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24 | 浏览: 1801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我们实践的灵性教育(或心灵教育)跟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不冲突的,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学习是否好,其智能很大程度取决于遗传基因。一棵树,它是否能开花结果,取决于这棵大树的根基和生长的土壤,孩子的品质、习惯和态度就是他的根基和土壤!当这些精神需求得到开启以后,才能发展出灵性果实,这些果实是:卓越、责任感、坚毅、乐观自信、渴求知识、对美的向往、丰富的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但是如果教育者和家长只去抓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内在品质,教育就是本末倒置了。简单地说,当一个孩子快乐、自信的时候他是愿意学习的,当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受欢迎的,被接纳的,他会自然的发展好他的学业。所以只要得到好的激励,孩子天生渴望学习!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一个孩子什么家务事都不用做,房间也不用打扫,没有一点责任意识,书包乱七八糟的,他能考好分数吗?可能在考试前把笔都给弄丢了,他能考好嘛!?培养孩子的心灵比智商更重要! 3岁前学的所谓的知识,除了当时能让父母在别人面前显摆显摆外,没有太大的用处!情商高的人哪怕智商再不高过得也不会很失败,但智商再高的人如果情商低的话,绝对会失败!社会不断发展,只会应试的孩子注定被历史淘汰,时代需要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过硬、智商情商和体格全面发展的人才。

点评

灯芯儿  这一段我得让我妈好好看看!唉!  发表于 2012-5-5 15:16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25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9-09-23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理论我想大家都知道也认同,但是具体一点还真是不好把握哦,希望给点实际的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以上介绍了教育的归属和方向问题,那么有妈妈问了,怎样才能在实践操作中实施呢?世界上没有相同两片的树叶,孩子也一样,每个孩子在身心发育各个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教育孩子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爱和自由的探索环境,全力配合孩子度过每一个敏感期,当然这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原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智成长的时刻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他(她)腾飞的力量,下面我愿就这样一个话题和大家一同展开探索和交流!
      

       在展开话题前,我们要弄清楚教育孩子的实施主体和场所问题。我们看这样一个调查:
       河南省婴幼儿潜能开发指导中心曾对92名0-3岁孩子发育状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发育商在中等水平的有75人,占81.5%;优秀水平的11人,占12%;边缘落后的6人,占6.5%.在测评中他们发现,有95%的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半数以上都不同程度的做过胎教,结果是有93%的孩子发育良好.发育商处于优秀水平中的11人中,都有一个比较好的微环境,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方法是科学的.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坚持一些育儿指导书或所介绍的方法或者听从专业人士的指导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而且尽心尽力尽责,非常投入.
       因此:父母的育儿水平决定孩子的命运。
      

        所谓天才并非天生,神童也非神造,超常儿童是因为受到超常规的教育.超常规教育是在遵循孩子发展规律,掌握孩子发育特点,具有爱心耐心恒心基础上,使他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之中教育而产生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亟待发展的天才.但是,处于婴幼儿时期只能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的未来掌握在父母手中.如果家长不接受科学的育儿观念,听从前沿的育儿指导,那么子女成龙成凤的梦想也终究是梦想,渴望收入和地位超越自己也终究是幻想.

[ 本帖最后由 蓝精灵@xa 于 2011-1-6 21:33 编辑 ]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5+2=0”,学校教育5天的效果还抵不上家庭教育2天的影响。亲子中心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活动,但仅靠亲子中心的课程来进行早教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0~3岁孩子的早教, 应以家庭教育为主导,因为宝宝更多的时间是处在家庭环境之下, 周围家人的言传身教, 交流方式, 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 深刻,也更为长远.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位/最好的老师”, 由于0-3岁宝宝的心智水平及对外界的防备性心理,这点显得尤为突出.因此, 以家庭教育为主导, 是国际上对于0-3岁早教活动公认的科学真理。如果不注重家庭早教,错过孩子个性、智力、情商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孩子的成长,幼年时期形成的不良习性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其丰富的潜能也得不到应有的开发。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4267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10-03-30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分析的相当好!会继续关注的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研究表明:父母经常与孩子拥抱、交流,享受亲情,这样培养长大的孩子从小对父母有归属感,在孩子2-5岁,12-15岁的两个反抗期,早教时期奠定的亲子关系会使这两个反抗期平稳度过。不少父母迫不及待的将教育孩子的重任移交给早教机构,早教机构高额的费用姑且不论,而完全寄希望于早教机构忽略家庭教育,错过亲子感情培养的关键期才是最可怕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一对一的教育.一项研究表明,通才们都有深厚的家庭教育背景,家庭才是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将孩子留在家中教”,正纷纷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悄然实施.德国政府提出了“妈妈也是职业”的理念,德国有1000多万妈妈在家教孩子,德国人口的高素质是由妈妈培养出来的.所以,父母实施早期教育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奠定. 早期教育的优良,在于家长的心思和所花费的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一起认知世界,是最好的早教内容,这些可能不用花费金钱,但是需要家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倡导: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做孩子早教的“启蒙老师”。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25457  
爱心活力豆
6  
宝宝生日
2008-08-18 
地区:
街道:
分析的很好。
只是现在的早教太商业了。太商业了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早教最适宜的形式莫过于父母为主体实施的家庭教育。父母在6岁前付出多一点,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行、培养健康的心理,往后几十年孩子轻松,家长轻松。

