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1
- 注册时间
- 2008-3-4
- 帖子
- 307
- 积分
- 2536
  
- 经验值
- 2327
- 爱心活力豆
- 1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街道:
|
6月29日下午,三秦都市报“亲子大讲堂”第二期讲座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亲子关系紧张、不融洽是现实生活中令许多家长头疼的事。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在本次讲座中,教育专家王会绒对“如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讲解。
如果您认为孩子不听话、考试没考好就应该以打骂的形式进行惩罚;如果您总喜欢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又总觉得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好……那么本期讲座或许能给您启示,让您豁然开朗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把握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期
婴幼儿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稳定的家人为他提供心理上的温暖感、安全感、抚慰感。教育专家王会绒告诉大家,家长应当把握住建立亲子关系的这个关键期,融洽亲子关系。同时应当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自己又起着主导作用,决定亲子关系的状况。把握住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期,为成功的家庭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辨别“真爱”和错误的爱
在这个话题的一开始,教育专家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案例。青海省曾经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夏菲,妈妈对他充满期望,并辞去工作专门陪读,最终夏菲被妈妈打死了。原因是,在期末考试中,夏菲尽管也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但仍不能达到妈妈要求的高标准。当妈妈问他成绩时,因为怕挨打,就说了谎话。后来,妈妈知道了真象,一怒之下,一顿猛打,孩子被活活打死了。夏菲的妈妈“望子成龙”,可她却亲手葬送了孩子的性命。夏菲的妈妈也爱孩子,但却是一种错误的母爱。
真爱究竟应当是什么样的呢?答案就是关心、尊重、平等、了解、接纳、欣赏和包容。作为家长,应当时时刻刻以这些标准来检验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否真正包含这些成分。夏菲妈妈对夏菲的爱中因缺乏尊重、平等、了解、欣赏和包容而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避免落入爱的5大陷阱
陷阱一:批评。有些家长经常把“我说你是为你好,我怎么不说别的孩子呢?”挂在嘴边,并错误地认为批评孩子指出孩子的不足就是为了孩子好,就是爱孩子。实际上一味地指责批评孩子不注意方式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是很难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的。
陷阱二:打骂。“打是亲,骂是爱。”是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奉行的准则。然而这种粗暴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将严重的影响亲子关系,长期下去将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刻意与家长作对。
陷阱三:溺爱。过分的爱孩子,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的一切要求,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给得爱越多,将会使孩子越弱,越不能适应社会独立生活。
陷阱四:有条件的爱。有些家长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就呵护百般,又是夸奖又是物质奖励。而当孩子犯错误或成绩不理想时,又是挖苦又是冷落。作为家长应当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享有家长无条件的爱,爱孩子的一切优点,也接纳孩子的所有缺点。
陷阱五:包办代替。许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做主,尽可能的去帮助孩子做些应当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认为替孩子做的越多就代表自己越爱孩子。其实,这样做不但不尊重孩子,也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成长。作为家长应当明白,最终有一天孩子还是要去独立生活,家长不可能替孩子做一辈子事情。
尊重孩子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要盲目地把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更不要将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这样将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应当让孩子明白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当尽量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可以经常拿孩子现在的一些好的变化和过去的表现进行比较,多多指出孩子的进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这样有利于孩子做得更好。此外在进行比较时,应注意孩子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要多照顾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在孩子和自己身心愉快的时候以柔和的语言给孩子指出区别所在。
家长应对孩子充满期待
对孩子充满期待,将激发孩子内在潜力,使孩子朝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去发展。首先,家长可以将自己期待孩子所具有的优点列出,然后将这些优点由易到难,逐个确认。例如期望孩子具有守时的优点,就可以在孩子按时到校和按时回家时,抓住机会予以表扬,积极强化。经常表扬孩子守时,这样孩子就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争取做一个守时的孩子,养成守时的好习惯。家长还应注意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各位家长之间还应保持一致,使整个家庭形成统一氛围。
互动问答——
家长疑惑:孩子个性极强,赢得起输不起,什么都要争第一,如果不是第一就会一整天情绪都不好,非常担心,不知如何是好。
专家解答: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因为孩子一直被家长当做家庭的中心,便容易导致孩子争强好胜,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出现这种问题,家长应当先考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养方式,应当锻炼孩子先多在家庭中受到挫折,打破孩子是家庭中心的局面,让家庭成员都平等起来。同时引导孩子多接纳别的孩子,学会欣赏别的孩子,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http://www.sanqindaily.com/News/20080702/41878.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