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8 | 浏览: 14466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7-3-25 17:2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tiantian1103 于 2017-3-25 17:43 编辑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学数学老师。我看到我的学生虽然上的是一本大学,但是有些学生学习数学还是挺困难的。在我打算生孩子的时候,我就想我的孩子以后成为一个爱学习,学习轻松的人。后来我家老大出生了,我开始学习,学习儿童心理学,学习各个教育流派的教育理论。学了五六年之后,明白了原来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学龄前玩出来的。我开这个贴是想分享玩什么怎么玩孩子会越玩越聪明,越玩越爱学习,越玩学习能力越强。如果一直跟完我的帖子,大家会发现原来数学一点儿也不难,数学也如此好玩,妈妈在家也可以轻松陪娃玩数学。
数学启蒙从几岁开始?
我们说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概念的发展起始于婴儿阶段,通过动作和感觉(看、摸、闻、听、尝)来探索世界,这个阶段叫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所以说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发展学习能力了。
玩什么能发展数学思维?
孩子玩过家家就是在发展数学思维——表征。过家家,比如用沙子当蛋糕,用树叶当碗。我家老大快两岁的时候就超级迷恋这个游戏,每天晚上必玩。其实这个是表征,表征也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我还是直白一些说体现在数学上就是数字的学习,把两个苹果用2来表示,同时孩子也知道能2表示两个东西。再高年级一点就是把未知数设为x,用x代替所要求的量以便更方便的解决问题。到了大学要学懂代数也是需要表征能力很好的。大家想不到吧,这个表征能力竟然来自于孩子的过家家。小时候过家家玩得多,长大数学学得好。还有更意想不到的呢,玩水玩沙玩泥巴也是发展数学思维。待我慢慢来更新。欢迎大家多交流,多反馈意见,也希望大家多扔砖头过来。干家务也是在发展数学思维
两个月大的婴儿是自闭期,他们分不清你我,和世界浑然一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刚出生的小婴儿除了吃奶哭之外该有一个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什么吗?抡胳膊蹬腿,我听婴儿观察的老师讲,小婴儿蹬腿就是在探索,腿一蹬碰到别的东西,婴儿慢慢会感觉到。然后认识到原来我之外还有别的东西,慢慢婴儿开始区分我和我以外的东西,这在婴儿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和我家老二进行了很多蹬腿的互动,我提供各种东西使得他一蹬腿就能碰触到。有了这步的铺垫婴儿继续通过动作,感觉来探索世界,进一步就有了物体恒存性的概念,物体虽然离开视线范围但仍存在。这也是一个里程碑。踩着前两个里程碑孩子继续探索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就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但总量不变。比如把一瓶矿泉水分别倒进一个粗杯子和一个细杯子,看上去细杯子里的水更多,但孩子如果掌握了物质守恒就会明白实际上一样多,这是皮亚杰的经典实验。
物质守恒太重要了,所以我才那这条发展线索来作为例子。知道了物质守恒就可以开始数学运算了,在数学中我说过关系很重要,其中等量关系又是最最基本和重要的。回想一下我们学的数学是不是几乎都在摆弄等量关系,尤其是小学生。如果孩子没有物质守恒的概念,就不能真正理解1+1=2。因为他不会明白等号的含义。我举几个我家娃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
五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放学回家路过一个商店,他挑了一个棒棒糖。结账的时候我发现我忘记带钱了,收银员认识我们,她拿了自己一块钱放进收银台,然后把棒棒糖递给我娃。我娃边吃棒棒糖边说妈妈记得明天带两块钱给那个阿姨。我问:为啥是两块呢?他说:棒棒糖一块,还借了阿姨一块一共两块。我和娃讨论了一会儿,感觉他关系搞不清,我回家用积木做上标记和娃一起演示了一遍放学发生的事,把关系理清了,表面上看懂了,但我感觉他没真懂。
六岁多一点和同学出去玩,泡泡枪20。他俩商量一人10块钱合起来买一个一起玩。我娃没有十块,只有二十块,他把二十块给了商店,他知道自己吃亏了,但他没有立刻反映出来让同学给他十块就好了,说明上次那个棒棒糖事件他没有真懂。
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其实本质一样,便面看是关系理不清。实际是物质守恒理解的不到位。我多了一个棒棒糖,不守恒。超市少了一个棒棒糖,多了一块钱守恒了。阿姨少了一块钱,不守恒。清楚了,不用理关系了。
我花了二十块钱,得到了半个泡泡枪,不守恒,少了十块。同学没花钱多了半个泡泡枪,不守恒。商店少了一个泡泡枪,多了二十块钱守恒。
泡泡枪事件我不在场,同学反映出了给他十块就好了。他最后也明白了,同意同学的方案。回家我把棒棒糖事件又讲给他,他说给阿姨一块,我问他为啥,说的不是很清楚。我又问1+1=2是什么意思。说两个放在一起就是2.我问:等号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我说等号两边是什么关系?他说等于就是两个加在一起的结果。不能明确表达出等号两边的量相等。所以物质守恒理解还是不够深刻,继续努力。
我们再来分析小学生的题目在多个状态变化下,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让学生做的就是寻找等量关系。
所以说小学数学学不好,很可能是小时候没玩好
具体在生活中怎么玩才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物质守恒?回到我家娃的例子来。水,沙子,泥巴,面团,切菜,切水果从小玩到大,以前玩的的时候我没介入,自己爱咋玩就咋玩。只要娃想玩我就给他提供环境,怎么玩都不腻,这样的玩耍其实是探索,我掐一个点来说这个对于孩子理解守恒积累了很多经验。面团擀成饺子皮面积大了,可是揉起来又成了原来的面团。舀一勺水装进不同的容器看起来不一样多,倒出来还一样,等等。一个苹果切成了七块,看起来块数多了,合起来还是一个苹果。打了三个鸡蛋在碗里,搅成鸡蛋糊还是三个鸡蛋,锅里一炒变多了,但本质上还是三个鸡蛋。我娃把泥巴揉搓玩的无聊了,又把泥巴放在水里搅拌成泥水,我趁机赶紧说泥巴变多了。我们把这个盆子收起来,看看最后会变成啥。娃特好奇,每天都去看,过几天成了稀泥摸一把黏糊糊的,再过几天又成了当初可以捏东西的软陶泥,在过了很久变成干的土块了。就这样一遍遍的循环,想起来了就做一次。卫生间还放了半盆稀泥呢。
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理解相关事情就会比较容易,到了小学加减运算阶段更容易懂。我听大陆讲课说有一个例子,某个农村的娃们没有学前启蒙但上了小学之后和受到良好的学前启蒙的孩子在加减运算能力上相当。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然后发现那个村子里做瓷器的,小孩子从小帮父母捏陶泥。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值 金币 收起 理由
月如| + 100 + 20 很棒的分享!

