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214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24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17:1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在美肤界中,如今也是混搭风盛行,虽然每件护肤品上市之前必然都经过严格检验,但如果你混搭不当,也会引起不小的烦恼,要知道,在论坛哭诉混搭失败的小白鼠可是天天都有。
0 W8 w  Y2 L/ G2 u9 b6 m2 f, H* F* U0 X
结果一 肌肤护理重复* u; F  G  e' N- Q
( r, V8 r) F/ c& B
  混搭最容易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不了解混用产品成分的情况下,使肌肤受到两种影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所使用的产品功效重复,造成肌肤在某种程度上的所谓"重复吸收"。
. n0 m5 X& U7 r* v
% X9 A. U7 i% c* b& c, O4 S  疑问1 各家有各家的镇店之宝,我如果完全按照护肤的步骤,去相应地购买它们,会出问题吗?
0 j3 r8 d( y4 T* R, q# B0 B3 V9 j# o- T
  了解肌肤和产品放首位
6 V- e! Q3 k: d" ?
4 T7 Y  ]4 `- k8 h/ A  首先你一定要去深刻了解你的肌肤,知道它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去了解产品的功效,这样的混搭才能有的放矢。这是我们在进行所有混搭之前必须要掌握的原则。
7 T* e9 [9 @6 g3 z4 }
" K, `; A4 V4 T9 [) s  看活性成分有无交叉
6 X" O2 l% l& ^" c+ s
& T, S( g' l* h# z( r  在选择各家的明星产品时,大家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因为所有的化妆品都有自己合理的配伍比例,所以在你购买这些产品之前,先要看看它们的活性成分是否有交叉,因为明星产品,特别是精华、面膜、面霜类的产品,活性浓度都很高,这些效果突出的成分一旦重复,就有可能给肌肤以巨大压力。举个最简单的美白例子,如果你把不同品牌里含有高浓度维C美白精华和含类似高浓度维C的美白面膜同时使用时,大多数情况下护理效果是不会叠加的,但这样一来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来还可能造成“过度”护理,给肌肤带来不小的“压力”。
' |& _4 v- X; @0 g$ I, F4 l' Z# M- R% B8 g% x8 u  A
  疑问2 有人说日系和欧系的护肤品不要混搭,因为它们的护肤理念不完全一样,差异越大,肌肤接受起来肯定得有个过程。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2 P* [+ D' R, A
0 n4 w8 a- |' O; ~
  关键看步骤是否重复5 F. Q, x) u3 ^) d  R, Q

: }0 ]! n! c2 m8 T% H5 q2 n+ T  肌肤是否适应,一般跟不同派系没有多大关系,但有一个原则,你要充分考虑混搭有没有造成护肤步骤重复。因为大多数欧系品牌通过洗面乳+化妆水来完成清洁步骤,它们的水有二次清洁的本事,而大多数日系品牌却是卸妆油+洗面乳,化妆水只负责去补水保湿。如果你一开始使的是卸妆油+洗面乳,这一洗面乳已经有深层清洁的作用了,但之后你又换用了另一个具有清理皮层功效的化妆水,也就是相当于下了3次工夫。
8 H1 ?5 T  _0 G1 U. {
% p/ R; V( O4 E  同一品牌三步清洁放心用
3 M; q3 e5 T* d) N
: ~4 X% a, p% m2 y2 g9 V  现在的派系差别也在日渐模糊。如果是同一个品牌系列中有卸妆油—洗面奶—化妆水(二次清洁)这样的3步骤,那它肯定经过严格测试,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用。但如果是混搭就很有可能造成清洁过度,角质层受伤后,肌肤等于失去了一道天然的“屏蔽门”,特别是很多人还喜欢在后面再混搭一个去角质面膜,那就更是画蛇添足了。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769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08-08-21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文艺路街道
学习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小心美肤品混搭会"相生相克"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