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1
- 注册时间
- 2008-9-25
- 帖子
- 1719
- 积分
- 13063
  
- 经验值
- 12869
- 爱心活力豆
- 1
- 宝宝生日
- 2010-10-1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其他
|
亮出你的手艺来0 T& @$ U' W& R5 O" U7 }" g5 q( Q6 Z
先讲“腊八粥”的事
8 c& [ E- ?1 x% V, k/ X* p* ^! Z2 |& ~6 |6 F( u3 d- T0 X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6 C: W8 a6 R% ^3 _% C6 g2 B8 O% z+ i7 L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7 `5 ^7 e. c/ ~9 |, T2 L; C: _! e4 \1 }
7 I' y m" }7 u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 Y: a& Y: {' a再讲“腊八粥”的做法:
: F0 a# s& a% [; g9 t: h* G. P( w+ o 原料:(用一次性纸杯作计量)糯米一杯、小红豆半杯、葡萄干、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干、松子各1/4~1/3杯、砂糖酌量。 ; W$ l- A! i8 K1 @
4 n6 [# |$ k b) @- L' k! D
操作:洗净糯米,浸泡(泡越软越好煮),洗净小红豆,浸泡约4小时。小红豆、莲子、花生仁放入锅中,加水6杯,水开后再煮10分钟;加入糯米和3杯水,水开后文火煮20分钟;再加入红枣、桂圆干,出锅前3分钟再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300克。
2 j, c6 B7 t0 J. X. k$ B再讲一个和腊八粥有关的故事9 M. p6 H5 @4 d8 o1 b& {
进入腊月门,离过年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街上就出现了壮观的景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从商店的这个门走出来,又走进另一个门,到了晚上回家时,手里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特别是那些小孩子,更是乐不可支,新衣服衣鞋子是必不可少的,时间充足的还跟父母吃了一顿大餐,那个美啊,都写在了脸上。
# R, V( j2 ?- x1 r" D 进入腊月,节日也接踵而至,第一个节日就是腊八节。腊八原本是佛教节日。相传这一天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常于该日举行诵经、法会,并效法佛祖成道前牧女献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名“腊八粥”。3 J6 P- Y9 l# D& D" h4 C9 E3 \, g
晚上丈夫和女儿回来,一进门看到了我做的饭,女儿就高兴地说:“哇!今天是‘腊八’呀!我来数一数妈妈做的‘腊八粥’有几样?”女儿数着:“桂园、大枣、大米、江米、黄米、小米、菜豆、小豆、绿豆,麦片、莲子、枸杞,还有……妈妈,怎么都数不过来呀!”我说:“甭数了,我买的时候,都没数过来这里面有多少种杂粮。”
: k2 ^! p- g, ]& S 细想一下,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吃有关,而我在幼年的时候,吃饺子的日子就是过节,根本没有现在这样,把节日划分的这么细致,那时都是因为每个家庭的生活都不宽裕,更确切地说,市场上也没有那么丰富的物资,就拿做“腊八粥”来说,市场上买的杂粮品种也是有限的,记得那时的“腊八粥”连八个品种都凑不齐,母亲为了凑成八个品种的杂粮还真是煞费苦心,最后还真是凑起了,里面有小楂子、大楂子、玉米粒、碎米子,大米、小豆、黄豆,最后还有一样怎么也凑不齐,母亲只好往锅里加了点碱,说:“正好凑足了八种。”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还能够吃得上“腊八粥”,而许多的家庭是没有条件吃“腊八粥”,他们只做了一些“腊八蒜”,以示每年曾经过了一回“腊八节”。4 w9 r4 L6 U( L( \# I
现在别说凑足八样杂粮,就是凑成八十样也不在话下,生活真是越来越丰富了,就连吃的也越来越多样化了。
/ l) p0 ~* J/ O! n准备吧!下一个食口。
9 N- b! t1 @5 C)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