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2
- 注册时间
- 2009-1-20
- 帖子
- 1200
- 积分
- 7970
 
- 经验值
- 7603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4-10-04
- 地区:
- 街道:
|
岐山哨子面(辣),又名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尤以岐山臊子面历史悠久,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柔韧兼而有之,是民间传统的面食佳品。制作时用大肉‘臊子’加豆腐,黄花,木耳,海带及鲜味的底菜,漂 菜,烹汤浇面而成。
$ y- L$ U8 K( l# }+ a) u, r, u) e! | H+ G! i& ~
制作方法1.原料 面粉、黄花、木耳、鸡蛋、韭菜、豆腐、胡萝卜、豆角、五花肉、盐、鸡精、岐山醋。
, l+ E1 o8 U6 D" ?2.做法 2.1 做哨子 1 i& `6 a4 E7 f: e- d2 ~) ^
& _7 B0 o- Q! ]$ X
把肉切成小块,肥瘦分开。给锅里放上油,等油热后放入肥肉,等炸出油后放 6 R) P) V6 T: Q" t* [9 D% f% E; [3 n" f
入瘦肉,大火5分钟后中火,等肉发白后把姜切成片放入,再放入几根干的红辣椒,翻搅,再放入少许盐,翻搅。中火5分钟后倒入醋,按一斤肉半斤醋的比例,然后小火炖10分钟左右,快好的时候给哨子里面放入辣椒面,可以多放一些,等辣椒面完全湿润后出锅。
6 Y$ m# ~/ o0 e8 i+ l5 i9 |) u
8 t+ A* ^0 O0 M+ R$ O8 E$ F 2.2 准备新鲜面条 0 o1 l+ R) \; s
* H* @9 W, b d5 E1 L X
正宗的岐山臊子面都是用手擀面,要擀得非常薄,再用大刀切细,面条煮出来半透明状,又劲道又光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薄,劲,光”。时代前进了,机器面条代替手工面。不过,记得要用新鲜面条,干面条做出来的味道会大打折扣哦。
$ L3 p" a+ g8 H6 b6 W7 f/ O* t. i9 y1 s) c
2.3.准备漂菜 ! h3 P3 ? d9 P3 y5 n
, |$ s5 c5 d3 b
黄花,木耳温水泡发,择去蒂,洗净。黄花切段,木耳撕小。鸡蛋摊饼,切菱形块。韭菜切碎(冬季就用蒜苗,比韭菜香) ; F* X) c4 q" p/ |- X: r
5 K# @. h: L, M+ L- B% y# S/ u! }" d& i 2.4 准备底菜 & n0 K9 E, `" Q |: ~! V
& V3 v! z ~) s+ G! k 豆腐,胡萝卜切薄丁,豆角切薄片(冬季用蒜苗)。炒好待用。 # Z0 r4 t, j/ Q, b; J/ G
2.5 炝汤 8 w/ w y9 p0 o, i$ {
# S: V0 [" g6 @& Y2 ^
锅里多倒些油,油热后放姜末和五香粉,炒出香味,倒醋(多些),待锅中醋沸腾后加入开水。
: x) q: { R3 b) K$ L1 o/ k+ ~* ~# c2 M# m
2.6调汤。
! \+ Z3 I! H( I4 u# Z
" n L7 W, x$ _3 ^0 J 汤里放入肉臊子,盐,鸡精调味,再放入底菜,漂菜(除过韭菜)。汤滚后撒入韭菜,调至小火,不要让汤再大滚。当然最好不要离火,岐山面吃的就是“煎”,汤温度太低就不好吃了。
/ w# q- q, s" ?# H$ P e; q) w; k
2.7.煮面条 & ~$ {* W" e3 g: V& S9 T4 r" _
5 c% ]% G g9 X2 G; @5 f) n 新鲜的细面条煮一滚就可以了,捞出过凉水。
& E- x( H Y5 ~% W: A1 R
4 ~* o/ h) _1 Y; k( R- B/ K$ Q" H5 e 2.8.浇汤
* P8 G* E0 t* } C, C; b; ?9 U* K" k# ~- Z4 H0 g9 F
面条捞入小碗(面条一定要捞得少哦,多了没味),浇上一勺汤。几根面条,一大勺汤,这就体现出了岐山臊子面特色之一的“稀”。; {7 b) e7 r( x; z" d
