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8 | 浏览: 118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电子城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6:4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昌蒙ls 于 2014-6-3 12:10 编辑

                                                                       写给一升二的家长
各位即将升入二年级学习的爸爸妈妈们,大家好!
       最近家长们的话题已经渐渐聚集到暑期规划,说到暑期,我们不得不面临一种情况:孩子马上要上二年级了!想想刚进入小学时孩子的不适应,知之甚少,到现在可以给我们流利的讲一讲每一天都学了什么,你是不是在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动呢!但是同时,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孩子在一升二这个**阶段需要注意到的变化,家长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引者,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孩子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家长灌输给孩子的想法往往决定了以后的一切……

首先,我们做为家长必须明白,一升二在孩子的小学生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年级是孩子思维开发的黄金时期
     为什么我们要紧紧抓住一升二的暑秋进行连贯学习?这是由二年级的年级特点和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决定的!
首先,经过一年级一整年的知识积累和身心适应,孩子们已经接受了小学学习的节奏和模式,继续深入学习是没有问题的!再者,相对于刚入学之初的懵懂无知,孩子们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已经有了大幅提升,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正是大量接受外界新知识的黄金时期。但是校内的知识梯度此时并未完全搭建,成绩的区分度依然较低,这就造成了孩子们的“脑力剩余”,暑秋连贯学习正是基于此而来。是能否充分抓住这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二年级能否走得顺利,分流由此而来。
     
知识补给稳居分流制高点

      一升二的暑期,我们将重点完成三个转变:
      一、 从加减进阶到乘除
     暑期,我们安排了两讲内容---乘法初识+除法初识,这两讲内容将带领孩子们从本源上理解乘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表内口诀并进行实际应用。乘除法是小学阶段中低年级应用题的本源根基,我们会发现二年级以后的计算和应用题基本上都可以落到此处。
   
二、 从简单几何认知计数到抽象规律的总结应用,实现具象到抽象的转变

    几何即图形模块,是小学阶段除计算和应用题之外孩子们最陌生最薄弱的版块,因此我们从进入学而思之初就益智在不间断的给孩子们渗透图形,已经进行了简单图形的计数,到二年级的暑秋,我们将把这一专题深化到复杂图形计数和乘法计数,此外,孩子们还将慢慢接触到图形变换和抽象规律的总结。

   
三、重要数学方法从涉猎到突破

     学习除了简单的识记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总结和灵活运用,小学阶段有十大学习方法,包括枚举、假设、倒推、表格、画图等等,一年级阶段,我们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从二年级的暑期开始,我们将带领孩子们对重要方法各个击破,一种思想对应多种类型。
既然如此的重要,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一升二的那些事,希望能给予更多爸爸妈妈们帮助~~~~~~
内容预告:
第一篇:校内一、二年级学什么?
第二篇:学而思的一、二年级学什么?已更新

第三篇:计算那些事
              1. 计算的重要性(已更新)
              2. 低年级如何应对计算?(已更新)
第四篇:一升二,如何应对?(待更新)


                                                               第一篇      一升二,客观带来的学习内容的变化

                                                                      (以北师版教材为例)

      小学阶段每一学期都会安排6-7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但是概括起来不外乎下面的几个模块,当然,这里重点介绍一二年级。

模块
时间段
内容
备注
数的认识

一年级上/下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年级上50以内、一年级下100以内(大数较少涉及)
二年级下
万以内数的认识
相较于其他版本,北师版教材欠缺对千以内的数的衔接过渡
数的运算
加减运算
一年级上/下
100以内
一年级下的末尾才涉及竖式的学习
二年级上/下
1000以内

乘除运算
二年级上
乘法口诀表的识记
分2段完成,北师版教材口诀表使用”大九九“
二年级下
综合应用
主要是乘除法的应用题
常见的量
时间
一年级上
认识几点、几点半

二年级上
认识几点几分以及时间的计算

人民币
一年级下
认识元、角、分,会简单的计算

长度
二年级上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会涉及到比较综合的应用题,如长度的重叠问题
几何图形
图形认知
一年级上
常见立体图形

一年级下
常见平面图形

二年级下
角以及四边形的认识
内容比较单薄,以认知为主
图形变换
一年级下
对折、对称等
略有穿插
图形与位置
一年级上
认识上下、左右、前后
左右的判断非常重要,易出错
二年级上/下
认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等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值 金币 收起 理由
月如| + 66 + 66 感谢楼主分享!

