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视,央视第一时间正在播放“暑假小学生补课”的调查,无论是广州,还是重庆,都是小学生忙于各个培训班,有艺术类的,有文化课的,总之累了孩子累家长,“中国的孩子怕输到起跑线上,结果是累倒在起跑线上”。 我当了一年小学生的家长,对此现象体会颇深。 先说身边的孩子,都有特长,或唱或跳或写或画,总之都有能拿出手的一两项,大多数都是从4、5岁就开始培养了。暑假临近时,家长们都在讨论该给孩子报个什么班的话题,大多有两个目的:一是给孩子找个事做,不然在家还得看电视;二是学个特长,丰富生活。于是,暑假期间,你会看到孩子们提个小袋子去上课。 再说教育体制,百闻不如亲身体会,孩子上小学之后,我才知道做一名新世纪的小学生是多么的辛苦。进度快,难度大,政策天天说减负,减的是在校时间,减的是上级检查的作业,一大堆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来辅导,我是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吃力的辅导着21世纪的小学生,经常会被老师打错。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应试人才。 最后说说媒体,导向快成了误导。幼儿园的孩子不要学,不然上小学就厌烦了,我信了,入学之前认字还不到100,入学后抄业本上的字都是画出来的;又说,不要让孩子太早学英语,我又信了,小学后的英语课孩子在听天书;还说,不要让孩子学奥数,只有1%的孩子适合学,结果,每次考试卷后面都有一道奥数题,还不是附加题…… 偶尔又听一位家长说,教育部不让幼儿园教拼音,家长们在找拼音培训班。孩子的课余时间就又会奔波在培训班之间,到底是减负还是加负?老师也传达了教育部的要求,小学毕业生要达到2+1,即两项艺术,一项体育,是挖掘孩子的天赋还是要培养?这样的政策,只是让孩子更累,培训班更火。 即使你有很好的心态说我就不让孩子累,结果是老师不喜欢,同学们排挤,孩子的自信心受挫,最后还去上培训班,看到小脸累瘦了,还得给孩子鼓气,为了让你以后的生活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