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6-17
- 帖子
- 382
- 积分
- 2569
  
- 经验值
- 2262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街道:
|
自动戒奶嘴 孩子做得到
小颖自幼喝母奶,对安抚奶嘴一点兴趣也没有,妈妈看到别的小朋友叼着奶嘴,总是感到十分骄傲。半岁后小颖吃起手指头,但在妈妈不厌其烦地将小颖的手拉开后也得到改善;晴天霹雳的是,断奶后,小颖却开始吸起了下嘴唇…。
很多爸妈都能了解,宝贝基于长牙或安全感需求,会吸手指、含嘴唇;但是又担心手脏,把细菌带到肚子里、吸久了影响齿列,甚至脸型发育、吸吮模样也不甚美观,只好和宝宝产生手手拉锯战。
恒齿长出前戒除即可
吸吮是种本能,婴儿时期的吸吮反射除了能饱餐一顿,也有助于平抚不安、焦虑的情绪。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方式不同,有的吸手指、含嘴唇、有的咬奶嘴、咬棉被等。根据统计,九成的宝宝会出现吸手指咬奶嘴的习惯,1岁左右便慢慢自动放弃,只有5%~10%的人,在4岁以后还持续着。
戒除吸吮习惯并没有最佳的时机;而从齿列发展的角度,1岁半之前吸吮对齿列、颚骨生长完全没影响,即使吸到3岁影响也很小。但如果4岁以后还每天长时间用力吸吮,就可能造成咬合不正、上下颚或手指外观变形等问题,也容易被同侪嘲笑形成自卑心理。
如果宝宝3岁以后、准备长恒牙之时,还每天吸吮超过6小时,爸妈就要帮忙改正这个坏习惯。
大人强势介入 孩子更爱吸
研究证明,即使6岁仍有吸吮习惯的孩子,养成的人格和已经戒掉的并没有显著差别;而造成他们无法放弃这项习惯的主因,其实跟早期曾被父母强迫戒除有关;可见大人太强势介入,反倒适得其反。
如果爸妈想借着涂辣椒、把奶嘴丢掉等比较缺乏弹性的方法戒除的话,最好先跟宝贝妥善沟通,而不是自己打定主意实施、永不妥协。
吸奶嘴比较好?
因为手指、嘴唇「随身携带」,戒除时不像把奶嘴藏起来或丢掉那么简单,有些爸妈看到宝贝吸手指时,反而积极主动递上奶嘴。其实吸手指、嘴唇和咬奶嘴各有优劣,虽然奶嘴可以消毒,戒除也比较容易,但是宝贝夜半醒来找不到奶嘴安抚,可能会哭,反而影响了睡眠品质。倘若将系绳绑在宝宝身上,虽然方便寻找,却又可能发生绕颈意外。各有缺点,爸妈不必为了不让宝宝吸手指而产生「弃保效应」。
6 tips 告别吸吮坏习惯
「打预防针」
自觉好习惯
大概1岁半以后,平日看到宝贝无聊吸吮时,就可以提醒他:「这样丑丑喔!」或者「给马麻看你漂亮的嘴唇。」让他知道这不是个好习惯,如果不吸会更漂亮。
征得同意 自己决定戒除
积极戒除之前,先跟宝贝商量:「你已经长大啰,很多小朋友都没在吸,我们也不要吸了,好吗?」先征得他同意,甚至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要戒除(譬如生日或过年)。生病初愈也是个好时机,让宝贝了解:「因为你爱吃手手(或者奶嘴脏脏就放到嘴里),所以细菌才会跑进肚子里,害你不舒服。」
转移焦点 爸妈安抚拥抱
宝贝之所以吸吮,通常是焦虑、无聊和瞌睡虫召唤使然。如果是因为不安,请爸妈多安抚和拥抱;如果是无聊,就陪他尽情地玩,转移注意力;如果是爱困,可以跟宝宝商量:「马麻讲故事(或唱歌)给你听,请你不要吸嘴嘴好吗?」
奖励和忽略 渐渐忘记吸吮
有时候爸妈太过注意,反而强化了宝贝吸吮的动机,与其专注在他的不良举止,不如鼓励好作为。譬如,当宝贝吸吮时间减少,或者自己努力克制吸吮的冲动时,可以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一张小贴纸。爸妈甚至可以让宝宝将拿到的贴纸贴在日历或月历上,告诉他:「贴纸愈多,表示你愈棒!」也可以教他细数:「看,你一天比一天还棒耶!」
告别仪式 跟奶嘴正式bye-bye
戒除奶嘴或者吸毛巾的习性,还可以像跟小动物说再见一样,举行一个告别仪式,郑重跟物品说881。由宝贝自己决定时间点,先跟这些物品说再见,再让宝贝自己丢到垃圾桶里。当宝贝又念念不忘时,可以提醒他:「你已经把它丢掉啰!」
涂抹药物 别留下惩罚感
除了辣椒、奎宁,国外也有专门戒除的药物。但施用前要先和宝贝沟通:「涂这个是在帮助你改正吸手手的毛病,如果你忘记了又开始吸手手,吃到辣辣的你就会想起来。」态度要温和,不要让宝贝觉得被惩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