点评

妞妞贝比  说的太好了!反思..... 学习。。。  发表于 2012-5-5 10:00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那么,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其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开始探讨这个问题。
0-6岁孩子主要工作内容是游戏,游戏的经验是孩子日后智力发展的根基,任何种类的游戏都对其身、心、灵平衡发展具有关键的影响。孩子通过游戏来发展感官,透过感官对事物的接触认识世界。
“儿童只有在游戏中才有欢笑、争吵和友爱、思考和提问。” 
“在游戏中,儿童开始获得其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动机、技能和态度。”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为什么要和孩子做游戏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亚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心智发展需要的营养以及机体发育所需的良性刺激,几乎都可以在游戏中汲取。
游戏是对大脑刺激的最好方式。游戏通过调动孩子手、眼、脑、足等感官,来实现对大脑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捉迷藏、丢手绢等游戏,可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折纸”、“捏橡皮泥”等游戏,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而且这些由小肌肉群参与的精细运动,不仅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而且对大脑发育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在一些结构游戏(如拼图形、搭积木)中,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想象,将单个的毫无意义的结构组块组成各种有意义的物体形象。既反映了儿童周围的世界(记忆表象的激活),也反映了儿童的理想世界(记忆表象的改造、加工)。同时儿童要考虑图形的整体构图,组块的数量,组块间的嵌合及颜色的搭配等等。儿童的数形知识、空间感得到了发展,同时图形与色彩又含有审美的成分。
    游戏有利于孩子身体发育。儿童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各种运动促进机体的生长、强化机体的机能,游戏中包含了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运动。经常进行游戏活动,可以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尤其是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一些常见的游戏,像跳绳、踢毽子、赛跑、拍球等游戏,对儿童的协调性、平衡性、柔韧性、爆发力及灵活性等都是极好的锻炼手段。锻炼还可以促进身高的增长,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儿童比不经常活动的儿童平均身高要高出4至8厘米。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游戏能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在学习中需要体验到成就感(即成功体验教育)及学习的乐趣(游戏中学习)孩子在学习中越有成就感,他们就会越觉得有意思,进而越有信心,越能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潜能,由此进入一种良性循环。通过设计精良设计的游戏来学习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
    游戏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在群体游戏中,儿童为了能参与其中,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就不被同伴接纳。通过游戏,儿童会掌握许多规则并学会服从,克服在家庭中养成的随意性和自我中心。游戏中他们会体验到,谦让会带来友谊,自私会带来孤独。在游戏中儿童逐渐学会了互惠、理解、分享。再如一些角色游戏,儿童扮演了某个角色,如医生、司机、战士或一些家庭角色,这些游戏反映的是成人的社会活动。儿童常常对于成人社会的实践活动有着极大的好奇与向往,他们也想做和成人一样的事情。通过扮演角色,儿童用游戏的方式把平时观察到的成人社会实践活动再现出来,这不仅满足了儿童对成人社会的好奇,也有利于他们了解成人社会,掌握一些动作技能。