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40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08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5-12-01 
地区:
其他
街道:
其他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0:3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我要如何讓我的寶寶更聰明?」「怎樣讓寶貝吃出聰明?」這是許多爸媽們想要了解的問題。其實想要培育優質的寶寶,第一步就是讓寶貝有健康的身體,並且把握3歲前的腦袋發育黃金期,以及吃得正確,加上培養優良的親子關係、建立孩子的高EQ以及自信與快樂,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重點是要怎麼做呢?本文列出重點計畫,幫助您培育出優質的寶貝!

何謂優質寶寶?
所謂「優質」其實見仁見智。有人認為學習快、會讀書就是優質;有人認為孩子開心、有自信就是優質;有人則認為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就是優質!因此就看父母重視哪些層面。當然,若能兼具這所有優點,當然更好啦!
把握3歲前腦部發育關鍵期
   人類腦細胞的分裂在胎兒時期最旺盛,懷孕第一期就開始,到了懷孕後期,腦部發展更為快速。到了出生時,腦部的基本構造皆已成型,腦神經細胞的數目也已經完成,不再增加;但出生之後,大腦仍不斷地長大,這時主要是進行腦細胞的成熟、修正與組織化,以及建立腦神經網路的連結;整體大腦結構大約於3歲時完成,此後腦神經網路建立的速度就逐漸趨緩。因此才會有人說「3歲定終生」!
父母的陪伴、刺激與學習,對寶寶腦部發育很重要
   除了上述要注意營養充足和均衡之外,神經系統還需要不斷的刺激,才能使功能成熟、有效率。已有許多研究指出,若小孩長期被漠視與忽略,是造成嬰幼兒智能和語言發展遲緩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謂的忽略,包括身體的傷害、食物不充足、不理會嬰幼兒情緒反應、長期置嬰幼兒於單調不利學習的環境等,都不利於寶寶的智能發展。
  因此,吳佑佑醫師呼籲,就算爸媽們再忙,也要盡量多多親自陪孩子,即使只有下班後的短暫時間,也要以愉快的心情,把握機會接手照顧寶寶的工作,並且邊照料邊和寶寶說話。最糟糕的是只忙於工作,將養育自己親愛寶寶的責任全部交給外籍幫傭、年邁的祖父母,下班後只是吃飯、洗澡、睡覺,或忙著自己的交際;長期下來,寶寶在外界刺激和練習不足的情況下,就容易有智能和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
多刺激,多聰明,放輕鬆
   很多人誤以為寶寶還小,還不會學習,或者不知道如何教他學習;因此認為寶寶只要吃得飽、睡得好就好了。其實寶寶出生時,所有感官系統就已經具備了接收的能力,透過生活中接收外界的各樣訊息時,即在不斷地在學習與發展。
  因此爸媽或照顧者在一開始,即應在生活上給予寶寶各式各樣的刺激,而且這種刺激不應只是單向的給予,而應是「雙向的應對」,如此才能促進寶寶各方面的發展。
  不過吳佑佑醫師提醒,所謂「刺激」不光是「認知層面」(也就是知識,像是書籍、影音等教材)的給予,任何語言、聲音、動作都是學習。所以在陪伴、照顧孩子時,隨時告訴寶寶說「這是什麼?我們在做什麼?」等等,以輕鬆的心情、遊戲的方式跟寶寶互動,那麼寶寶就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許多刺激與知識,更建立了可貴的親子關係。
培育優質寶寶的竅門——父母的愛心與耐心
   以上種種原則說來簡單,但對忙碌的父母來說,做起來卻不容易!此時能夠有好的幫手或保母來協助照顧是很幸福的,但不要將教養責任通通推給照顧寶寶的人,並要注意教養態度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是上天所賜給爸媽最好的寶貝,雖然有人說「孩子的智慧是天生的」,但是「好的養育也能造就智慧」!所以想要培育優質的孩子,需要爸媽付出更多的時間、耐心、愛心來照料他們,才能造就優質、健康、聰明、開朗、有自信的孩子!
鑫鑫妈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69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11-20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学习了!:wanwan79: :wanwan7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優質寶貝養成計畫(转)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