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1-5-23
- 帖子
- 23
- 积分
- 173
 
- 经验值
- 165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 地区:
- 街道:
|
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吧!
牛孩儿绝对不是天生的,一半是懂教育会教育的父母早就出来的,另一半是阴差阳错,一开始就进入了学习的快车道,然后成绩越来越好。
当代教育体制下产生的牛孩儿,都来自早熟早慧的类型。早熟早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各方面占尽先机是符合逻辑的。
牛孩儿的智商不一定比普通孩子高。一个高智商且早熟早慧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个懂教育的父母,能够进入学习快车道的概率不足十分之一。我见过很多高智商又早熟早慧的男孩子,成绩一塌糊涂。相反,有如果有一个懂教育的父母,或者因其它原因碰巧进入学习快车道的孩子,智商不需要有多高,成为牛孩儿的几率非常大。换句话说,从智力因素上说,百分之八十的孩子,是有机会成为牛孩儿的。
目前的教育体系,对晚熟晚慧的孩子是十分不公平的。我们不能说,“早开的花早凋谢”,但也必须坦白承认,许多晚熟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思维的纵深更长。从原始材料的角度上说,有些孩子属于真正的良材美质,属于那种真正的大器之材。但是,就因为晚熟晚慧,一步慢,步步慢,这一类孩子,永远不可能与那些早熟早慧的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所以百分之九十九是无法进入牛孩儿行列的。
大家会发现,有很多牛孩儿,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爱好广泛,特长突出。这个正好说明了父母很牛,说明父母是一个杰出的教练。善于培养孩子,善于规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在时间的使用方面充满了效率。当然这样的孩子,一般天赋也是不错的。有灵性,有悟性。此外,正因为父母善于规划,使孩子自始至终身心得到比较前面的发展,到了中学时代,或者高中时代,之所以学习起来格外轻松,也是从小开始培养的综合素质的积累效应。比如,孩子爱看书,对人文地理广泛涉猎,知识面宽,理解力强,也可以作用到各科的学习成绩上。
记得有位朋友曾经反驳我,说人家八中在招收天才少年班的时候,人家有非常丰富的招生经验,完全能够把聪明绝顶的孩子和早熟早慧的孩子区分开来。记得RFD小学的仁华班也有类似的理念,就是四五年级的测试中,试图把在数学上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和早熟早慧早学型的区分出来。
笔者认为,这样的理念,绝对是出于对知识学习过程本身的误解,是对奥数的误解。这两种孩子从根本上说,是无法区分的。
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对自己智力方面的研究是十分有限的。一个人聪明不聪明,依然基本依靠感觉。没有实质意义的测量手段。所谓智商的测试,对智力结果的反映也是极为有限的。
有些人看似聪明,但是一做数学题就大脑注水,有些人看似木讷,但是一见到奥数题就两眼放光。
笔者认为,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是一回事,奥数学的好学不好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一位智商中等的女孩儿,如果从一开始就喜欢数学并达到痴迷的程度;另一位智商奇高的男孩儿,但不喜欢数学,每次上奥数课都是家长逼迫的。一、二年级的时候,或许后者的奥数表现比前者优秀,但是到了五六年级以后,前者将会成为奥数领域市级顶尖人物,后者,恐怕不过是校级7、8名的成绩而已,甚至还更加不如。
有兴趣就能学好,这是在论的。而兴趣与智商没有任何联系,绝不会是因为有了智商,才会有兴趣。相反,对于数学这门课,因为有了兴趣,才会有了智商。
事实上,能够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你们孩子,仅从智力水平上说,一定都可成为牛孩儿。对于数学,有些孩子理解快一些,有些孩子理解慢一些。一般来说,理解快的孩子,忘记的也快,理解慢的孩子,一旦理解了,往往很难遗忘。所以,如果从长计议,理解快了理解慢了并不重要,能够坚持下来,积累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学奥数,积累是最重要的。
孩子可以积累快一点,也可以积累慢一点;可以先快后慢,也可以先慢后快!总之要不断积累,良性循环,就如同是在练功夫一样,要使功夫不断提升。坚持、训练、积累是唯一的法门。
古人云笨鸟先飞,意思是说,再笨的鸟,只要足够的勤奋,一样可以获得与非笨鸟同样的结局。
目前,很多孩子学习奥数的指导方针是不对的!过于急功近利,欲速不达。