总评分: 经验值 + 100  金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经验值
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用心的妈妈,很赞同,会一直关注
来自[妈妈网Android版]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本帖最后由 月如| 于 2017-4-24 11:28 编辑

表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我在幼儿园的数理逻辑启蒙课上设置有很多关于表征的游戏。都很简单,家长一看就会,但你未必自己能想得到,或者说你不一定能够能知道这么简单一个玩耍却帮孩子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维。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第1道题需要的能力是一一对应。第2道题需要的能力是表征。这些能能力如何如何获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都可以,需要妈妈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

一一对应:我有七个糖果,妈妈说每天只能吃一个糖。今天星期四,我吃这个,明天星期五,我只这个……后来就乱了。我引导小朋友重新开始,又乱了。对于四岁多的孩子来说这个确实很难。我降低游戏难度,用纸画了七个格子代表七天,写上星期几。孩子把七个糖果一一对应摆上去,很开心。又重新摆一次,每个小朋友都很认真很专注的摆。这是我今天在幼儿园刚刚做过的活动,赶紧记录下。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在小朋友的游戏或者生活中渗透这样的数学思维,让小朋友有足够多的操作和体验机会。时间久了,这样的思维将会深入骨髓,终身受用。数学的核心关系,映射,其实就是对应关系。我们搞数学的人时时刻刻离不开对应关系。

