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0-7-5
- 帖子
- 42
- 积分
- 332
  
- 经验值
- 253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新城区
- 街道:
- 新城区
|
从2010年北京高考状元被美国11所名校拒收看目前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wanwan70.gif
近期北京高考状元李泰伯被包括哈佛在内的美国11所名校拒收,此事件被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
首先我们一起看看李泰伯何许人?
李泰伯是人大附中的学生,人大附中是北京的状元摇篮,已包办05、07、08、09年和2010的理科状元。今年的北京高考理科状元李泰伯,他的分数高达七百零三分,且还有另外20分的竞赛加分。
其实李泰伯在人大附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是第一实验班的班长、人大附中学生会主席,曾经模拟过联合国大会主席,并且三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各科大考经常名列前茅。
李泰伯在申请美国名校的时候是独立撰写入学申请的,曾投给了美国常青藤5所名校,托福考试和SAT考试成绩也很不错。但是,李泰伯今年申请出国留学却遭到美国顶级名校拒绝。
在我们家长眼里如此优秀多才的状元缘何被美国哈佛、史丹福、耶鲁十一所排名前廿名的美国名校拒绝?
我们的传统教育重视各种头衔、洋洋洒洒的奖状或经历,重视孩子在学校的分数和排名,我们为了孩子在考试中有个好分数不惜花费大量金钱为孩子报各种提高班、尖子班等。但对美国名校来说,他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内心世界里最真诚、最有兴趣的部分。美国学校会看学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参加。美国名校对非自然、看得出人工操作的痕迹者,通常都不会录取,即使学科成积满分亦然。
这点就如同现在社会上的企业招聘员工一样,讲效率的企业看重的不再是学历和毕业证而是求职者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名校的毕业证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无独有偶,近几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过程也陆续出现高考高分学生被拒绝的情况。
上周我看到这些报道后和几个朋友就此问题进行交流,大家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对现行教育体系的担忧和无奈!有朋友玩笑道:“我们孩子还小,估计到他们上大学时,素质教育就真的落实了还说不定呢。”
是呀!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了,可我们眼中除了看到的是孩子越来越沉重的书包和架在鼻梁上越来读书越大的眼镜外我们还看到了孩子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和持续折磨孩子神经的各类大大小小的考试和模拟测试。
我们可怜的孩子呀!除了背负自己那个把自己稚嫩的脊背压弯的书包外,还背负了家长热切的希望和我们转移给孩子的我们的没有完成的梦想!他们从幼儿园起就被动的进入了社会和我们给他们设置的各种学习中,以期望获得在同龄人中的相对竞争力。以期望成就家长认为的完美成长之路,好的幼儿园、各类兴趣班---知名的小学---知名的重点中学---知名的重点大学---出国深造---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而成就这条的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分数!中考的分数,高考的分数!可怕的分数!
显然,状元被拒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真的关注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了。看看全球化逐渐融合的今天,我们身边有成就的那些人,他们身上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些能力的养成和幼儿期有什么关系?孩子综合能力的养成需要我们家长做些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是做好的?
[ 本帖最后由 全能宝贝 于 2010-7-13 17:3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