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0-12-13
- 帖子
- 364
- 积分
- 3464
   
- 经验值
- 3315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碑林区
- 街道:
- 碑林区
|
作者:不穿越不成雷 回复日期:2010-07-08 10:35:37 | |
这几天看这个贴子,又把孙瑞雪的书翻出来看了一会,里面有个观念很重要啊.是说孩子的心是完全打开的,是不设防的,我们试着体会一下那种不设防的感觉,就会发现那个状态特别容易受伤害.我的理解就是家长尤其是妈妈,一定要温柔啊,让孩子懂规矩是可以以温柔的方式来表达的,不要瞪眼睛吼啊,我想象了一下那个感觉就觉得真是太难受太伤心了.如果实在难以选择的话,多宠一点孩子比更严厉的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更好更能保护他的心灵.
很多家长都怕把孩子惯坏了,看到觉得不好的事就让他改,一下改不过来就训斥他,这是很伤孩子心的.要温柔要耐心反复说,当妈的特技不就是唠叨么,不要嫌孩子总记不住就吼他.
孩子在胎儿期和刚出生时,和世界是一体的,你想啊,他长在妈妈的子宫里,羊水包围着他,脐带直接输送营养,对他来说周围和自己是一个整体.当他从母体里脱离出来到这世界上,他会渐渐的发现世界和自己不是一体的,最初会有分离的恐惧,这就是为什么两三个月的孩子会有总要大人抱着睡完全放不下的现象,他们害怕他们在建立安全感.当他们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妈妈是随时守护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建立自我了.
建立自我的过程很长,在这个阶段孩子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投入全部热情与精力去发现自己,所以会有各种在大人看来是自私的,小气的,不可理喻的行为.这时过份的强调他要为别人着想,像成人那样去兼顾人际关系,其实是揠苗助长了.当他把自我建立建全起来后,他自然就会建立与外界的关系和平衡.一个具有强大的自我内心与独立人格的孩子,他在建立人际关系时会表现的非常优秀,因为他自己是完整的自己.而且他会很坚定很冷静,他确立了自我的存在,就能分辨外界的利弊.
人和人是不同的,家长的误区往往在于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要求孩子必需是个什么什么性格,教育的杯具往往就源于此了.其实呢,有的人内向一点沉默一点,有的人外向一些活泼一些,内向外向沉默活泼都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要那是他真正的自己,他就是优秀的就是好的.
还有一段关于情绪的讲解令我受益非浅,我们以及上几代人,从小受的教育都是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哭闹,哭闹被视为不乖捣蛋.而实际上情绪的宣泄是必要的,对于成人也是,当我们遇到很难受的事,如果能放声大哭一场,那过后的感觉是会比较轻松的,情绪宣泄完了也可以冷静的再回头看这件事了.如果一直压抑在心里,反而会越来越难受纠结,根本放不下.
对孩子来说也是这样,他在难受的时候,当然这难受的理由在大人看来是不合理的,但孩子确实是觉得难受了,这时他会大哭.那么做妈妈的与其去哄他停住甚至是严厉的禁止他哭闹,不如静静的陪他坐一会,可以告诉他,宝贝我知道你很难受,但这个事确实不能这样做,你可以哭一场发泄情绪,妈妈在这里陪着你.
如果能够以宽容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发泄,当他发泄完后,他会轻松会冷静的思考,而且在他长大后,他也会尊重并理解别人的情绪,对他成人后的人际关系是有很大好处的.
我看了书就从身边的人找例子,突然想起我那非常温厚可亲的老爹,他平时非常温和,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见不得我哭,小时如果我哭的话,他就会突然进入抓狂的状态,啊,你怎么又哭,有什么好哭的,本来这就是你不对你还哭,我就更急更闹.然后我妈也会冲过来,一家子鸡飞狗跳的.我想这和他们上代人从小对他们的管束有关,他不能理解并接受强烈的情绪反抗.而这一点我老公就比我老爹要好,我其实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在结婚初期没少和他吵架吵急了就哭,当我出现这种状态时,我老公很安静的看着我说,你看你又急了,你难受就哭一会吧.结果他这么一说,我反而很快就平静了.他这种态度就源于我婆婆在育儿方面还是很有研究的,他小时哭闹我婆婆就是安静的陪着他,让他哭一会好了.所以他在长大后反而成为一个冷静温和的人,并且也能理解我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把原贴别的人写的觉得比较好的也会转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