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1
- 注册时间
- 2008-5-4
- 帖子
- 5481
- 积分
- 34530
    
- 经验值
- 31018
- 爱心活力豆
- 5
- 宝宝生日
- 2008-05-23
- 地区:
- 街道:
|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大公网发表评论称,随着昨日晚间质检总局对全国乳制品企业婴幼儿奶粉专项检查结果的公布,毒奶粉演变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全国性灾难。 对这场全国性灾难负有生产领域监管职责的质检总局今日却声称,抽检的109家乳制品企业中只有22家企业的部分批次被检出三聚氰胺,表明合格的企业和产品占大多数,不合格的只是少数。”他们如是说。 在这里,质检总局玩了个数字游戏。质检总局将大部分的乳制品企业合格混淆成了大部分的奶粉合格这一不正确的概念。国家统计局2007年奶粉行业销量“排行榜”显示:三鹿奶粉以18.26%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伊利和蒙牛奶则占22.11%的市场份额。 这两组数据显示,仅此次检出毒奶粉的三鹿、伊利、蒙牛三个品牌的产品就占到了40.37%,再加上外国奶粉巨头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未检出三聚氰胺的80多家乳制品企业尽管数量众多,但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少得可怜。 况且,三鹿、蒙牛、伊利、圣元、雅士利、施恩等检出三聚氰胺的知名品牌的批次虽然少,但是,并不代表这些批次的产量就少,可能某个知名品牌的某个批次的产品的产销量就可能超过80多家未检出三聚氰胺的乳制品企业的产量。 因此,没有必要玩什么数字游戏,超级市场上问题奶粉的大量下架和进口奶粉供不应求的现象已经说明了问题。千千万万嗷嗷待哺的婴幼儿家长正在期盼早日买到合格的奶制品。作为国家食品安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首先应该正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中国食品的质量,而不是以简单的数字游戏,虚构市场依然繁荣的假象。(本报北京十七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