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0 | 浏览: 3379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建国门外街道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8:1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作为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人,虽然真正学到的知识不多,但我觉得自己的基本观点还是比较正确的。看到很多关于育儿的网上言论错误百出,这样教育势必南辕北辙。因此,我想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很不成熟,就当是一家之言。还请即将是,已经是或正在是人父人母的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有一些概念需要了解。毋庸置疑,心理学对于教育子女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民众对于心理学的误解非常深。拿本人经历来说,本人多次被问询是否能看穿人的想法(你们当我是特异功能啊!)。心理学有很多分支,比如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其中有一些面向理论(如普通心理学),一些面向应用(如心理咨询)。对于育儿来讲,关系最密切的应该是发展心理学(含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也有较多涉及。


       既然知道了要关注发展心理学,我们就希望能从中学到有益于教育孩子的知识。现代心理学认同遗传与后天的双因素论。通俗的来说,一个孩子成不成才即要看先天遗传条件(爸妈给的,想改也改不了,会影响到生理情况、智商等),也要看后天教育培养(既有父母的作用,也有老师的作用,更有社会的作用)。


       拿大家很关注的智商来说,遗传条件是基础,孩子智商发展的基础取决于父母。一个智商高的孩子其充分条件在于父母智商高。但是,智商并不是生来就决定的,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孩子出生后,智商一直在不断发展。发展程度直接取决于教育水平及后天社会影响。这一过程大约在个体青年后期基本稳定。这就牵扯到我想说明的常见的第一个误区:觉得自己孩子聪明的不得了。每次在地铁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夸自己五六岁的孩子这也会那也会。我不鄙视这种做法,因为小孩子需要鼓励与认可。但重要的是,家长心里应该有谱,这幺小的孩子智力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真的把他当个神童,难保以后不是方仲永。(拿亲身经历来讲,我小学初中天天被人夸的小孩不乏其人,到最后却有很多连大学也没念)。我想借此说明的是,不要太看重小孩子的智商问题,都是会发展的,人应该看得长远一些。我小学就是个中等生(爸妈还骗我是中上等,真的很感谢他们这么多年的付出),从来没拿过奖状(一次也没有,相比现在一些家长,孩子拿个奖状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但我现在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毕业于211工程大学。所以,我觉得,父母的心态很重要,父母是个豁达的人,我相信他们的孩子一定不会为了一点小事和他人起争执。智商就不该被看得太重。


       下面谈另一个误区,觉得小孩品德有问题(自己的或他人的)。经常能看见一些大人抱怨这个小孩怎么这么自私,那个小孩怎么那么喜欢欺负别的小孩……大人就是这么轻易地给小孩子贴上了标签。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他们的说法都武断了。孩子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给他上颜色的正是父母、老师和这个社会。品德也一样。任何一个小孩都是没有过错的。他们的人格是在不断社会化中形成的。你总是恐吓他,他长大必然怯懦;你总是惯着他,他长大必然无法无天(参照李双江家的活宝);你总是用暴力,他长大必然只知道用暴力……只有你给他爱,他才会懂得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才会充满人性。孩子应该得到的是错误的机会,如果孩子都不能去尝试,那这个社会的僵化可以想见到怎样可怕的程度了(扯远了)。人格大约在成年后定型,而且人格一旦形成,伴随终生,极难改变。所以父母应该做的,正是在人格定型前给孩子积极与正面力量。让孩子能有健康的人格。小孩子的品格是不会有问题的,因为他没有明辨是非的标准,他们需要大人的指引。


