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1-3-28
- 帖子
- 227
- 积分
- 5098
 
- 经验值
- 5000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 地区:
- 街道:
|
温州动车追尾,原因现在还未确定,但是抢占舆论高地战斗已经打响。
这么大的事故,不是列车质量的问题,不是管理调度问题,不是系统信号问题,该为此负责的就是老天的雷击问题,就是司机的问题,司机疲劳驾驶技术不到家造成的,这样的推卸责任手法是很让人鄙视的,把这么大一起事故责任只推给老天和一两个司机,更是无耻的。诚然,这两列动车由这两个司机驾驶,出现追尾,他们跑不了责任,但是他们担不了主要责任的,司机临场慌乱可能不听信号,也有可能疲劳驾驶,但是这样的结果仍然不是他们的主要责任。
值乘D301次动车组的司机潘一恒,在发生险情时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从已经严重变形的司机室将潘一恒救出时,他已经牺牲,胸口被闸把穿透。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果断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为后面的旅客多赢得了一份生机。至少他因公殉职,即便他疲劳驾驶,但在安全系统失灵的情况下,把这么大的责任推给一个尸骨未寒的司机,是不人道的,更是让人齿冷的做法。全不找自身责任,都把过错推给别人,我为中国高铁感到羞愧。
动车安全是个系统工程,包括控制信号系统,动车质量,轨道施工,融资,准入制度,等等,而不是最后只怪一两个人,怪司机不听信号,疲劳驾驶,这些都是旁枝末节的原因。先说这控制信号系统,动车质量,这要出了问题,动车安全就不用说了,肯定不能上路;其次是轨道施工,承压水,周边环境,施工监测和预控、预防、预警。路基、曲线、堤堑结合部等等都是铁轨的薄弱部位,这只要哪一点出现问题,对高速行驶的动车都是致命伤;再次,我国高铁上马才几年光景,就吹嘘自己是世界先进技术了,培训一个高铁司机我们只要十天,别国都要三个月;培养一个动车司机,没有任何驾驶火车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只要半年,我们学一个小车驾驶还要三个月呢!低门槛准入制度,因为着融资还债压力,又要司机高强度的工作,没日没夜的开,造成司机疲劳行驶,出了事故还是他们顶缸,实在是滑稽至极。
可笑,可怜,可悲!
|
-
总评分: 金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