) y( ] l" M0 j0 l3 x7 ?. ^+ w传说一 相传周文王时期,在岐山原下渭河畔,常有一条大蛟龙出没,伤害百姓。文王得知后,便下令除掉了祸害百姓的蛟龙。据传说,蛟龙的肉味道鲜美,吃了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于是,文王叫人将蛟龙剁成许多小块,另给众人食之。吃了蛟龙肉,部落从此繁衍生息旺盛,人们体格健壮,使使部落逐渐壮大了起来。从此,人们沿用这一生活习惯,将肉食剁成小块,烧炒而食,以求得四季平
4 \5 f9 o5 y! A: w1 n& }安,兴旺发达。
. }7 S9 |, z, h" I7 u+ C, @8 ~8 u: f% U1 F. q) X- q* s) D
后人通过长期的烹调实践总结,将这种肉丁做成的膳食品称作臊子。它不仅味道鲜美独特,不腥不腻,既可以独立膳用,而且还可同其他食品拌餐,且可以长期保存,逐渐成了地方的风味食品。岐山人将大肉做成的臊子和本地面食加以结合,创新出了风味独特的岐山臊子面,一举传遍方圆,香飘千里。原“岐山照壁背后面馆”的臊子面,以其经营有道,做工独特,味道俱佳而曾受到过皇朝的褒奖。
. Z" V4 C, ?: V. f3 p& Y* T2 ~3 M8 w% V5 f% h$ }+ k' N7 a+ s( T
岐山臊子面即大肉浇汤面,在陕西以其经济可回而深受顾客的青睐,在关中农村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待客主食。它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从汤的味道上讲是酸、辣、香;二是从加工的面条上讲是薄、筋光;三是从食用的整体上讲是煎、稀、旺。
2 L6 K) l' G3 O: [" G
! I3 h7 [5 [* i U6 }' {
{ v8 W0 @3 n传说一 人们如此推崇臊子面,自然与美好的传说有关。岐山是西周王朝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周族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一次,周文王被商纣王从监狱里放回,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去看他。吃饭时,他让家人做“和气面”吃。一个锅里下面,一个锅调汤,大家只吃面不喝汤。汤倒在一个锅里,轮番浇面。这种吃法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特殊感情,以后就传了下来。所以,岐山面又叫“和气面”。谁家兄弟不睦,邻里不和,村上年长人出面调停,几盅酒罢,热腾腾的臊子面往上一端,一席和解话,隔阂解除,红脸者顿生惭愧。在人们心目中,臊子面简直成了一种“圣物”,它增强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寄托了良好的希望和祝愿。
( I( q/ k0 l" d2 H- z# e0 N: z8 B, w* E, f2 |" K
4 G6 F& u# n' W; u
传说二 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来历,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岐山某地有一农家娶了一个 0 W3 K% P; @, w9 j: i: I5 F
媳妇,聪明伶利,贤惠能干,精于烹调。一日,她做了一顿面条,光滑细薄,调料多样,汤汁浓香,味美可口,全家食后无不称赞。年幼的弟弟,尤其喜食,常闹着要吃嫂子擀的面条。后来,这个弟弟做了地方官员。这年春节,邀请同僚到家里作客。当客人们饱餐其嫂子擀制的面条后,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便出了名,纷纷传扬开来,争相仿制。由于“嫂”、“臊”谐音,天长日久,“嫂子面”变成了“臊子面”,一直延续至今。
% t& [' u, Z" N# y9 e7 r4 M0 J* D% |; v, b0 S+ n# g* {2 M/ U
0 \" u# v* n. n
2010-9-21上传图片 2010-9-21上传图片 2010-9-21上传图片
|
-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