如果一一对应关系发展的好,第1道题几秒钟就搞定了。我娃不到十秒,报出答案。思考过程是这样的,给两条狗一人一根骨头一分钟后吃完,再给没条狗一人一根骨头一分钟吃完。骨头完了。搞定。小学还有很多题目,看起来挺难的,一一对应一下子就能搞定。

表征:过家家就是表征。用树叶代替碗。第2道题同样可以这样搞定的。用一个圈代表皮皮第一天写的字,两个圈代表皮皮第二天写的字…….然后数一下数就可以了。确切说这叫图形表征,小学很多难题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攻破。我娃大约花了一分钟左右搞定的。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这两道题才能测试出孩子真的数学实力。比孩子会数到100,会算大数字的加法减法,知道奇数偶数,知道十位百位,更能体现出孩子的数学潜力。数到100,会算大数字的加法减法,知道奇数偶数,知道十位百位,这些靠记忆可以解决,不属于数学能力,只是提早灌输而已。到了三年级以后只会靠记忆学数学的孩子,就要开始慢慢掉队啦!数学思维结构建立的好的小朋友就要冲到前面了,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幼小衔接测试题:
1.一条狗啃一根狗骨头需要1分钟,现在有四根狗骨头,两条狗同时来啃(两条狗啃骨头的速度相同),问需要多长时间啃完?
2.皮皮学写字,第一天写一个字,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一个字,问皮皮四天总共写了多少个字?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今天有空继续来更新
3月29号早晨上学路上的聊天很愉快,我最后抛出了一问题:我现在比你大27岁,那什么时候才能比你大26岁呢?晚上回来,睡前我们继续聊天。仍然很开心,说我有办法让你比我打6岁,下个生日不让你过,你少过一个生日就比我大26岁啦!哈哈,说明理解了其中的本质关系,增长是等量的,只有将我的增长减少一个我们之间的差才会减少1。从逻辑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估计娃在幼儿园费了不少脑力思考了吧。如果把这个做成应用题,老师家长得花多大气力才能给孩子教会呢?孩子能有这么积极主动去思考吗?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本帖最后由 tiantian1103 于 2017-3-29 12:14 编辑

沿着上面的年龄问题,我们继续讨论。今年你6岁,我33岁。明年呢?后年呢?娃说讨厌为啥你总是比我岁数多!我问你什么时候才能和我年龄一样大?娃哈哈大笑说等你和外婆一样的时候,六十多岁了。我笑着说外婆六十多岁了,那我呢?他说你三十多。我又问我六十多的时候,你呢?他笑的更开心了,我永远也不能和你一样大。我又问今年我比你大27,什么时候我才能比你大26呢?娃笑着走进了幼儿园。

我看到娃减法不会,心里也着急。幼儿园上学期都教过了,作业全部都做对了,从列式子到得数全都正确,做的速度也很快。所以说会做题不等于真正懂了,要真正懂我还需要再做些工作。所以我调整了我的情绪,我也没着急赶紧教他。我先让孩子感觉和我聊数学问题很开心,然后他就愿意和我聊数学了,然后我才有机会教他。所以我就天马行空和孩子聊,虽然我没有直接教,我抛出了一些在孩子看来很好玩的问题,我对于他的想法没有评价,也没有去更正。但我相信孩子肯定在思考我的问题了,只要主动思考就一定会有提升,我需要等待机会再次和孩子聊天,再次激发孩子去思考。就像我在上面说到那个幼儿园的例子,我给孩子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辨认出她俩的粉色瓷器小桃心?看起来孩子没有回应我,但实际孩子已经在思考了,我们需要等待,给孩子时间。最后过了二十分钟,孩子终于想出了办法,而且想得很周到,不仅帮自己解决了问题还帮别的小朋友解决了问题。

