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NY兔在10/26/2005 11:04:11 PM的发言: 好贴,顶。 楼主能更详细地说一说目前你儿子各方面的情况吗?是不是怕 别人觉得你自夸而有意避嫌。说说吧,很想听下文。
|
|
其实,我真的不太想谈儿子的情况,因为他才上初中,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另外我也确实不想给他戴上什么光环,毕竟他未来的路很长。他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孩子,所以老师既喜欢他又拿他头痛。说他不循规蹈矩,不是说他调皮捣蛋,而是他不会盲从,有自己很多的想法。从三四岁到现在,他读了很多书,文学的、艺术的、科普的,也包括一些英文版的图书,看了很多光碟,尤其是美国国家地理的DISCOVERY系列,基本都看全了,而且是英文版的那种。喜欢计算机,有一段时间狂玩电脑游戏,后来被我打压,于是开始自学编程自己编游戏,做动画,做数学作业嫌麻烦,会自己编程帮着自己计算。虽然是偷懒的做法,但是毕竟这还算是一种比较智慧的偷懒方式,所以我不说他。参加过市里的一些竞赛,像英语,计算机等等,获过几次奖,相声、小品、歌唱、主持节目等等都很感兴趣,但是不是三好生,因为小学阶段经常不交作业,后来被老师特许课间可以随便做什么,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就行。因为他自学能力比较强,所以小学课本基本不用老师讲,每次拿回来自己看几眼就明白,于是上课不听课,经常挨老师批。小学毕业后考上市重点中学,现在成绩名列前茅,爱好广泛,好奇心特别强,自学能力也不错。为了满足大家一点好奇心,把他前两天编的一篇短文放在这里博大家一笑。这样的短文据他说有一个系列,用来跟同学取乐,但是我只见到这篇。其他都没给我看,说放学校了。他后来说要把小日本的结局改得惨兮兮的,但是还没来得及。先把这篇贴上来博大家一乐。 小泉 古时有白痴者,名小泉。时有强国曰日本,小泉乃往,为首相。时又有一国名中国,众恨小泉入骨,意欲毙之。乃挑十余猛男往日本,欲刺小泉。日本武士强悍,到得首相府,所剩无几。其一入,持剑刺小泉,忽一武士闪出毙之。次者以弓毙其武士,持剑刺小泉。小泉惮之,恐命归天国。忽该猛男剑断,坠于地。猛男跪地拾之,曰:“曾经有一把贴有正版标志的好剑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买下它。如果非要再这份占有上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小泉乃毙之,从此不复用盗版。 我问他为什么里面要有白话,他说有白话才好玩。我儿子就是这么个小孩。:) 下面是我前面提到的书稿里摘录下来的一段关于怎样训练宝宝听觉(其实里面也包含了培养宝宝的探索能力等内容)的文字,从新生儿一直到大孩子,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我一直主张教育是多元的,辐射的,每一种能力、行为方式、情商、性格培养等等其实都不能单一地分离地进行训练,而应该是穿插的,交叉的,连贯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彼此既有交融又有分离。 聆听世界,用小耳朵探究环境的奥秘 凯西独自躺在她的小床上,无聊与寂寞悄悄地袭来。妈妈呢?哪儿去了?凯西小小的脑瓜里一定萦回着这样的念头吧?听到凯西不满的哭声,苏珊迅速关上烤箱门,一边走向凯西,一边用她独特、甜美、温柔的声音安慰着凯西。听到苏珊熟悉的声音,凯西止住哭,注意地聆听起来…… 新生的小婴儿很容易因外界的声响而受到惊吓,偶尔东西掉落地面或走路脚步声大了些,她就可能因受惊而哭闹起来。疼惜宝宝的妈妈可能会想:小宝贝这么容易受惊吓,我们一定要轻手轻脚,给宝宝一个寂静无声的环境,让他安安稳稳享受他的自我世界吧? 其实不然,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刺激必不可少,这是宝宝适应环境、提高各种能力的必要训练。听到声音而受到惊吓只是宝宝对巨大声音的正常反应,并不值得父母过分紧张。只要宝宝不是处在一个严重噪声污染的环境,就可以给他时间让他慢慢地适应这一切。事实上,从宝宝一出生开始,他就以他的感官在敏锐地感知周围的一切,听觉是1岁以下宝宝一项重要的发展课题,是宝宝发育过程中五种重要感觉之一。正是通过听觉,宝宝才获得了关于这个陌生世界的最重要的一些信息。因此,听觉的发展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宝宝听觉发展进程 *早在胎儿期,胎儿的听力就已经开始发育。 *婴儿一出生就有听力,但听力较弱,只对高达50-60分贝的声音刺激才有反应。 *3个月以下婴儿如果突然听到大声响如大声的喊叫声或击掌声,可出现眨眼反射及手足伸曲运动,有的还可能因为受到惊吓而哭闹。 *3-4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清稍响的声音或妈妈的呼叫声,并用眼睛寻找声源。 *4个月以上的婴儿听力发育完全 促进听觉发展方案 从宝宝出生起,父母就可以在了解宝宝听觉发展进程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根据宝宝听力发展的特点,给他一些有益的听觉刺激,以促进宝宝听觉的发展。 1.营造丰富的声音环境 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龙头的流水声、刷洗声、扫地声、说话声、各种电器发出的声音等等,室外传来的声音如汽车鸣笛声、飞机飞过的声音、风声、雨声、流水声,所有这一切来自环境的声音对宝宝都是十分有益的刺激,因此,父母要让宝宝有机会常常听到这些声音,学习适应外界的环境,而不是将宝宝封闭在一个幽静的环境里。除非有太过嘈杂的噪音,比如外面施工的声音、机器的噪声等等,一般环境里的声音宝宝都能接受,无需刻意为宝宝营造一个所谓安静的环境。 除了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各种声音外,父母还可以人为地制造一些声音,为宝宝创造一个充满动人声音的环境。一般说来,宝宝喜欢母亲的心跳声(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就已经熟悉并且习惯了这种声音)、咕噜咕噜的节奏声(因胎儿就是在羊水咕噜咕噜声中发育长大的)、沉静舒缓的声音以及婴儿自身发出的声音。因此,你不妨多利用这些声音来刺激宝宝的耳朵,促进宝宝听觉的发展。 ◎妈妈要多抱宝宝,并且抱宝宝时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他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宝宝清晰地听到妈妈心跳声。 ◎在婴儿面前放半盆清水,父母用一支玻璃管或者其他的什么管子向水里吹气,人工创造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父母多和宝宝轻声说话、哼唱,或者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经典音乐,但要避免放爵士乐等过于吵闹的音乐,并且播放的时间要适度,不宜过长。 ◎给宝宝买一些打开开关或者上紧发条就能发出各种柔美电子音乐,或者捏一捏摇一摇就能发出叫声的玩具,比如波浪鼓、八音盒、橡胶玩具等等。用这些玩具适当地逗弄宝宝,在不同的方位摇一摇,捏一捏,通过训练让宝宝对声音更加敏感。 ◎将婴儿自己发出的声音,如咿咿啊啊的声音、忽高忽低或重复的学语声、呼叫爸爸妈妈的声音,甚至哭声、叫闹声全都录下来,不时播放给宝宝听。 ◎在家里养几条小金鱼,让宝宝将耳朵贴近鱼缸,听听金鱼吐泡泡时发出的声音。 ◎在阳台上挂一只风铃,抱着宝宝去碰碰风铃,有风的时候,打开窗户,让风铃在风中摇摆,让宝宝探究这些声音的来源,听听那些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摇摇瓶子,让宝宝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调整水位,让宝宝体验不同水位时瓶子摇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在瓶子里装入黄豆、绿豆、大米、小麦、面粉、塑料小球、金属小球等等不同材质不同硬度的小东西,让宝宝轻轻地摇一摇,再重重地摇一摇,然后仔细地听一听,体验这些不断变化的声音的不同之处。 ◎找一些不同口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宝宝对着瓶口吹气,听听气流通过瓶子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再对着瓶子吹气,结果又有什么不同?对着不同水位的同一瓶子吹气,声音有没有变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6 14:50: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