而且在扮演角色与完成角色行为的同时,也体验了角色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另外在一些分组对抗性的游戏中,儿童可以体验到竞争与协作,因为只有与伙伴合作游戏才能完成,强化了他们的群体意识,锻炼了他们的人际能力。家长与教师通过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可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气质、性格、各种能力及社会性发展,便于今后对儿童的因材施教。儿童也因游戏而有机会将在家里学得的知识、技能与其他儿童进行比较,逐步形成了自我意识。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2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2-05-12 
地区:
街道:
学习,帮顶~~
豆豆妈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220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9-11-04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标记一下 周末看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通过游戏,宝宝学习很多重要的技能——交流、数数等。通过掷球或爬斜坡,磨练大动作技能;通过刷子涂抹或用蜡笔画画,锻炼小动作技能。如果他用玩具,电话假装跟人聊天或是在镜子面前戴上一串滑稽的帽子,那他的想象力就会突飞猛进。当他听故事并且努力表达他的需要和喜好时,他的语言能力就得到提高。游戏教给他怎样和别人相处,并且尊重规则。热心各种娱乐活动使他学会怎样集中精力,怎样坚持不懈。
    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调节。游戏是儿童自主的活动,游戏使儿童获得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游戏中儿童可以尽情去玩,可以到处去跑,可以自由去想,可以随意去说去唱,游戏使儿童的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无论对儿童生理、心理的发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现在无忧无虑的孩子太少了,很多父母为了子女成龙成凤,早早就给孩子设置了各种课业,使他们本该无忧的生活充满了压力。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为儿童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如不当的教育方式,不融洽的家庭气氛,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及贫困家庭等。不是说家庭贫困就一定会降低儿童的幸福指数,而是贫困家庭的父母忙于生计的生活走向,会和单亲家庭、留守家庭一样缺少对孩子的关注与交流,从而减少和降低了对孩子情感、教育投入的数量与质量。这些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缺少安全感、焦虑自卑、人际交往困难等。而游戏活动可使许多心理症状减缓或改变。游戏使儿童暂离现实,借助于想象满足自己现实中无法达成的愿望。而且游戏过程中少有成人的干涉,儿童可以按自己的规则玩得忘我,使平时压抑、焦虑的情绪得以舒缓。游戏把各种孩子交织在一起,即便是孤僻或极度自我的孩子,也会慢慢在游戏中表现出互惠式的利他行为。这有助于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学会表达爱和接受爱。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游戏为家长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提供很好的机会。把宝宝抱在怀里,看看小画书,看看共同搭建的精制积木塔,都可以创造出宁静的气氛。当宝宝吵闹时,和她一起玩藏猫猫或丢沙包的游戏,会让她了解父母不仅关爱他们还会给他们带来乐趣。家长帮助她获得新技能,并且称赞她所做的努力。无数研究表明,在慈爱的鼓励的气氛中学习,效果最好。做宝宝的游戏伙伴,可以使家长和宝宝在生活中产生共鸣,产生特别亲密的感情。
    游戏操作起来便利。“生活用品是最好、最廉价的游戏道具。”锅碗瓢盆就是最好的音乐道具。孩子通过敲击可以了解声音的大小、节奏,甚至为自己创作出一段不错的音乐,充满成就感。把宝宝整个身体放在卷起来的毛巾上,就可以训练他的平衡感;一面镜子和一支口红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我,比如:把口红涂在宝宝的鼻尖上,当宝宝在镜中看见自己,并试图抹去口红时,孩子就会意识到原来镜子中的宝宝就是他自己。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让孩子出类拔萃的并不是提前识字,而是游戏、游戏,再游戏!其实生活中处处是游戏!   
   
