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50
- 精华
- 33
- 注册时间
- 2009-3-26
- 帖子
- 29942
- 积分
- 368305

- 经验值
- 368305
- 爱心活力豆
- 92
- 宝宝生日
- null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曲江街道
|
乱涂乱画阶段也是有其发展规律的。它始于漫无目的地涂画,逐渐过渡到画一些大人能辨别出来的物体。但从18个月到大约4岁(此时孩子能画出可辨认的物体),中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奇怪的是很少有人研究这段时间内孩子的艺术发展情况。一般来说,乱涂乱画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无控制的涂画,有控制的涂画和可辨认的涂画。( z" o# u" |5 ]6 L) I
8 A3 t4 r1 `" w
1.无控制的涂画。最初的涂画是漫无目的的,孩子也不懂得手中的笔是能够供自己驱使的,画出的线条方向、长短均无规律。有时他在乱画的同时东张西望,画出的东西受外界干扰。孩子们执铅笔或蜡笔的方式不一,或直或斜,或攥在手中,或夹在手指中。他们的指、腕还不适应掌握书画工具,但笔在纸上的运动范围同孩子身材是有关的。如果成年人伸开手臂前后摆动,他能划出约100厘米的弧。一个小孩大约只能划出31厘米的弧。由于此时的孩子肌肉控制能力较差,他只能重复比较大的笔划。所以,儿童的涂画范围较大,而成年人肌肉控制能力完善,涂画范围很小。7 X" ~- ?5 q- l# I
$ \! j$ Q: m" f: `) }8 p. p
应该指出一点,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在涂画中反映某种企图。很大程度上这些涂画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结果,而不是出于表现的欲望。那些乱七八糟的线条中间,蕴藏着孩子无穷( C) t5 b. H6 s& p2 K3 x2 [
的乐趣,因此应给他们多提供这种机会。如果他们得不到纸、笔一类的工具,他们便会在地上、墙上或家俱上乱涂乱画。# u* L3 B4 d0 M8 H
2 y" s" R$ j, g! w& `4 T
父母可能会努力想从这种涂画中发现些什么,奶奶会画个什么让孙孙来临摹。2岁的孩子尚不会模仿画圆圈,有的可以模仿些简单的直线。因此当孩子仍处于“无控制的涂画”阶段时,是不能指望他用画笔来“写实”的。正如不能指望咿呀学语的孩子用清楚的语言来对话一样。画个苹果让孩子照着画不是个好主意,它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当然,应该保持对孩子活动的兴趣,他们需要有人以赞赏的目光注视着自己。% v0 [; w |+ d- i3 ~7 z
3 X: O% T# R/ u9 h3 G* \, r4 Q
这个阶段的孩子视觉功能尚不健全。从他们的涂画中,父母应能看出他们尚不具备完成精细工作的能力。吃饭时,他们会吃得满脸满身;扣子开了,说什么也无法扣上,大人用眼神指挥做什么事时,他们也还不能理解。只要孩子在涂画中还不能运用视觉控制,就无法指望他具备其它方面的控制能力。
, D4 o9 k9 m7 E; Z* O) x6 }
5 L* h( L" y! C, b+ R- v6 I& r很小的孩子会发现蜡笔好看、好玩,甚至好吃。2岁的孩子就不会这样了,对他来说,乱涂乱画的行为很快就要过渡到真正的自我表现上去。所有的孩子,无论是中国的、美国的或欧洲的,都要经历这么一个涂画阶段。非常明显,乱涂乱画反映了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部分。
, Z- d) Y& c$ G
* E3 m F4 ]; G3 O0 G% k- _' {2.有控制的涂画。有时孩子会发现自己手、臂的运动同纸上出现的线条是有关联的。这个过程大约出现在涂画活动开始后的第6个月中。这是个重要的时刻,说明他已开始知道运用视觉控制笔画。虽然在纸面上一眼看去似乎与原来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种细微的变化无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5 O0 _. U; `; B! I" z% [. g
8 S, w+ d+ M& g- X+ ~& v; Z
这个阶段的大部分孩子涂画的热情非常高涨。他们发现自己的眼和手能协调配合了,手中的笔运用自如,刺激他们不断地画出新东西来。他们能够重复线条了,他们能够画出水平的、垂直的和圆形的线条。
