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8-10-22
- 帖子
- 78
- 积分
- 524

- 经验值
- 446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6-06-08
- 地区:
- 新城区
- 街道:
- 新城区
|
天然确保安全
葆苾康®劲钙片
Nutrimed Calcium + Vitamin D
产品特点:
* 溶解性更快,方便服用和吸收。
* 产品采用轻质碳酸钙为原料,符合美国药典USP标准。含铅量低于中国国家标准。
* 采用钙加维生素D的配方设计,有效促进钙质吸收。
* 可满足所有人群的补钙需求,特别适合孕期、哺乳期妈妈和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使用。
规格:90片/瓶
适用人群:需要补钙和维生素D者
用法与用量:每日1片,饭后服用
零售价:126元
纯净的钙-葆苾康劲钙片-安全的体现
环境:生产环境符合GMP规范
材质: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
盖子:葆苾康专有(带有Nutrimed专有标识),双层压旋式安全瓶盖,避免孩子开启。
包装:葆苾康专有(带有Nutrimed专有标识),避光,瓶内有干燥剂防潮,棉花防震。
瓶口:内层密封保护,外部再次热塑密封。
¥ 126元
问与答
1.劲钙片每片含钙和维生素D量是多少?每片含钙550.8mg,维生素D188.6IU
计算方法:标签上标示:每1g中含:钙306mg;维生素D 2.62μg,每片产品重1800mg
钙含量=1800mg*306/1000=550.8mg
维生素D=1800mg*2.62/1000*40=188.6IU
维生素D单位换算:1μg=40IU.
2.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每日钙摄入量是多少?人群实际钙摄入量是多少?
推荐量:
年龄(岁) 钙(mg) 年龄(岁) 钙(mg)
0~ 300 18~49 800
0.5~ 400 50~ 1000
1~ 600 孕早期 800
4~ 500 孕中期 1000
7~ 800 孕晚期 1200
11~17 1000 乳母 1200
资料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1年
有关机构调查结果:一般人群钙实际摄入量仅达到国家推荐量的50%
3.孕期何时开始补充钙片?
对于多数孕早期的妈妈应加强膳食的补充,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品如虾皮,乳制品等;而从孕中、晚期开始是胎儿骨骼牙齿钙化的高峰时期,应特别注意钙制剂的补充;对于高龄产妇,应从孕早期甚至孕前就要注意钙的补充;宝宝出生后哺乳期的妈妈服用钙剂是通过乳汁给宝宝补充的好方法.
4.胎儿骨骼牙齿发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时候最快?
孕5周胚胎牙胚开始发育,孕5个月恒牙牙胚开始发育。孕早期骨骼关节开始形成,孕中期骨骼牙齿开始钙化。孕晚期骨骼牙齿钙化进入高峰期。因此,孕中期补充足量的钙将能保障胎儿骨骼和牙齿正常发育,同时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5.为什么孕中晚期及哺乳期更要注意钙制剂的补充?
从孕中期开始,胎儿骨骼牙齿发育加速,孕晚期是骨骼牙齿钙化的高峰期,同时母婴都要为未来的健康储备钙和维生素D,适量的补充非常必要。一般建议预产期前两周暂停食用,分娩后由于哺乳的需要更要注意钙质的补充。
如果妈妈没有补充足量的钙,自身骨骼中的钙就会大量流失来满足胎儿和婴儿的需要。这样就会引起妈妈抽筋、骨质疏松、腰腿痛等。特殊时期的妈妈只有补充足量的钙,才能保障自身的健康,并避免骨质疏松的提早发生。
6.在什么情况下母婴更容易发生铅蓄积?
人体钙、铁、锌缺乏的情况下,铅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蓄积。处在特殊阶段的孕妇、乳母、婴幼儿等对钙、铁、锌等需要量增多,更容易出现缺乏的情况,因此,注意适当钙的补充,能减少铅蓄积的发生。
7.国家对钙制剂铅含量的要求是什么?
国家对铅的含量规定不超过0.5毫克/千克。
8.孕期钙摄入过多孩子会不好生的说法对吗?
首先请对照国家钙摄入推荐量看看是否存在钙摄入过多的情况。钙磷的代谢会受维生素D的影响,没有维生素D摄入过量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钙磷的过多蓄积。
孩子是否能顺利分娩与胎儿大小,产力,产道有着直接关系,与钙的补充没有一定的直接关系。每日钙摄入大于2000毫克为钙摄入过多是中国、美国一致的标准,如果不存在钙和维生素D摄入过多的情况,就不必有以上的担心。
9.维生素D的作用是什么?
促进肠道的钙、磷吸收。
促进血钙、磷向骨骼、牙齿的转移。
抑制肾脏的钙磷排泄。
10.维生素D摄入的安全剂量是多少?
维生素D的建议摄入量与中毒量之间存在较大的范围,成人长期每日摄入10 万国际单位,儿童每日摄入4万国际单位会导致维生素D中毒。
11.为什麽佝偻病的孩子补钙后仍有缺钙?
这种现象有可能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未添加维生素D或补充剂量不足。
孩子生长发育过快,导致钙的补充不能满足其需求。
孩子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导致补充的钙不能充分吸收。
钙的喂养方法不当:如与奶同服、与蔬菜或脂类同服,
同时伴有微量元素锌缺乏或镁缺乏,可导致佝偻症治疗效果不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