世界上最灵活最难学的学科是语文,最简单最容易掌握的学问就是数学了。因为数学有最强的规律性,有最明确的模式可以追寻和掌握。对于奥数,不外乎就是许许多多的不同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您只要踏踏实实,一个一个学会了,掌握了,再通过做题学扎实了记住了。掌握的方法多了,到时候自然可以融会贯通。一个本来数学思维迟钝的人,绝对会因为基础扎实了,学会的方法多了,数学思维变得灵活起来。
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模糊数学,也是数学领域中最难的一个分支。它的规律和模式十分模糊,所以也难以把握,反而更需要悟性。
数学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每一个专题都不难学会,不难掌握,但是每一个专题,都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消化和掌握。
翻开任何一本奥数教材,就会发现,现在奥数的专题非常之多。如果能够完全掌握、消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绝不是一般的家长能够理解体会的。如果花费时间少,方法再不得当,那么奥数还真不如不学,只是徒然增添挫败感。家长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孩子时间花的不多不少,成绩也不伦不类,关键时刻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聪明的家长一定会如此指导孩子学习奥数:
第一:奥数一开始陪着孩子一起学,跟这孩子一起上课报班。
第二,及时发现孩子不理解的地方,并帮助孩子及时理解和消化。
第三,如果孩子反应迟钝,或出现脑子短路现象,不着急不上火,并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孩子一次不理解,可以有第二次,第二次不理解可以有第三次,第三次不理解,可以有第四次。一旦孩子理解了,还允许孩子忘记。不过,会通过合理的做题安排,帮助孩子巩固所学。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学习奥数,如果不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就不如不学。因此,上完课后,回到家来,每天要安排孩子训练奥数,也就是做题。必须想办法挤出时间,每天让孩子做题一小时。
第五,奥数不必东找西找做不同类型做很多题目,只要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反复做相同的题足以。我们是真正的训练孩子,让孩子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
第六,永远不要在乎孩子的奥数测试成绩,孩子奥数测试成绩不好,不代表孩子没有收获,更不代表孩子将来的数学成绩不会出类拔萃。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有职业培训方式和业余学习方式之分别。
就好比奥运会,职业选手,每个选手身边都有一个教练全程陪伴,如此才能算是职业选手,没教练的选手都是业余级别的。有教练的职业选手和没教练的业余选手,水平差距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学校的老师不能充当孩子的教练,课外班的辅导老师也不能充当孩子的教练。只有父母能够充当孩子的教练。父母未必要亲自教授孩子,但是作为主教练,父母将为孩子做好全程的训练计划,聘请助理教练(各科老师)。
我知道当今年代,很多孩子都是在自发学习的环境中,优胜劣汰。而我们都知道,这种纯粹业余学习环境的自然淘汰率是超过80%的。我们同时又知道,我们孩子被自发淘汰掉,并不是因为孩子先天不如人,而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纯自然的因素。所以,如果大家不甘心孩子被自然淘汰。那就听老爹的话,让孩子脱离业余队伍自生自灭的挣扎,成为职业学习选手。
让孩子有一个称职的教练(父母),为孩子全程安排最合理的学习训练计划。那么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早熟早慧型的,成为牛孩儿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如果您的孩子不是早熟早慧型的,也因为您特别的计划,孩子不至于被早慧型的孩子甩得太远。等到孩子一旦成熟了,一旦开始发力的时候,可以很容易追上,并实现超越的梦想。
任何领域,业余级别的最高手,难敌职业级别的最低手。
业余还是职业,取决于学习和训练的模式。
小粽子的英语是通过职业的手段训练出来的,所以现在可以傲视群牛。我相信有很多杰出的奥数训练师们,都是在用职业的方式训练奥数。
不过真正的职业方式,不仅仅意味着如何教,更意味着如何训。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还要有每日足量的训练计划。
能不能把训练计划安排到每日进行,是衡量职业模式与业余模式的分界岭。
