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24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宝宝妈

博士

Rank: 16

经验值
399261  
爱心活力豆
62  
宝宝生日
2007-09-22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太乙路街道

Medal No.11 手机直播达人 智慧女王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09:2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位减肥(减肥食品)者用一周时间减了9公斤,但导致的结果是几乎连路都走不动!而不少运动(运动食品)减肥者的失败往往与其错误的观念和做法有关,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经验之谈”不但不能减肥还会导致身体受伤。  误区
7 L0 q- J' }5 f  我想瘦哪就瘦哪! k8 a, A1 E) m
  在广告中,人们经常听到或看到“减腰”、“减臀”、“减腹”等词句,给人的感觉就是:我想瘦哪就瘦哪。   局部运动并不能局部减脂。局部运动消耗的总能量(能量食品)少,易疲劳,且不能持久,而且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机器人,由各个部件拼起来的,哪不行就修哪。脂肪供能也一样,它是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控制,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来实现脂肪的消耗分配。
7 P3 b& Y; t9 t. b  运动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就会导致全身脂肪的减少,而不会只减一个部位,其它部位不变。( ~; N; k; v$ B
  误区二  ]( h' A9 \3 p0 ~# Y9 b
  空腹运动有损健康(健康食品)
) J8 C' q: T. g+ I  人们总担心空腹运动使体内的糖原大量消耗,从而引发低血糖(血糖食品)反应,如头晕、乏力、心慌等。但美国达拉斯健美运动中心堆帕博士研究认为,饭前1~2小时(即空腹)进行适度运动,如步行、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更有助于减肥。
2 q/ H# H+ J0 e4 c/ z' ]3 z  因为空腹运动时体内糖原的含量比较低,人体的自身调节系统会让它更多地用于维持正常的生理,而不是运动消耗。如果此时进行的只是强度比较低的运动,身体就会调动更多的脂肪,包括脂肪组织内的脂肪来供应能量,这样才容易消耗多余的脂肪(特别是产后(产后食品)的脂肪),减肥效果优于饭后运动。6 ?4 k0 T" j, M: L5 y2 n
  另外,由于运动量适宜,体内贮存的能量足够人体进行调配使用,不会影响健康。
) @; e- u% A0 k1 e8 N  误区三
* R5 G5 I! Q6 d; @  J' z; ]; l  强度越大越能减肥
+ J, H. |- \- l9 Z2 s  只有持久的小强度有氧运动才能消耗多余的脂肪,这是因为小强度运动时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获取能量,而大强度的锻炼更多的是消耗体内的糖原来供应能量。
' ]0 p8 ~) [2 ]# ^0 @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脂肪消耗的比例会越来越少,接近极限的运动几乎不消耗脂肪。因此,轻松和缓、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或心率维持在100~126次/分钟的长时间运动最有利于减肥。" F) G' `$ P+ t( m  \
  此外,不要为了效果明显而一味地延长运动时间,因为这样代谢废物的大量产生,机体来不及清理而造成堆积,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减肥失败。. t- y  A6 J, l; h7 y! K  t
  误区四
# H5 D# J( `2 G- c1 V1 M  每天30分钟慢跑就能减肥
) c, Q; r5 d* y  F2 X  30分钟的慢跑虽然能达到有氧锻炼的目的,但减肥成效却不会很明显!实践证明,只有运动持续时间超过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才能被调动起来与糖一起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比例可达总消耗量的85%。可见,少于40分钟的运动无论强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显。
' m! `9 F* ]% R3 k9 g8 d  另外,有效的肌肉锻炼也能帮助人体消耗更多的脂肪,而且肌肉锻炼的“延迟效应”使机体的代谢水平在运动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既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又有效地防止脂肪的再合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空腹运动更能减肥?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