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下面这段话时,应该说糖糖手的敏感期已经来临了。
在蒙特梭利看来,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舌与手(在谈语言敏感期时会详细谈舌)。当一个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这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首先,人通过手来占有环境。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认识了手——他不停地吃手。可以想象,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肯定会有“开天辟地”般的惊喜。当幼儿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 在真正使用手时,幼儿几乎是见圆的就拧,见方的就按,见线就拽,音响、电视机、洗衣机……都成为他探索的对象。随着空间敏感期的到来,幼儿在使用手的同时,还在建立空间的概念:他喜欢插东西,将磁带插入,关上,打开,拿出,反复进行。 成人很害怕这个开始,成人最喜欢说:“不要动。”“安静下来。”不让儿童行动,就等于不让儿童思考。 开电脑的时候没有刻意背着糖糖,不知道哪天开始她学会开电脑了。我回到家看电脑开着,责怪老公前一天晚上用完电脑不及时关掉,老公纳闷的说,我记得我关了啊。这是她姑姑过来说,哦,可能是糖糖开的,怪不得今天老往这个房间跑,蹦蹬蹦蹬的按什么东西呢,原来是开电脑呢。 糖糖也喜欢按手机,常常就把电话拨出去了。喜欢线团,也喜欢毁坏东西,每次看到我把积木搭的高高的,就兴冲冲的走来一把拨倒,感觉很有成就感。 前一阵给她喂葡萄吃,她喜欢用手捏,捏碎了就示意再要一颗捏;也喜欢捏香蕉,喜欢把手伸到米袋子里插来插去,喜欢把瓜子全都倒在茶几上,用手乱拨弄,吃饭的时候也常常试探这把手塞到碗里,试图用手抓;不喜欢用奶瓶喝水,也不喜欢用碗喝水,对爸爸的茶壶倒是很感兴趣,直接用壶嘴喝一口然后长大嘴巴,“啊——”的一声,好像告诉大家,这茶壶里的水就是好喝嘛。 尽管以前也只言片语的听说过“手的敏感期”,所以还没有愚钝到在她不断扔东西的时候呵斥她,但是对于到底在敏感期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也一直不那么坚定。当糖糖要求捏葡萄捏香蕉的时候,奶奶总是如临大敌,惊恐的叫道:“别捏了,惯上毛病就没治了”。我说,没事,让她捏吧。有一次包饺子,糖糖要捏面,我揪了一团面给糖糖玩,奶奶说,“什么都给她,要什么给什么这还了得。”我说,“没事的,这样她揉过面了就知道什么是软什么是硬了。”到了晚上,我拿出朋友送的在普吉岛买的熏蚊子的香点上,糖糖觉得很好玩,示意要拿,我说“这个不能拿,这是火,很烫的”,然后做出被烫的狼狈像,糖糖哪儿吃这一套,还是要拿,就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爸爸冷不丁的说一句“让她拿嘛,她拿了就知道什么是烫了”。好家伙,原来爸爸一直不吭声就是在这儿等着我呢?。 如果坚定的按照“爱和自由”的蒙氏思想,在她手的敏感期的时候尽量配合她,捏吃的东西那不是浪费,是探索。可是我也担心会不会惯成毛病了,不晓得在盘子抓东西是粗野的表现。曾经在她要求要自己洗手的时候满足了一次,以后她每次都要求自己洗手,对于我给她洗手那是断然拒绝;曾经在她要求自己用勺子吃饭的时候满足了一次,以后每次吃饭要自己拿勺子吃,没办法,我给买了一件吃饭的反穿衣,每次吃饭单独给她碗里放些饭,让她随心所欲的用勺子戳来戳去。如果不让她单独自己拿勺子,那这顿饭她是不肯吃的。奶奶说“你看现在没辙了吧,小孩子就是不能惯,她会蹬鼻子上脸的”。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给孩子一个真正宽松的环境,爱和自由的环境,希望用更先进的更人性化的教育给糖糖一个不一样的幸福童年。但对“棍棒出孝子”也是深信不疑,对坊间的代代相传的育儿理论也是“心有戚戚焉”,尤其当奶奶毫不含糊的正色道“不能惯”的时候,对我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这到底是给爱和自由,还是“惯”啊?我好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