      先写这么多吧,待续。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14621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06-03-2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不错。学习了。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02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12-12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讲的不错,实践起来不容易啊!总是要不断克制,不断反思。为人父母不易啊。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建国门外街道
街道:
       今天谈谈早教。
       论坛里经常看到很多父母发帖询问上不上早教班?哪里的早教班好?我觉得有类似疑问的爸爸妈妈可以先看看下面的文字,权当是一个参考。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约就是国民政府时期咯,到现在也快100年了,如果有人想知道我们国家和美国差多远,可以参照这个实验,又扯远了),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利用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进行实验(简单说一下为什么用同卵双生子,心理学实验讲求控制一定变量,变更一定变量,同卵双生子由于遗传上的高度相似性,可以大致视为完全一样的被试,这样只控制环境变化就能得知环境是如何影响被试的),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
       格塞尔得出结论:儿童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动作能力如此,感觉知觉也相类似(可以参照昨天谈到的守恒)。
       我目前还没孩子,如果有,我不会让他/她去参加早教班,因为我爱他/她,我不想剥夺他/她快乐的权力,我希望他/她按着这个自然原有的顺序去进行。(呵呵,有没有黄老的感觉,道法自然,我还是信的,相信老祖宗留下的经验)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建国门外街道
街道:
今天接着谈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建国门外街道
街道:
      好,我们继续。
      前一阵子,有父母问到我如何纠正孩子坏毛病的问题,于是我想到行为主义关于强化的那套理论。
      今天,我们简单谈一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孩子中的应用。条件反射这个词大家可能现在觉得都用烂了,但是在巴甫洛夫发现这一现象之前,人们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条件反射这一问题,即一个刺激之后引来的是一个反应。斯金纳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就是当人做出一个行为后,如果紧接着得到一个强化刺激,则该行为重复出现可能性增加。斯金纳甚至将其用于揭示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婴儿叫妈妈后,母亲对其赞许微笑,婴儿得到强化学会叫妈妈)。
       于是,学习这件事就可以被简单地看作是可操作的一件事。给强化势必有反馈。虽然听起来觉得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理论被证明确实有效。
       下面我们就主要谈一谈四种应用方式:
       1.正强化:给一个正向刺激以使行为出现频率增加。举个例子,想让孩子学会自己睡觉,我们可以对孩子承诺如果他自己睡一晚上,就带他去欢乐谷(任何他之前和你提过的很想去的地方,视经济能力决定),这样当他真的自己睡觉,就马上兑现诺言带他去,他慢慢就能形成自己睡觉的习惯。
       2.负强化:撤销一个负向刺激以使行为出现频率增加。举个例子,孩子每个周末都参加补习班(以个人经历来讲,我当时就很讨厌补习班,自己被父母逼着去,最后也没什么“用”),他不想去,家长也累。可以和他约定补习的那一科考了XX分,就可以不用补习(补习现在对他来讲就是一个负向刺激)。当他考到了约定的分数,就兑现诺言,他为了以后不用去补习,还会努力学,慢慢的学习会成为习惯。
       3.正惩罚:给一个负向刺激以使行为出现频率降低。小孩子总是哭着吵着要玩具,实在嫌他烦,打他一顿(是真打,打狠了那种,不然不是惩罚,就像你上班迟到了被扣工资)。几次以后,小孩基本就不会再要了。这种方式立竿见影,但是副作用很显著,是最不应该运用的一种方式。
       4.负惩罚:撤销一个正向刺激以使行为出现频率降低。还是同一个例子,孩子每次在玩具橱窗前都挪不动步,这个时候不再理他是更好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积极关注就是一种正向刺激,社会人都希望自己被接纳,被爱。一旦失去这种爱,人就会很难过,很恐慌。这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惩罚。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不妨采取这样的办法。时间久了,孩子自然明白道理,就算怎么哭,怎么打滚也没用,以后便只能按规矩办事。长大以后,才能掌握与人相处的道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行为主义这一流派,从华生、斯金纳到班杜拉(这哥们是唯一还在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大师),他们都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理论。
先谈到这里吧。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建国门外街道
街道:
米虫仔 发表于 2013-8-26 12:41
我反应很迟钝,孩子也跟我一样,我不知道怎么改变孩子的迟钝,我也没办法让自己敏捷。好像都是天生的。 ...

这个……还是不要一概而论为好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建国门外街道
街道:
大怪物爸爸 发表于 2013-8-26 12:27
都冷处理会不会淡化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不被关注。这时候再有人说个“你是捡来的”,会不会直接把孩子毁 ...

我觉得你有时候想得太多了,过于谨慎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冷处理不代表不爱他,如果你是爱他的,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Rank: 1

经验值
2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我反应很迟钝,孩子也跟我一样,我不知道怎么改变孩子的迟钝,我也没办法让自己敏捷。好像都是天生的。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915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9-06-07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回复 准爹上任 的帖子


这种具体问题,冷处理为好

都冷处理会不会淡化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不被关注。这时候再有人说个“你是捡来的”,会不会直接把孩子毁了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建国门外街道
街道:
大怪物爸爸 发表于 2013-8-23 17:02
孩子要吃冰淇淋,要买玩具,不睡觉,这些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好言相劝三遍还行,再多难免烦躁,结果往往是 ...

这种具体问题,冷处理为好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建国门外街道
街道:
CUIHENGYU 发表于 2013-8-23 17:29
你比较专业,帮忙解释下我做的对不?就是我儿子三岁了,比较聪明,也比较懂事,特会看你脸色行事,我们母子 ...

也谈不上专业,比较粗浅。首先一岁以后特别调皮,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被称作第一叛逆期,这是因为随着小孩子年龄不断增大,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开始渴望摆脱控制(在这之前,小孩子无论做什么都是被控制的,吃喝拉撒),于是,他开始做各种自己以为能做的事,所以他会和父母对着干。对于这样的情况,最好冷处理。所以最好不要吵小孩子。过了这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就会懂得一些事情了,这种平静会一直延续到青春期。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建国门外街道
街道: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我很意外,谢谢大家,前两天外出有事,所以没有来得及写,今天继续更新

Rank: 1

经验值
6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你比较专业,帮忙解释下我做的对不?就是我儿子三岁了,比较聪明,也比较懂事,特会看你脸色行事,我们母子关系也特别好,我特别特别爱我的儿子,一岁之前我很少吵他更没打过他,但到一岁之后他就特别调皮,而且特别犟,还不听话!有时候就特别生气,然后我就开始吵他(但没打过他),怕他以后惯的对他发现不好,然后有一段我就吵的特别厉害,甚至哭上一个小时我也不理他,犯错严重吵的狠,犯错不严重就不吵或者吵的不严重,做的好的就夸奖他,但时间久了,我就发现他就特长记性,只要一看到我生气他就说:“妈妈我不哭了,你也不要生气了好不好或者说:“妈妈你又生气了,是不是我惹你生气啊?”类似的话。看到儿子这样懂事我真的好感动,但他那么乖我又好心疼,不知道我吵他之后变成这样是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该高兴啊?还是对孩子心理发展不好怕妈妈吵他而不爱他而才懂事的呢?这样对孩子心理发展好吗?请指教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915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9-06-07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回复 准爹上任 的帖子


这个就要事先说好,也就是约法三章,大家都遵守,这也是社会化意义之所在——学会按社会规则办事,比如你 ...

再说,他犯错已经把能扣的都扣完了,再错我总不能不让吃饭把,怎么办?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原创!!!从心理学谈谈我对子女教育的误区及改进的看法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