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3
- 注册时间
- 2009-3-5
- 帖子
- 1060
- 积分
- 8776
 
- 经验值
- 7565
- 爱心活力豆
- 11
- 宝宝生日
- 2005-01-10
- 地区:
- 碑林区
- 街道:
- 碑林区
|
一、入园准备:
1)程序:参观幼儿园,了解情况,确定入园—幼儿体检(有效期一个月)--幼儿医疗档案(医务室)--交费(财务室)--准备幼儿物品—进班。
2)心理:对于从没离开过家的幼儿来说,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生活,难免会产生不安全感。故家长应于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给予孩子情绪上的辅导,告诉他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名字,并结合幼儿的兴趣将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描述给孩子。同时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来幼儿园参观,熟悉环境和老师。
3)物品:考虑到新入园幼儿心理上的需要,家长可以给孩子带他喜欢的柔软玩具和图书一件(本)。入园初期,如果家长担心孩子的喝水问题,可准备水壶,逐渐过渡到和其他小朋友一样。
4) 家长手册:家长报名后,都会领到一本家长手册,家长手册中有一节,专门介绍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包括家长带孩子来园参观,认识老师;在入园前一两周便开始根据幼儿园作息时间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老师和家长坐下来花很长时间询问记录孩子过去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游戏社交等等各个方面,细微到孩子如要去洗手间会怎么说等等.
6) 小班教学:我们采用的流行的ECCE教学模式,是以孩子为中心,以”玩中学”为理念,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儿童,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是主导的,快乐的,无拘无束的,所以会很快消除入园的恐惧感.我们采用真正的小班教学,每班不超过25人,老师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好每一个新入托的孩子. 同时因为是为社区服务的幼儿园,会有互相认识的小朋友,对孩子的入托也会有帮助.
7) 入园时间: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新生最好不要同时入园。我们有个孩子以前上过幼儿园,本来不哭,周围孩子哭成一片,结果孩子马上对幼儿园心生反感,再也不想去了。孩子都有互相影响,互相仿效的心理,如果她来到一个快乐而安详的环境,自会收到感染。有家长说,这么做,不就没法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了吗?我们觉得,任何锻炼,都要循序渐进。如要锻炼孩子,应该尽早带孩子见世面。孩子从来没在浅池里戏过水,却一下子要把她扔到大海里,如何让她建立自信呢?我们鼓励孩子随时入园,不一定要在9月1日,但希望家长选择入园后就坚持接送,不可半途而费.
二、入园第一周:
1)哭闹:二三岁幼儿年龄较小,正是分离焦虑表现较明显的时期,所以幼儿来园难免有哭闹的现象。但孩子这时的注意力也容易转移,在教师组织活动的情况下,孩子的哭闹现象会有所好转,但孩子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形象性,看到家长(不仅是自己的家长)又会想家、想爸爸妈妈,所以为避免增加刺激孩子的机会,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教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之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
2)“我不去幼儿园”
新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来幼儿园,这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幼儿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
3)惊醒: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孩子进入新的环境,身体、心理不适应。家长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儿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帮助他们亲近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的。
三)、入园第一个月
1)饮食:幼儿园的食谱是考虑到营养的均衡经园医的营养计算而制定的,但新入园幼儿可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加上尚未适应幼儿园生活,可能会上火,幼儿园会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希望家长在家里也是如此。
2)生病:一般来说,初入园幼儿由于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幼儿入园一个月左右,体重会有所下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状。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均属正常现象,家园沟通,加强生活护理和幼儿心理的调试,一般会度过难关。
四)、家园联系
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孩子来说,进入幼儿园是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体验,幼儿心理、生理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家园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会按时记录并向家长汇报新入园幼儿一天的生活情况,家长也要尽量详细地、随时地与教师交流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等,以便教师尽早地了解孩子,运用适当的教育措施。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有意见可直接找幼儿园园长及班长老师交谈,不要在幼儿面前议论,以免影响幼儿情绪。
总之,新生入园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家长的一次考验,家园密切配合,是解决入园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能顺利入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