怎样让孩子爱上数学?这个问题现在答案有了。促进孩子不断思考,越思考越爱思考,当思考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数学就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了。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本帖最后由 tiantian1103 于 2017-3-29 11:50 编辑

2017年3月29 幼儿园路上的对话
我家老大男孩6岁5个月,幼儿园大班。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娃说:妈妈老师说清明节放三天假。我说:对,这周上六天学,星期六也上,然后接着放三天假。娃说:不对,那清明节就应该放四天假才对。本来放三天,这周我又多上了一天学,加上就是四天。这个说明娃对加法的理解比较好了。

我说那我想想这个问题吧,娃说你用计算器算吧,想得太慢。我说计算器只能算加减法计算,不能替代我们的思维,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用我们的思维思考是几加几或者几减几啊?其实这里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让孩子做加减法计算只是数学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说数学是西瓜,那么计算就是芝麻。


我说清明节本来放一天假,然后加上周末两天就是三天。星期天,星期一,星期二放假。星期二是清明节应该给放假,星期天也应该放假,星期一本来应该上学但是放假了,星期六就用来补星期一。我这段话对孩子来说不好理解,如果物质守恒理解不到位的话。如果孩子听懂了就说明他对总量不变理解了。娃笑了说知道了,无论怎么样总共都放三天假。其实这中间还有一个关系就是增加一个再减少一个相当于没加没减,总量不变。这周多上一天学,下周又少上了一天学。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多大的孩子都可以去参与去体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收获。父母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抓住机会和孩子互动,促进孩子体验,思考。这样的学习才是终生受益的,孩子收获到的是快乐和能力的提高。


然后我们继续聊天,接着说用计算器怎么解决问题。我随便举了一个例子,你今年六岁,我今年33岁,我比你大多少岁?他能答出来27岁,说先从33中减掉3,然后再减掉3。我说你列个算式,咱们用计算器算。不会列。奇怪吧?这就是孩子的思维,33-6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孩子不能把这个抽象符号和现实的事物对应起来。再次说明,孩子不能真正理解减法算式的时候,我们让孩子做那些题有何意义?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运算?我们需要慢慢帮孩子建立起他的抽象思维来。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06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3-07-0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讲的真好,回头有什么问题我会过来请教的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经验值
52670  
爱心活力豆
31  
宝宝生日
2012-12-24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等驾坡街道
说的非常好,特别赞同,做妈妈就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妈妈,一个会引导,会陪伴孩子玩的妈妈。幼儿时的玩中学,孩子自己的感知,体会,领悟非常重要。不能光指望老师去教,光指望培训班,很多培训班上了反而是摧毁孩子!专业的老师太少了!
来自[妈妈网Android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0572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学习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说到这里顺便引出一个话题。怎么给孩子选择幼儿园?一直想些这样一个文章,一没时间而是文笔不好,只好作罢。今天借机顺便说一说。第一看幼儿园给孩子准备的玩耍的材料是否丰富,是否符合孩子发展的需要,这是环境刺激的一部分。第二看活动,活动是否能够让孩子更加全面的接触各类刺激(比如放了玩具只是摆设不让孩子玩,活动只是形式化走流程,没有让孩子充分融入和体验)。第三看教师和孩子的互动(陪伴,支持,启发,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启发孩子向更远方探索思考,而不是告诉孩子怎么做)。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A和B每人一个粉色瓷器小桃心,她们两个人里面放的豆子不一样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B的花生米多,A的花生米少。我想趁机引导A观察特点或者用表征。我提了一个问题,你和B的小桃心一样,如果明天来幼儿园,你还能认出来吗?她没有立即回应我,玩的很嗨。我继续陪她玩了大概有二十分钟,课程快要结束了。我又尝试了一次,你和B的小桃心一模一样,我有点……后面没说出来拖延着。A看着我说:你有点担心。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你担心我和B的小桃心分不清。我说对呀!然后她说:咱们找一个笔做上标记就好了。你给我写上我的名字,我自己认识。你给B写上她的名字,她可以找老师帮她认。我说这个办法挺不错,顿时孩子成就感暴崩,找到另一个老师讲了刚才发生的事。
孩子成功用了文字表征。这对大人来说很简单,可是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是在建立抽象思维。我的提问就是恰当的回应,由于我的提问孩子去思考了,由于思考孩子的思维得到发展。如果告诉孩子怎么做,或许孩子只是一个记忆,思维得不到提升。再说成就感,大家都说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我说成就感就是兴趣的在内驱动力,要想孩子对学习有兴趣,请让孩子多多体验这种成就感吧。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哈哈,大家清楚数学启蒙要做什么了吧。一是提供环境,二是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恰当的回应。简单说环境就是放开了让孩子玩,让孩子充分参与日常生活中的事。
大人需要怎么恰当回应孩子?这是最难的点,我们需要学习。接下来我举个例,例子最容易使人理解这些晦涩的心理学理论了。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我们需要分析孩子获得苹果这个概念的过程。两个假设,第一如果孩子从来没见过苹果这个东西,他肯定不会获得苹果这个概念。第二如果从来没有人告诉孩子这种东西就是苹果,孩子也不会知道苹果。大家清晰了吗?获得概念两个必备条件,第一环境的刺激(孩子生活的环境中要有这个东西);第二成人的互动(成人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输入信息)。再进一步分析,环境刺激也是由成人来控制的,所以孩子形成抽象思维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就是成人。成人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和孩子的互动就是数学启蒙。