2 ^2 E4 t" ?* h% V$ n* h $ D/ B( G, }0 ?7 g# g
这时孩子画画的时间倍增,有时还要试用一下不同颜色。执笔的方法可能仍不标准。待他到3岁时,就会同成年人一样了。他能够画出直线、交叉线。到3岁他能画出圆圈,但还画不出方形。这时涂画开始变得比较细致,孩子常常激动地发现他的画同环境之间有某种联系,甚至会讲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别人对他的画仍是难以辨认的。" Q" C& _5 ~. J, ?: d- n) X
6 h$ }: ^4 `& L# f& s孩子对涂画的控制能力也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几个月前还要妈妈给扣纽扣,现在可以自己做了。孩子很欣赏自己的新本领。1~3岁期间儿童的生理发育很快,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能力逐步加强。手、眼的协调能力已经开始,但要到10岁之后方能完成。由于运动控制能力的出现是一件大事,我们应能理解把过分集中在孩子画出的东西上是不明智的。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在笔下画出的东西,主要是对自己有了控制笔的能力而感到兴奋。/ i S1 r& Z5 L( K
4 X& O" a. t l+ D# \, E2 m) t6 V现在,大人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孩子会拿着自己的作品跑向父母同他们分享自己的愉快。这种分享比作品本身更有意义。 e$ T5 R4 o9 _: a, W3 C t5 T
9 c b9 ?' J( M' {( ^: t2 V4 r3.涂画作品的命名。下一个步骤在儿童的发展中很重要,那就是孩子开始给自己乱涂乱画的东西起名字。他指着自己的画说:“这是妈妈”,或是“我要跑步”,实际上可能别人什么也看不出来。这时候孩子的思维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他仅满足于涂画时带来的愉快,而现在他把涂画动作同外界环境联系起来了。
: g9 E% D4 a2 @0 d他已从动觉思维转到了形象思维。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3岁半的时候。如果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思维活动大部分是伴有图像出现的,就能很容易理解儿童身上出现的这种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我们竭力回想遥远的往事时,不可能达到这个阶段之前。从这时开始,儿童开始具备了视觉记忆力。0 E$ t% i& E' Q) a" E; V5 O( }
" }. W& b1 r8 V, X5 h+ ^( ~" g儿童作的画本身没有很大变化。虽然孩子在作画时有了一定的目标,但他仍受着过去的影响。过去他有时能在自己所画的东西和客观物体之间发现些联系,现在他则是有意识去表现这些联系。
! _& c/ D2 v5 ]9 H* J6 [4 h; ]
" p. m9 y9 R/ \" A' L6 t3 \虽然3岁半的孩子一般都能给自己的画起名字,但他主要喜好的还是笔的运动给他带来的快乐。如果他拿到一种新的工具,他会花很长时间来尝试它,这和成年人是很类似的。孩子们用在画画上的时间更长了,涂画的内容也丰富起来,有时还会配上文字说明。这种作法并不意味着成年人的交流,似乎应该说这是同自己的对话。绘画在这时明显成为儿童对周围环境感受的记录,乱涂乱画也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D6 d4 K1 d8 d) Q7 I4 T% {- E. u
$ z Z" b' F0 S: I4 d. P/ v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时会声明自己要画些什么。有些他能做得到,大部分情况下他做不到,他无法预知最后的结果是个什么样子。开始讲要画棵树,可完工之前又改了个名字。一个起伏的线条块,可以是狗,也可以是奔跑的小人。这些线条不总是代表着视觉形象,也可能有非视觉性质。重要的是,这些乱涂的线条对大人们可能没有意义,但对作者本身是有实际意义的。孩子笔下的圆圈和直线有时就构成了人物像。但成年人不要以自己的理解来解释画面,也不要强迫孩子来解释自己的画。家长和教师只需鼓励孩子们去自由发挥就行了。( X! h" Z& P. h2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