总评分: 经验值 + 66  金币 + 66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974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4-23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学习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493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勉县
街道:
勉阳镇
现在小孩好累呀!

点评

昌蒙ls  是呀,大环境让孩子不得不提前学很多东西  发表于 2014-5-30 13:42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电子城街道
现在小孩好累呀!
是呀,大环境让孩子不得不提前学很多东西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电子城街道
本帖最后由 昌蒙ls 于 2014-5-30 14:09 编辑

                                                   第二篇       学而思的一、二年级学什么?

    学而思的课程稍稍提前校内半年左右,一个年级分为四期:暑、秋、春、寒。其中暑期课程是每个新年级的开始,暑寒的学习以基础铺垫为主,难度稍低,进入到春、秋学期则更多注重的是模块学习中的题型归纳和方法总结。
模块时间段内容专题
数的认识

一年级秋100以内数的认识组数类问题(枚举法)

二年级秋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加减运算
一年级寒100以内寒假学习竖式
一年级春200以内巧算:凑整、竖式数字迷、数阵图
二年级秋1000以内巧算方法大爆发:凑整、添去括号、基准数法
二年级春
1000以内
巧算延伸:分组法、特殊数列(等差、金字塔等)
乘除运算
二年级暑乘法口诀表的识记趣味乘除、基本应用题(乘除法的本源)
二年级秋综合应用图形计数(乘法计数)、应用(植树问题、数列规律)
二年级寒综合应用倍数应用题、简单周期问题
二年级春综合应用倒推法(解决还原问题)、年龄问题、重叠问题、数阵图
常见的量
时间
一年级暑认识几点、几点半钟表数学1
一年级春认识几点几分以及时间的计算钟表数学2
人民币
一年级春认识元、角、分,会计算及综合应用付钱的方法(简单的付钱方法+枚举所有的付钱方法)
长度
二年级春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重叠问题、巧求周长
几何图形
图形认知
一年级暑认识线、角线角初步(基本认知以及简单的图形计数)
一年级秋常见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计数(平面:打枪法、编号法、公式法;立体:分层数)
图形变换
一年极寒图形分割对折、等分、拼剪(规则图形)
一年级春对称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暑图形分割2对折、等分、拼剪(不规则图形:难度加大、需应用除法)
二年级秋图形计数不规则图形(乘法计数)
二年级寒图形分割3等分(带余除法的应用)
二年级春
巧求周长规则图形周长求解以及简单不规则图形周长(平移思想)
图形与位置
一年级秋
认识上下左右前后
左右的判断非常重要,易出错
认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等
应用 排队问题


                                                          第三篇预告:聊聊家长普遍捉急的计算~~~~~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电子城街道
本帖最后由 昌蒙ls 于 2014-6-3 09:29 编辑

第三篇  聊聊计算那些事


之一    计算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阶段,很多孩子的学习会出现了一个致命的硬伤——计算不过关!但对于这一问题,部分家长觉得学数学最重要还是学习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计算不着急,到高年级慢慢就会好了。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对的,计算不止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习数学的重点。
      
一、从应试方面来看:
    小学低年级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考察的知识90%为基础型,剩下的10%才是看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训练。孩子成绩之间有差距就出现在这两个方面:
    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即卷面上呈现出来的“粗心、马虎”;
    2. 思维开发和拓展不够。

后者无法通过几次“突击补习”立竿见影,但前者却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加导正。
   能够发现,考察的知识不论是哪个模块,用的哪种精妙方法,最后总会落到一个点上:计算。因为无论是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是空间想象能力都无法短时间考察出来,唯独计算可以即刻考察。
   拿稍远一点的中考来说,中考中数学试卷计算步骤大约是600~800步,那么我们保守估计每一步要是能快2秒钟,那么整体就快了20分钟,而这20分钟却足以改变许多事情。
   看看我们小学阶段一般一张卷子的第一题都是计算,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你第一道题做得特别顺手那你后边的题也会特别顺手,但如果第一道题做得就不是特别顺,那后边也会做得十分费劲,做题越来越没感觉,从而影响你的考试成绩,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无法练就强大的内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soso_e100:}

