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首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04 | 浏览: 2566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妈妈会不会变成老奶奶?

    晚上的时候,劳累的妈妈躺在沙发上休息。

  4岁的洋洋偎在妈妈身边问道:“妈妈,你会不会变成老奶奶?”

  爸爸妈妈也会变老吗?

  妈妈,你可以永远这么年轻漂亮吗?

  爸爸将来也会像那个老爷爷一样吗?

  我不想变老,可以吗?

  这个问题其实需要考虑孩子提出问题的背景。孩子可能看到妈妈很累,很憔悴,就担心妈妈会很快变老。对此,父母应给孩子一个比较确切的时间概念。

  “大概是在你上大学的时候吧。不过,如果你总是很顽皮,一直让妈妈烦心,妈妈可能会更早成为老奶奶了。”

  其实,孩子的意思是怕妈妈过早地变老,心里非常害怕,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希望妈妈更有活力、更有精神。另外,妈妈回答问题时用“在你上大学的时候”这种说法也是不确切的。

  “没办法,这是自然规律呀!谁也逃不掉的。”

  生老病死的问题其实太过沉重,成年人尚不能完全承受,孩子稚嫩的心灵更无法担负。这样回答,会让孩子觉得未来一片黑暗,甚至对于未来产生一种恐惧感,更会本能地拒绝长大、拒绝变老。这样,一方面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另一方面也会变得消沉。

  “妈妈也不明白,回家问问爸爸吧。”

  如果妈妈回家后和孩子以及爸爸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效果会很好,但是如果妈妈将此作为推托、逃避的话,孩子会感到失望,并认为父母不守信用。而他们对于此问题还会从别的渠道寻求答案。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没事的,妈妈不会那么快就成为老奶奶的。妈妈今天稍微累了一点,休息一下就会好的。谢谢宝宝对妈妈的关心。”

  这么回答孩子,孩子很快地就不会担心了。而且,父母常常对孩子的鼓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很爱他,会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等你长大后结婚,也生了一个像你这样可爱的小宝宝后,妈妈就会做奶奶了。那时候,你的小宝宝就会叫我‘奶奶,奶奶’啦。不过那还要等上十几年呢。”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希望母亲年轻又美丽。他们并不希望母亲有像奶奶一样满是皱纹的脸。一个憔悴的母亲并不是孩子所期望的。因此,应该告诉孩子,自己要变成老奶奶还很早,孩子就会得到安慰了。

  “宝宝,来,看看花园里的这棵树,这是桃树。你看,一粒树种子发芽了,这就是出生;树苗慢慢长大,变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这就是桃树的青春和壮年;它偶尔也会生虫子或者叶片变得枯黄,这就是生病;后来,树上结出了桃子,这些桃子的核也会发芽生长成新的小桃树,这就是它们在养育后代;到后来,树皮越来越粗糙,枯枝也越来越多,这是它变得越来越老了。而这时,越来越多的小桃树们却长大了,他们比自己的树爸爸树妈妈更加高大茁壮,它们需要更多的地方生长。这时候老树就会枯萎,它们把地方让给小树们,自己变成肥料,进入泥土中,哺育着小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是这样养育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会这样养育宝宝。你想想,是不是应该尊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爸妈妈啊?”

  这种通过比喻的方法,形象地告诉了孩子成长、衰老的全过程。衰老、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恐惧;同时还会告诉孩子,衰老是一种奉献,是让生命得以延续和辉煌的前提。这一教育方式,无疑让孩子在得到答案的同时,还会对老人油然生出一股尊敬之情,可谓一举多得。

  “宝宝,我们上次看的那本书你还记得吧。人的身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不断地复制制造新的细胞,而旧的细胞就不断地老去了——就像你的皮肤老是有一些死皮啊什么的。就这样,我们的身体逐渐地长大。但是,年龄大了以后,细胞就不那么有活力了,它们生长新细胞的力量就逐渐变弱了。这时候,老细胞也就会越来越多,于是,人也会变得衰老了,皱纹越来越多,力气越来越小,头发也会白的,更容易得病。如果有一天,体内的细胞不再生长和活动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停止运转,而死亡就来临了。但是如果我们经常运动,吃饭睡觉又比较规律地话,这些细胞的活力就会增强,人就能老得慢一些。所以,要从小养成运动和按时休息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当爸爸妈妈不注意时,宝宝也可以提醒我们哦!”

  这是一种科学型的回答方式。对于较大的孩子而言,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体的一些科学知识,因此,对他们讲述一些具体的成长科学,他们也会理解的。同时又教育了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有益身心的运动,来增强身体的机能,延缓衰老的到来。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为什么爷爷那么长时间不来看我?