对于考试成绩来说,学生知识的厚度和扎实程度,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孩子知识的厚度和扎实程度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积累的方式和积累的时间,是知识厚度和扎实程度的两大因素。前者与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关,后者则与孩子的毅力主要是家长的督促和有关。
而职业训练的方式,训练出来孩子知识的厚度和扎实程度,是无可比拟的。
现在有很多所谓天才少年,十四岁就上大学,很多人都羡慕,我却不以为然。因为,这些孩子不过就是从小拥有一个很好的教练,在大学那几个必考科目上,运用了职业训练的手段而已。牺牲的是孩子正常成长发育的空间,取得的是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天才的光环”。孩子的智力未必突出,孩子未来的成就未必突出。孩子的童年被扼杀,天性被扼杀,未来的成长空间也很可能被过早成功的光环积压得很狭小。
尽管我主张用职业训练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任何事情还是要有个度的。如果太过,就不好了。
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同样家长教育,也不能替代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培养和发展。
如今大家在谈论牛孩儿是怎样炼成的时候,往往把导致学习成绩好的最最至关重要的因素忽略不计,而空谈孩子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有悟性,是一种绝对不可取的盲目和虚无主义。
说什么孩子成天上网打游戏,结果考试时一鸣惊人,破格上了清华北大。天津人讲话,太楞人了!!!
在结束今天的贴文之前,让我们引用一位四中牛孩儿的家长的话吧:其实,学习成绩这东西,是最容易搞定的事情。你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不外乎,加强一些训练而已。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几乎都比追求学习成绩要艰难得多。比如,我们去投标,不是你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把价格定好了,把质量搞好了,把人际关系为好了,就一定会在竞争中胜出,有很多因素,是您自己把握不了的。你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去做好人家的工作,最后还要看老天爷是否赏脸。而学习这玩意儿,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难道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就看你努力不努力了!
当然,最后再强调一下:用职业训练的方式训练奥数,是为了竞赛中获奖,也是成为牛孩儿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孩子的时间有限。比如我们,用职业的方式训练英语,每天一小时,就实在不能抽出时间,按照职业的方式训练奥数了。我们把英语放在第一位,原因是我们有能力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进入英语学习的快车道,为初中,高中,以及大学以后,节省出大量的时间。
我们没有过早的安排奥数训练,也是因材施教。孩子在四年级前,真是理解不了稍微复杂一点点的奥数思维,连基本的数线条,数线段都数不清楚。小学四、五、六年级后,我们一方面依然以每日一小时的英语为学习重点,因为这期间,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长的烦恼了》,面临英语学习的快速增长与突破时期。感觉是一点都不能放松。所以,平日,没有一点时间安排奥数训练,曾经也想每日安排半小时的奥数训练。但是,由于这个半小时,通常只能安排在最后,那个时候,孩子真的很累了,训练起来一点效率也没有,所以,就放弃了。
四、五、六年级这三年,我基本都是利用周末一天或两天,给孩子大段时间讲解奥数知识。当时,因为对奥数体系也不是很了解。买了一套《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从三年级的课程开始给孩子灌输,要求三年中完成四年的学习任务,感觉时间还是非常紧张的。紧赶慢赶,也比不上外面学习奥数的进度。主要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训练。
我们虽然没能找到机会参加外面的数学竞赛,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仁华奥数的图形题特别多,学习的时候,尽管很多没有吃透,但是,对图形的感觉还是培养的不错,使得孩子上了中学后,几何学习非常顺利。
对一些未来可能应用到的数学语言,孩子比较熟悉了,比如对含未知数的方程运算。在中学学习因式分解,不定式方程等方面,比别的孩子接受起来更容易。
所以,与其说我们是在学奥数,不如说,我们是利用奥数,实现对数学领域的一回生、二回熟的过程。好像是说:“数学这玩意儿,有时间就接触一下吧,有益无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