二、从学科学习方面来看:
    自开始接触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我经常不断回想自己的小学经历。当然,此时与彼时的教育环境、资源和形式以及家长意识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我想孩子的一些微妙心理应该还是互通的,可以作为一些参考!其实跟很多家长都聊过:自己最开始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不是听不懂,学不会,而是一到考试就不出高分,卷子发下来一看就是这个没算对,那个粗心了!说实话,考试没有成就感也曾经深深地打击到我学习的热情,一度退后到不及格的边缘。不过刘老师小时候就是个不服输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时, 没有人教我其他方法,就是最笨的:在做题时默念“细心、细心、细心……”,而且知道自己容易出错,我会做完题反复检查,比如用巧算做出的题目,我会用最笨的方法再走一遍,久而久之,我发现计算的毛病慢慢的就少了很多,而且这个习惯被我带入了以后各科、各种模块知识的学习当中,当一个人的成绩稳步提高,每次都被老师点名表扬,您觉得他的学习热情还会低吗? 计算好---成绩好---有自信---爱学习---成绩好---有自信--……,可以说,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计算开始(因为计算是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出效果的)      
      
三、从个人素质方面来看:
    计算好的孩子都会有以下特征,第一计算好的孩子都会用草稿纸,养成检查的习惯,所以做事认真;第二计算是件相对枯燥的事,所以计算好的孩子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第三计算好的孩子专注力都特别强;第四计算好的孩子尤其可以心算,而且后天记忆力也特别强。  
    总体来看,计算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中的知识,同时也是会影响孩子,对孩子性格与品质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电子城街道
**45**9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电子城街道
本帖最后由 昌蒙ls 于 2014-6-3 09:38 编辑

第三篇  聊聊计算那些事

之二   低年级如何应对计算

       计算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下面我们就针对孩子关于计算常见的四大问题,对应谈谈计算如何才能学好。
首先说一下在计算能力的考察中,除了不会做或者说不会方法之外,孩子一般会出现的四大问题(基本都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一、粗心大意:表现形式为,把数字抄错写脱式时把46写成了64、把+做成了-、竖式涉及到进位时忘记加了或是加错了等等;
     二、思考巨人:做题时或检查时,光想不做,只用眼睛盯,就是不动笔,只会做思考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三、盲目动手:拿题就做,不去思考,最后做到一半发现难以继续,最后费时费力还得重做;
     四、不检不查:把计算当成任务,完了就觉得完成任务了,根本不检查,更别说再用另外一种方法检验了。
那么作为数学基石的计算,出了这么多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一、夯实计算基础:计算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想要达到质变肯定要经历一段练习的过程。不过要注意练习计算时一定要注意适量、少量、坚持!切忌盲目题海战术。
     二、掌握计算方法:学习各种技巧,比如凑整、添去括号等,在原有准确率的基础上大幅提高计算速度,可谓事半功倍!当然方法运用中一定要注意灵活使用,有些题巧算方法反而不如硬算,不要为了技巧而去技巧,根据实际情况去运用。灵活应用对孩子是一个高难要求,需要时间和练习的积淀。
     三、学会自己检查:
     很多孩子不会检查,一说到检查常常只是拿着题目重新做、或者对着草稿发呆。自己还按之前的思路去算,怎么也看不出哪不对。检查时一般时间都能有剩余,这时不妨用最普通最保险的方法验证一遍。个人觉得,殊途同归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另外,检查也有一些方法可借鉴:比如估算拿到题之后先不着急做,大概估一下结果。比如83+49,估算结果就在120、130,如果答案算出来是三、四十,肯定就是错把+算成了-。


丫头029

上初中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10390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7-10-31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Medal No.11

谢谢亲的分享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小学一升二学习规划(计算部分已更新,仅供参考)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