖最后由 爱慧林 于 2015-5-8 15:51 编辑

回复 小唯妈妈2015 的帖子

为什么要批评别人?尤其是孩子。孩子对与错的标准是由谁来定的?


Rank: 1

经验值
4661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活动合作商家

帖子内容不错,学习了,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行,父母就得有个好的引导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0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张家村街道
回复 恩宝妈妈 的帖子

握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对孩子“指桑骂槐”式批评教育有时更有效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