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101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儿子叫蛋蛋,我叫星星

贵宾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3787  
爱心活力豆
8  
宝宝生日
2007-12-28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22:5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今天在妈网上看到有些妈妈将这两种药作为家庭必备药,甚至有的经常没事就给孩子吃吃,给大家看看这个帖,参考下!
是药三分毒,请妈妈们用药一定要谨慎!

转自搜狐母婴社区http://babyclub.women.sohu.com/r-yuer-272705-0-0-0.html



看了论坛很多帖子,发现很多妈妈偏爱这2样药。认为这2样药效果好,可以随便甚至天天给宝宝喂服,其实是广告夸大了这2样药,真正的隐患,我想很少有妈妈知道。
先看2者配方,里面的麝香,牛黄,全蝎,猴枣(真正的猴枣比牛黄还凉)。不是一般病可以吃的,更不能经常吃。否则会损伤人体元气,抑制小孩长高,影响身体发育。
再看中国药品管理发。1997年被国家中药管理局列入全国中医急诊科必备药。在国内有文件规定保婴丹和猴枣散只能在抢救时应用。
然后看看国外,保婴丹在国外极少用,加拿大更是明确禁用。加拿大卫生部提醒民众不要给幼儿或婴儿服用“保婴丹”,因为该药含有与另一已知可造成幼儿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物质相似毒性的成分。 它标明含有百分之五的冰片。该成分与樟脑具有相似的毒性,而樟脑已知为剧毒物质,特别是对儿童有毒害作用。 猴枣散该方既然被列入急救药,就表明了不能随便使用。主要用于高热、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有里热症状者。一般的感冒不宜用此药。更不能当保健品长期服  
  有人把猴枣散当开胃药。小孩病后胃口差可能是积滞。即家长急于恢复小儿身体,让其吃得太多、太好、太快,食物积滞胃中。这时服用少许猴枣散,有醒脾化痰去积功能,少量服用可以。但猴枣散毕竟是清热化痰猛药,长期服用更易伤脾胃,造成病后的脾胃虚弱,影响生长发育。小孩的身体犹如一部新机器,生机是在不断增强的,一般不需要大补及长期进补。家长在给小孩补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伤了胃气或助积滞,这样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所以。希望各位妈妈不要被广告误导,影响了宝宝的健康,本来我不想发这个帖子,但是现在我是作为一个妈妈,真心希望每个宝宝都健康成长,所以也希望各位妈妈不要轻信广告和人家的推荐!

书祺果儿

初中毕业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2749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04-24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Medal No.11

天啊。。。谢谢亲了。。。国庆节才买到了猴枣。。才吃了一次。。。
我闻道猴枣的味道。。都想呕```````
儿子叫蛋蛋,我叫星星

贵宾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3787  
爱心活力豆
8  
宝宝生日
2007-12-28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Medal No.11

后来咨询了下我宝的喂养指导
在北美都禁售中药,不准当作药物出售,他们觉得中药成分太复杂,还有重金属超标。
所以,这篇帖子的作者这么说也不奇怪。

我儿子昨天感冒了,他的指导也只让我们喝姜糖水,别的一律不让吃。建议大家冬天的时候可以经常给孩子煮点这个喝,这个对风寒感冒效果很好,而且还能预防!


另外在提醒大家:有些药偶尔吃吃可以,但是切记不可乱吃不可常吃!

[ 本帖最后由 星星 于 2008-10-22 23:39 编辑 ]
妞妈点点

上小学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556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8-06-18 
地区:
长安区
街道:
长安区

Medal No.11

谢谢了,刚给宝宝买了,还没有吃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常给孩子吃“保婴丹”“猴枣散”的妈妈请看下这个帖!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