    爷爷一个月前去世了,每周都要见一次爷爷的年年忍不住问爸爸:“我们怎么还不去看爷爷啊?”

  爸爸告诉他:“宝宝,爷爷去世了,我们看不到了,他也不能来看我们了。”

  年年好奇地问:“爸爸,什么是去世呀?”

  奶奶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不来看我呢?

  外公去了哪里?

  为什么外婆躺在那里不说话也不动,外婆是睡着了吗?

  爸爸妈妈也会死吗?

  我什么时候会死啊?

  很多孩子最初了解死亡是从《狮子王》之类的电影中得到的。当孩子看到辛巴的父亲穆法沙一动不动地躺在山谷里,辛巴在一边悲伤地站着,孩子这时候也许会向你发问:辛巴的爸爸怎么了?这时候你可以举一些自然界其他的例子:树叶由无到有,由绿变黄而后凋零。或者你也可以将你的解释更具体些:“当某种生命已经结束,他不会再有感觉,不会感觉到饥饿、炎热或寒冷;他不会再移动,不会再走路、呼吸、说话和吃东西。”

  相对电影来说,书里的情节更容易被孩子领会。当书中的某个角色死掉了,这是一个与孩子交流“死亡”的好机会。你可以试着问他:“你知道‘死亡’是什么意思吗?”

  假如你已经与孩子谈论过死亡,那么孩子就更容易理解身边的人已经逝去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孩子在5岁以前是很难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的,它们对于死亡的感知也是很表面化的。但是这种表面化对于孩子的心灵却是一种保护作用。所以,父母不要让孩子过多地思考这些父母尚无法真正弄懂的问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人老了都会死,爸爸妈妈和你也不例外。”

  由于孩子还缺乏有关时间的概念,从一个幼儿园孩子的视角来说,一个初中生就已经“很老”了。因此,当孩子问及父母是否会死的时候,父母若回答“老了就会死”,会让孩子觉得死亡离自己的亲人很近,他会对死亡很恐惧,担心失去自己的亲人。

  “爷爷走了。”

  “他睡着了。”

  这些回答有些含糊不清,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没有真正回答自己的问题,还会从别的途径进行了解。此外,有心理学家指出,不要将死亡描述成睡着了或长眠不醒。如果你这样做一定会造成孩子的睡眠障碍,使他不能很好地入睡或者害怕睡眠。

  “爷爷去天堂了,生前做好事的人死后都能进天堂的,那里很美很美;坏人就进不了天堂,只能进地狱。”

  这样回答乍一看很好,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还让孩子日后能“向善”。但是事实上,这种回答却更阻碍孩子的心性发展。因为孩子日后在学校中、书本里会受到种种科学的教育,当学校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冲突时,孩子就会对父母的教导怀疑乃至抵触了。所以,回答问题时,要考虑孩子日后的发展,从一开初,就给予孩子正确的、科学的回答。

  “死了就是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了。”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尽管上述说法比较科学,但是语气却如斥责孩子一般。与孩子交流不仅需要正确的语言说服,亦需要语气、姿势的和缓舒坦,让孩子觉得和爸爸妈妈交流、向爸爸妈妈提问是有意思的、能得到结果的。

  “小孩子别问这么多。”

  一般来说,由于孩子的心智还未发育完全,因此父母最好不要主动向孩子说起死亡的事情。但是,一旦孩子问起,父母也不能逃避、推诿或以含糊不清的语言敷衍了事。因为孩子的心性是对越不知道的东西越是好奇,父母不跟他正面讲,他会因此更好奇,在通过别的方式了解到死亡的含义时,会感到恐惧或者认识出现偏差。

  因此,当孩子问到时,必须正面回答,但是,父母对此问题应该点到则止,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东西后就可以立即结束谈话。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爷爷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但我们现在还去不了。”

  在孩子很小、对衰老和死亡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时候,这种回答起码会给孩子一个安慰。但是如果孩子大了,或者是孩子喜欢刨根问底,那么还是较为正面的回答较好。

  “去世就是说永远离开你了。爷爷年龄大了,年龄大了就会去世的。但是你也不要太悲伤,因为爷爷是微笑着离开你的。”

  在孩子问及死亡的问题时,父母首先需要客观地告诉孩子人老了都会死的,但是也要给孩子这样一种意识:死亡距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还会相处好长一段时间。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时间还很长,不会因为受到死亡威胁而焦虑不安。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都是需要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有些父母尚不能完全明白,更何况一个几岁的孩子。因此,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父母更应该小心翼翼。一方面不能打消孩子渴求答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孩子背负过重的心理负担。

