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2 | 浏览: 49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果果de妈

上小学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291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3-13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未央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22:3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P>宝宝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成了家庭的重点呵护对象,其实,有些新生宝宝的异常,并不是病理性的,家长不用过分惊慌,重在处理得当。</P>
<P>&nbsp;1.生理性黄疸</P>
<P>&nbsp;主要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所处的低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过多,使新生儿早期胆红素的来源较成人多,加之新生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差,故可引起生理性黄疸现象。一般于生后2~3天出现,7~14天消退。一般情况良好,具有自限性,不需治疗,愈后良好。 </P>
<P>&nbsp;</P>
<P>2.打喷嚏 </P>
<P>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象,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进入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嘲,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用手自行漓理鼻腔的一种方式。突然遇到冷空气也会打喷嚏。除非宝宝已经流鼻水了,否则家长可以不用担心,也不要动辄让宝宝服用感冒药。 </P>
<P>&nbsp;</P>
<P>3.脱皮 </P>
<P>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会有脱皮的现象,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脱皮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会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特别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 </P>
<P>&nbsp;</P>
<P>4.新生儿红斑</P>
<P>&nbsp;有的新生儿生后第一天内会出现皮肤普遍发红,并伴有指尖大小的红点。这可能是由于冷而干燥的外界环境及毒素的影响引起的。持续1~2天后逐渐消退,出现脱屑,以足底、足心及皱褶处多见,脱屑完毕后,皮肤呈粉红色。</P>
<P>&nbsp;</P>
<P>&nbsp;5.栗粒疹 </P>
<P>新生儿的鼻尖,鼻翼及颊部等处常有针尖大小的黄白色点,由皮脂腺堆积所致,称为栗粒疹,而非脓疱,蜕皮后会自然消失。</P>
<P>&nbsp;</P>
<P>&nbsp;6.体重减轻 </P>
<P>由于出生后最初几天进食较少,同时有不显性失水和大小便排出,故在生后的2~4天内体重有所下降,较刚出生时减轻体重约6%~9%,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奶量的增大,进食增加,约在生后1 O天左右恢复正常,进入快速生长阶段。</P>
<P>&nbsp;</P>
<P>&nbsp;7.短暂的窒息 </P>
<P>新生儿呼吸的唯一通道是鼻子,虽然较高位置的喉头保证了吸奶时不会意外呛着,但也造成了他无法用嘴呼吸的生理特点。此外,由于宝宝的肺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有时会有10秒钟左右的“窒息”。不过,6个月后就会正常起来。 </P>
<P>&nbsp;</P>
<P>8.脱水热 </P>
<P>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散热增加。如果此时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易使新生儿发生脱水热。脱水热的热度一般不超过38℃,如能及时发现,补液后可很快降至正常。</P>
<P>&nbsp;</P>
<P>&nbsp;9.眼睛斜视</P>
<P>&nbsp;刚出生的宝宝,由于在产道中受过挤压,所以眼睑会有些浮肿,一般2~3天就会消失。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而且眼部的肌肉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的斜视,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果3个月后。宝宝仍旧斜视,应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 </P>
<P>&nbsp;</P>
<P>10.乳腺肿大 </P>
<P>由于母亲妊娠后期雌激对胎儿的影响,在新生儿出生1周内,不论男孩,女孩都可出现乳腺肿大,可有蚕豆样大小,还可见乳晕颜色增深及泌乳。乳房肿大要在出生后第2~3周才自行消退。有些老人认为女宝宝应该挤出乳汁,使肿大的乳腺恢复正常,同时保证以后妊娠哺乳时有乳汁分泌。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并可能引起感染。 </P>
<P>&nbsp;</P>
<P>11.频繁打嗝 </P>
<P>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直都有较频繁的打嗝,这是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此外,有时打嗝是由于宝宝过于兴奋,有时则是由于刚喂过奶。到了3~4个月的时候,宝宝打嗝就会减少了。若家中的宝宝持续地打嗝一段时间,可以喂宝宝喝一些温开水,以止住打嗝。 </P>
<P>&nbsp;</P>
<P>12.扁平足 </P>
<P>事实上,新生儿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婴儿在头几个月里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一种不良的信号,因为它预示着宝宝会有神经或肌肉方面的问题。宝宝到了4~6岁的时候足弓才会发育好。 </P>
<P>&nbsp;</P>
<P>13. 内八脚和罗圈腿 </P>
<P>由于子宫中空间有限,胎儿是以双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因此他的腿、脚向内弯曲。出生后,随着宝宝经常的运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强。宝宝的身体和脚就会慢慢变直。</P>
<P>&nbsp;</P>
<P>&nbsp;14.惊跳</P>
<P>&nbsp;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有局部的肌肉抽动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P>
<P>&nbsp;</P>
<P>15.红色尿</P>
<P>&nbsp;新生儿出生后2~5天,由于小便较少,加之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可使尿液呈红色,并在排尿时出现啼哭,多在尿液染红尿布后被发现。此时可加大哺乳量或多喂温开水以增加尿量,防止结晶和栓塞。</P>

[ 本帖最后由 果果de妈 于 2010-1-23 22:34 编辑 ]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值 收起 理由
XAYF + 2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经验值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佳佳妈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64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1-1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好贴,帮顶了:wanwan79:

Rank: 4

经验值
78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1-28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学习了,谢谢楼主!:wanwan76:

Rank: 8Rank: 8

经验值
590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1-08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新城区

Medal No.11

:wanwan79: 学习!
斐儿妈妈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7361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10-04-13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好好学习啊!争当好妈妈啊!
茉墨妈妈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823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10-04-21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wanwan79: 好贴,学习了
卡卡家

幼儿园中班

Rank: 4

经验值
61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2-26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莲湖区
学习了~
月儿妈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795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1-07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莲湖区
好贴,长见识了,这下放心多了 呵呵!~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45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3-13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未央区
谢谢楼主,学习了
果果妈

上初中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7684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09-03-28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学习
Jacob妈

初中毕业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28966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10-01-01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高新区

Medal No.11

很多现象我的宝宝也有 这下安心多了
桃子妈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43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3-09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学习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274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学习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新生宝宝15种异常家长莫惊慌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