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画画、做手工,还有一些游戏,比如捡豆豆(用手指捏,用镊子或者筷子夹,将混合在一起的不同的豆豆分类等等)、拍皮球、剪纸、撕纸都是不错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的活动,经常锻炼,自然就好了。平时要注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如果事事包办,他的手眼协调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接下来补充一些关于宝宝涂鸦的话题。涂鸦是宝宝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也是心灵培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岁半的宝宝手眼脑、小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迅速,已经能够较好地支配手中的画笔。刚刚学会这一技能的宝宝,对笔和涂涂抹抹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于是,小家伙急于借助各种颜色的笔或者其他用具,尤其是颜色鲜艳的笔来显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与形状的理解与喜爱。尽管宝宝握笔的姿势可能有些怪异,并且涂画得也很幼稚,甚至让人不忍卒睹,但这个随意涂鸦的过程带给宝宝前所未有的快乐与自信。可以帮助宝宝锻炼手、腕部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的协调动作。看似简单的涂鸦,对宝宝来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对发展宝宝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眼、脑、手配合活动和形象思维的习惯,培育宝宝的心灵都很有好处。 对宝宝来说,涂鸦更多的是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正因为是游戏,所以宝宝才会乐此不疲。在宝宝的眼里,无论宽阔雪白的墙壁还是妈妈雪白的衬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尽兴涂鸦的材质。因为担心宝宝破坏家里用具而压抑宝宝涂鸦的兴致,不如给宝宝创造更好的涂鸦环境,比如给宝宝准备一块白板或者在白色的墙壁上用透明胶沾一层白纸,为宝宝提供施展身手尽兴涂鸦的场所,宝宝就会在跑跑跳跳的过程中全面体验涂鸦的乐趣。另外,让宝宝用手指、手掌或者自制的其他工具,比如用纸张随便卷一个筒,把用纸卷的筒的一端剪成碎条,用一把小草绑在一起做笔……所有这些奇形怪状的笔都可以成为宝宝游戏的极好材料,而且通过让宝宝观察这些不同类型的“笔”画出来的不同的画之间的区别,也可以为宝宝提供不同材质的“纸张”,比如布、彩纸、光面纸、皱纹纸、木头片……总之你能找到什么材质都可以给宝宝试一试。涂鸦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为宝贝施行心灵教育的素材或者开发宝贝智力、情商的素材。如此这般,涂鸦就不再仅仅是涂鸦,也不再仅仅是游戏,而是一种综合的培养宝宝能力与心灵的方式,通过引导宝宝涂鸦,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教会宝宝观察、分析、思考或者其他任何与之相关的能力。这就是用玩将一切贯穿起来的教养方式。这就是教育的延续性、多面性、多元性、灵活性、主动性的具体体现。只要用心,你总可以在生活中灵机一动找到很多类似的机会去培育你的宝宝。当宝宝拿起画笔,家长总期望他在画面上写实地描绘某个物体、某个人、某个小动物之类的事物,甚至期望他能比较完整地表达一个故事或某段情节,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家长在指导宝宝涂鸦的时候,总在批评宝宝这里画得不像,那里画得不成比例或者多了什么少了什么。宝宝在这种“指导”下,要么对涂鸦了无兴趣,要么逐渐变成了一架照相机或复印机,机械地反映着周围的一切。这真的是涂鸦的终极目的吗? 实际上,宝宝画画的特点重在表现不在写真。通常是事物最突出最明显的特征引起宝宝注意,在宝宝心目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于是宝宝画画的时候就会把那些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画出来,并且自以为就是画出了整个事物。宝宝画画的过程更多的就是提高自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培养宝宝的审美情趣和充满灵性的心灵的过程,这才是宝宝涂鸦的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 大多数的宝宝成不了凡高、莫耐不说,有几个宝宝长大后会成为美术专业人才呢?涂鸦仅仅是宝宝发挥创造力的手段与方式罢了。涂鸦是宝宝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父母首先要保留宝宝的这种探索的积极性。如果一定要宝宝成就什么,那么宝宝的涂鸦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另外,即便宝宝有成为画家的天赋,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美术不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而是创造的艺术、视觉的艺术,因此让美术停留在写实、故事或情节是远远不够的。即便宝宝真的有艺术天赋,那么着重培养宝宝对色彩、形状、构图、节奏与变化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宝宝即兴涂鸦,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宝宝才可以通过他手中的画笔传达一些灵性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些形似的映象。 跟宝宝一起这样度过每一天的某一段时间,你就会看到他的改变。这与时间的多寡无关,而与你是否用心有关。如果你能每天坚持5分钟,和宝宝一起以类似的方式玩耍,相信你能养育出一个出色的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6 14:42: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