       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我们工作都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玩?”“为了照顾孩子,是不是应该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年里,做‘全职妈妈’?三年的‘全职妈妈’界限是否科学?”不少家长抱怨时间少,又担心照顾孩子不够,但工作再忙,也能挤出时间陪孩子,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变成游戏!   
    “生活用品是最好、最廉价的游戏道具。”廉价的纸盒并不比昂贵的玩具差,评价玩具好坏的并不是价格,而是用处。锅碗瓢盆就是最好的音乐道具。孩子通过敲击可以了解声音的大小、节奏,甚至为自己创作出一段不错的音乐,充满成就感。   
     此外,把宝宝整个身体放在卷起来的毛巾上,就可以训练他的平衡感;一面镜子和一支口红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我,比如:把口红涂在宝宝的鼻尖上,当宝宝在镜中看见自己,并试图抹去口红时,孩子就会意识到原来镜子中的宝宝就是他自己。   
    在游戏中学习社交礼仪   “今天你的孩子可能正在玩过家家游戏,将来他可能就是你孙子的爸爸。”孩子不仅在游戏,更在经历学习做人的最初体验。   
     目前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合作等方面比较薄弱,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多交往,创造一个良好环境。0至3岁的宝宝已经有他们自己的社交。当宝宝哭泣时,别人会有反应,这就是最初的交流。宝宝会在和别人的游戏中逐渐了解规则、解决问题方法等,而户外游戏更能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热爱世界。 同时,教会孩子在游戏完毕后收拾房间,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同等。家长要选择合适的游戏,并做好孩子的第一个玩伴。” “别把孩子推给电视就以为了事,尽管电视节目很有趣。家长选择的游戏不能太复杂,但也不能太刺激。游戏要尊重宝宝的成长速度,符合宝宝的特点等。”专家建议,躲猫猫就是孩子最爱玩的游戏之一,孩子遮住眼睛就会认为事物消失了,玩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宝宝意识到物体永恒性,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他看不见而不存在。   
    宝宝的模仿能力也很强,经常做一些日常动作,比如:挥手再见等,能帮助宝宝更好地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而角色扮演能培养宝宝的想象力,给宝宝一只玩具话筒或用玩偶和宝宝对话,都能更好地让宝宝开口表达。

[ 本帖最后由 蓝精灵@xa 于 2011-2-9 22:32 编辑 ]
豆豆妈妈

初中毕业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7516  
爱心活力豆
10  
宝宝生日
2009-05-07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祝所有的妈妈新年快乐!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组发展感觉的亲子游戏,操作简单实用!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组发展感觉的亲子游戏,操作简单实用!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30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一)泥土游戏 玩法: 1.将泥土或沙土放置在大盆子或大塑胶布上面,孩子必须能整个身体进入其中,并且全身各部分能接触泥土和沙土,尤其是手。让孩子用手做泥球或捏成各种形状,注意观察孩子对各种材料接触时的反应。 2.如果孩子还可以接受,不妨增加泥土及沙土的数量,使孩子的身体接触面更大些。 3.可以改用其他接触物,如纸、树叶、涂料、米、豆等,强化孩子触觉识别力,以促进其感觉。 延伸活动:父母也可以在户外游戏时,让孩子在沙地、泥浆、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戏。
(二)用身体作画 玩法: 1.将大画布或塑胶布铺在地上,涂料散在旁边,孩子可以用跪坐、俯卧或者躺的方式,把这些涂料用手或身体在画布上自由涂画。 2.也可以将画布挂在墙上,孩子可以将涂料抹在身体或手上,再用手涂抹,或用身体撞擦在画廊上。 3.触觉敏感的孩子开始时会有些紧张,可以鼓励他们从手指开始,逐渐扩大至手腕、手臂、脚掌再到臀部和身体。 4.自闭儿常对某种颜色特别排斥或喜爱,不用紧张,让他们自发地进行调节,慢慢地,他们也会逐渐适应的。 提示:这种游戏不但可以训练触觉,对增强手脚的协调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塑胶粒游戏 目的:可强化孩子手指末梢的触觉刺激,强化触觉的辨识力。 玩法: 1.盆中放进塑胶粒、木屑或纸片,也可以用混杂的方式,让幼儿用手在其中翻动、抓推,要避免盒内的刺激硬物造成孩子手指的疼痛,以免产生排斥情绪。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入其中搅动,或用脚踏、臀部坐进去,家长要详细观察他身体各部位的反应。 2.混合越多的东西,在游戏时会产生更多的声音,也能增强孩子游玩的兴趣。 3.注意强化手指灵活性的引导。 延伸活动:也可以用面粉、纸屑、豆类等不同质感的东西,以增强孩子对不同物品的适应能力。
(四)抓痒痒 玩法: 1.让孩子躺在软垫上,家长在他的腋下、胸口搔痒,根据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及刺激的强度。 2.了解孩子敏感的部位,如果是一些他人常接触的部位,也需要很强刺激的话,则需改变和适应。 3.可以边做游戏边跟孩子说话或听音乐,安抚他的情绪,以调整触觉对他身体的影响。 提示:抓痒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增加他的词汇量和活动兴趣。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自己对早教的理解希望对大家育儿有所启示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