再说启蒙的必要性。A小孩生活在城里,妈妈只给孩子买成熟好的红富士苹果吃,那么孩子对苹果这个概念的认识就是红色的(片面)。B小孩生活在农村,他家是果农,各种品种的苹果树,父母对苹果的了解更加专业丰富。那么B孩子对苹果的认识就会更全面深刻,在生活中使用起来更加精准灵活。C小孩从来没有见过苹果,也没有听说过苹果,他不会对苹果有任何认识。
A小孩对应到数学启蒙上就是启蒙有欠缺,B小孩是理想状态,C小孩是没有启蒙。我想告诉大家现实生活中不存在C这种情况,因为无论如何孩子也是有环境刺激的,和成人之间有互动。差异就在环境刺激够不够更丰富,成人互动恰当不恰当。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什么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如何建立?
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孩子刚生下来到两个月大,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他看到了这个世界,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他创造的。再大一点他慢慢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之外还有别人,孩子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了一点点,他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东西。孩子八个月大之前,认为眼睛看到的东西才是存在的,玩具掉了,他觉得这个玩具就是永远消失了。慢慢地孩子认识到物体的恒常性,就算眼睛看不到这个东西,但他心里知道这个东西是存在的。孩子只能识别具体的事物,孩子看到苹果就是苹果,把苹果拿走了,脑子里没有关于苹果的信息了。再大一些,就算没有看到苹果,脑子里也会形成关于苹果的信息,红色的或者绿色的,圆的,甜味的或者酸味的,等等。孩子把苹果的特征总结出来,输入到自己的思维中,在自己的头脑里对苹果形成了一个概念。数学概念也是同样的过程形成的。这就是抽象概念的形成,有了苹果这个抽象概念,孩子在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认识处理各种各各样关于具体的苹果的问题,抽象思维形成了。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41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11-0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丈八沟街道
孩子学习数学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而理解抽象概念对抽象思维的要求很高。而建立抽象思维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学龄前,在孩子成长的前十一二年,孩子思维发展的提升空间很大,也就是说十一二岁以后孩子的思维结构基本就定型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数学博士眼中的数学启蒙——原来孩子玩过家家也是在发展数学思维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