    父母首先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才能以正确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引导孩子们面对这些人生难题。在面对此类问题时,要在衡量孩子的认知能力、年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在孩子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小心回答。一般说来,父母可以从周围的环境入手,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很正常的,也是不令人害怕的。万不可忌讳回答这些问题。当孩子问及时,家长如果避讳或显示出恐惧,孩子就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题目。然而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回答,他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解开这些疑虑。

   孩子第一次主动发问死亡问题一般在4~5岁。此时,孩子并不太懂“死”这个词汇的含义。

    6~7岁的孩子一般不认为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多数会认为“死”只是暂时的离开,不久就会归来。

  7~9岁的孩子则对死亡已经有了较客观的认识,知道死亡是永久的离别。

  研究指出,孩子面对亲人去世,往往恐惧大于哀伤,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认为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依靠,甚至幻想着自己也即将死去。一方面,他们很难接受死亡造成的既成事实,另一方面死亡带来的惊恐会造成情感上的长期困惑。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时,一方面要正面地告诉他死亡的含义,另一方面要告诉他死亡离我们还很远,不至于让他陷入死亡的恐惧之中。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12693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4-07-09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桃园路街道

Medal No.11

wanwan41.gif :wanwan79:
娃他妈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5010  
爱心活力豆
3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很实用啊:wanwan76: :wanwan76: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蔬菜也好吃啊,你为什么不吃呢?



  “鸡蛋多好吃啊,你为什么不吃呢?



  父母永远不要想着强迫孩子吃什么东西,因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最没有效果的!



  “蔬菜里面有肉没有的营养,如果不吃蔬菜,会影响宝宝的身体,会生病,还要打针吃药噢!



  “孩子,吃东西不仅讲口味,最主要的还要看营养,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不但会影响你个子的长高,而且也会让你变笨的!



  这种回答比较适当。如果举出孩子切身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如果不吃蔬菜就会生病,不能去幼儿园,就不能和小朋友玩了。”也许会更具有效果。父母平时应向孩子多讲解吃蔬菜的好处,不要随口批评某个蔬菜不好吃。因为对于尚未具备独立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常常成为他们判断某种蔬菜吃与不吃的依据。



  “宝宝要是不吃蔬菜就不能像蓝猫(孩子经常看的动画片中的人物)那么聪明了,那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啊!



  借助孩子比较熟悉的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行教育,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宝宝,你尝一下这个菜,妈妈做得可好吃啦!不信你尝尝看!



  在吃饭前,父母可以先吃一点,而且得表现出“味道好极了”的样子,让孩子眼馋,甚至有时父母可以采用“连哄带骗”的方式,但是不能要求孩子一次吃得太多,否则会造成孩子对吃蔬菜的反感。父母可以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爸爸觉得胡萝卜不好吃,所以就不想吃啊!

  生活中,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自己不偏食、挑食,更不要讲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等之类的话,对各种食物应表现出十分喜欢吃的情感,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你看,因为爸爸讨厌吃胡萝卜,所以才会长胡子。你如果也不吃胡萝卜的话,也会像爸爸一样长胡子的!


  到底这样的回答是否有效呢?也许由于孩子非常害怕像爸爸那样长胡子,连爸爸剩下来的胡萝卜都吃完了。但是这种具有教训和强制性的回答,并不是很好的回答方式。而且,“不吃胡萝卜会长胡子”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当孩子到朋友家玩的时候,看到朋友的爸爸也长胡子,会说:“叔叔也是讨厌吃胡萝卜,才会长胡子吗?”等孩子长大明白真相后,很可能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吃了之后,能使你的身体更强壮,能使宝宝快快的长大啊!你看,爸爸妈妈就是因为小时候吃了很多的胡萝卜才长得那么健壮的啊!


  很多孩子都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长得像爸爸妈妈一样高大,所以一旦妈妈告诉他吃什么东西能让他长得更快的话,他也就有了动力。


  “爸爸昨天在外面吃了太多的胡萝卜,所以今天不想吃了。来,妈妈陪宝宝一起吃好吗?

  父母挑食偏食的习惯,常常会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要尽早克服不好的饮食习惯,带头吃多样化的食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妈妈为什么收了我的早餐?

    一天,妈妈对5岁的蒙蒙说:“宝贝,我们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你必须要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饭。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准时上班,而你呢,也才能准时到幼儿园。如果你不按时起床的话,妈妈会认为是你放弃了你的早餐,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妈妈说完后的几天,蒙蒙都表现得比较优秀。但是今天蒙蒙起床太晚,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当他来到餐桌前时,发现餐桌上已空空如也,妈妈早已把他的早餐收走了。蒙蒙看着妈妈非常委屈地说:“妈妈,我饿了,你为什么收了我的早餐呢?


  虽然,早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知道,规矩就是规矩,双方约定好的,是必须遵守的。高效能的父母,必定是讲原则的父母。


  父母必须懂得,影响孩子最成功的手段就是掌握那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东西。絮叨的讨论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这个结论已在无数家庭中得到验证。在那些家庭中孩子会把一个家长推到忍耐极限的边缘,而在另一个家长面前却像甜蜜的小天使。


  “蒙蒙饿了,那妈妈再给你准备一份。


  既然定了规矩,那双方都应该遵守。如果父母这次迁就了孩子,那孩子以后就会对已约定的规则产生怀疑,甚至他会以为以后定的规矩也是可以不遵守的。


  “对不起,蒙蒙,我们有约在先,妈妈不能随意破坏它,我想你也不想破坏它。你饿了却吃不到早餐,这只能怪你自己不遵守约定。


  所谓讲原则就是一旦立了规矩,就必须执行。鉴于孩子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需要不时地提醒以帮助孩子记住。但是,提醒只是提醒,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照规矩来办事。必须让孩子懂得他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知道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马虎,从而形成什么事都认真的习惯,也就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监督了。

  谨记:当你平和地要求孩子服从却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为什么要把饭吃干净呢?

    饭桌上,仑仑看着满桌子好吃的饭菜,一转眼工夫,他的小碗里已经是满满的一碗了。刚吃了一半,仑仑就将碗往妈妈面前一推。

  妈妈知道仑仑又吃不完了,看着他严厉地说道:“仑仑,饭要吃干净。

  仑仑撅着小嘴说:“为什么要把饭吃干净呢?


  我不想吃了,可不可以扔掉?

  节约是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综合体现。节约是对劳动的尊重,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尽的责任,也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点菜时要适量;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等。

  作为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节约的好习惯。

  首先,父母自身要勤俭节约,做好孩子的榜样。其次,指导孩子如何用零花钱。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制数额,不要有求必应。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时定量给予。第三,要经常给孩子讲勤俭持家的故事和道理。第四,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时刻教育孩子节约。第五,要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

  节约要在现实的生活中从点点滴滴做起。

  “如果不吃干净,眼睛会看不见,就看不见爸爸妈妈了。

  这位母亲自小就被如此教导,但是这种回答方式是具有强迫性和强制性的。现代是科学时代,切勿用这种恐吓方式。如果和孩子讲道理,孩子是能够接受的。

  “你自己盛的饭必须吃完。

  父母的强硬态度可能会使孩子暂时屈服,但是不可能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人们获得劳动成果的不易,他才会严格要求自己节约起来。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18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2006-11-08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宝宝,我们吃的米饭是农民伯伯辛勤播种、种植秧苗,经过除草、施肥、收割而得来的。农民伯伯拼命的工作所收获的稻米,是不可以浪费的。此外,世界上有些地方的人没有米饭吃,甚至因此而死去。由此可知,对人类而言,米是多么重要的食物。我们要把多余的米,拿来救济那些穷苦的人。

  从小教育孩子节约的美德,养成节约的习惯,让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都来之不易,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行为以及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偏食、挑食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是不利的。年幼的孩子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偏重于一种或少量几种食物,是不能获得全面而又均衡的营养的。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原因有很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当孩子任性、不想吃或只想吃某种食物的时候,很多家长往往会出于过分疼爱而迁就他们,如此一来,孩子便找到了“救命稻草”,经常以哭闹、绝食等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这是导致偏食、挑食的一个方面。另外,3~6岁的孩子将父母视为权威,在任何事情上都会观察以及模仿父母的语言和行为,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对饮食的态度以及不经意的言谈,都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


    所以,父母应以身作则,发挥好榜样作用,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在孩子面前偏食、挑食,成为孩子模仿的良好榜样。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020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07-11-28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区

Medal No.11

:wanwan79: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73044  
爱心活力豆
8  
宝宝生日
2007-11-29 
地区:
长安区
街道:

Medal No.11

:wanwan79: :wanwan79: :wanwan79: :wanwan79: :wanwan79: :wanwan79:
西西妈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95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6-09-04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Medal No.11

楼主辛苦. 作父母的也要好好学习呀
桐桐妈

上小学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2844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08-06-25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不错,支持一下,顶!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10799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04-12-14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楼主的书真不错,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前有些问题是很难回答孩子的,现在知道如何回答了.:wanwan79: :wanwan79: :wanwan79: ,楼主每天敲字太辛苦了,有了你的辛苦努力,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好的书:wanwan76: :wanwan76: :wanwan76: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强烈推荐父母必看的)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电子文档在1 ...
快速回复
上一页首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